企业孵化器孵化平台存在哪些缺点?
各类企业孵化器孵化载体,对企业诉求差异太大无法统筹。几乎所有开始产生平台化的人,首先,都是基于本器本园的需求,这种基于一器一园(或者属于自己的多器多园)需求,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可复制可拷贝的错觉假象。
因为,在一厢情愿的自己看来,器或器,园或园,都大致长得差不多。其实,这中间差别足够大。大得貌合神离,甚至大得水火不容。因为,几乎所有的器或园,支撑活下来的都是里面的企业,不论是收租金,还是向政府邀功讨补贴,对外吹牛谈服务,都得靠这些企业硬撑着。试想,企业孵化器既然如此重要,他怎么会向你开放呢?
怎么会让他们的信息流入你的平台呢?
结论很清楚,肯定不会,何况,器与器,园与园,还是日渐激烈的竞争关系。信随着各种载体的进一步增加,这样的竞争还会越来越激烈。单单作为竞争对手这一条,不论自己的器或园多牛,想要扩大复制平台化,就门儿都没有。还有,现在号称的几百几千上万孵化载体,仔细瞧瞧,其归属也大相径庭。体制内占去庞大比例,这一部分管理、人事、决策都极其复杂,根本无法统筹。民营类比例越来越大,相信还会更大。
但每一个企业孵化器载体,都独具个性和特征,都归属于创始人的价值观选择,都局限于创始人的发现认知。想要统筹起来,比登天还难。孵化服务无法成为一个个产品或一件件商品。单就产品或商品而言,针对小企业的各种服务,十分个性化。很难形式统一的产品复制粘贴,很难形式大规模的市场购买或推广,很难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中小微企业的“散、乱、差”属性,也为打造形成产品设置了重重障碍。分布广,各省、市、县、镇、街道……散布在无规律的时空场地载体中,信息收集和流量入口建设难度大。很容易投入大,过程难,但收入小。
小企业信息复杂而不规范,处于小企业阶段的大多数企业,不但管理不规范,而且财务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变化超级大。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商业模式不够清晰,机会型、生存型小企业仍然占大比例。赚快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仍然是他们的基本活法。
因此,企业孵化器面对这样的孵化服务对象群体,个性化孵化服务仍将是最为有效的选择,累且效率不高,而平台化的选择,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总体来说,要实现企业孵化器的长远发展,还是要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长远的盈利模式,还是要提升孵化器服务赋能和盈利能力。
有哪些解决对策呢?
孵化服务是企业孵化器的基础工作,要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项目就必须加强项目招引力度、优化孵化能力建设,建设成为区域内具有创新创业氛围、培育成效明显的孵化载体平台。
企业孵化器发展重点应在于确定好盈利模式,找到适合孵化器发展的路径,确定方向努力前行。新征程已经起航,焦孵化、专注投资,立足新阶段、构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