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现在是怎样的?

2021-12-21

  国家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寄予了厚望的,当然了也给到了非常多的资源的帮助,无论是财政的还是土地,人才或者技术都是希望能够产业园区能够起到带动的作用,推动某个产业或者整个地区乃至于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那么现在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如下,下面来看看这里面的情况:


  产业地产核心驱动力从外力(优惠政策)向内力(技术或财富)演变;从政府招商,向开发、运营,产业驱动思维的转变。
  空间布局上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功能,由交通导向到核心企业、产业集群导向,再到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导向; 产业地产与城市发展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从脱离到耦合,再到紧密融合。
  产业园跟随产业升级,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对品质要求提高,注重空间与自然的融合,园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倚重在科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产业园注重深度链接,向智慧化的大平台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制定,开发商的运营有更多反馈和互动。
  产业转型,以及城镇化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变中,原有的产业园区的改造升级。
  经过后20年的发展至今,政府的投资功能将会被剥离或削弱;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开始介入; 另外掌握产业资源的实体企业进入产业地产,比如华为、小米、阿里等。 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实体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共存,也就是说,开发、运营主体多样化。
  首先产业办公园区是政企合作的产物,它不是一个企业行为能够完成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产业园区主要是政府(管委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到配套服务等等一手抓,只有少量的民营企业参与。
  随着政府强有力的招商引入,以及园区高品质的办公、生活环境吸引,漕河泾已进驻了一系列产业园,已形成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建成研究开发、网络运行、金融数据、技术创新四大中心,正在建设“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国际园区”等三大园区。随着政府投资功能的减弱,甚至剥离,交由市场的力量调动、分配资源,开发商开始介入产业办公园区。另一方面,产城融合的概念被广泛提出,产生了综合运营能力的需求,国内五百强里的房地产开发商,至少有28家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产业地产或者园区地产。
  随着城市城市发展区域的不断增加,以及产业升级,人们对办公与生活要求的提高,旧模式的产业园区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新建的产业园区加上了新的愿景:产城融合,融合产业与城市的发展。现在提的融合是多维度的。在空间规划设计方面:包括让园区融入城市生活,让园区成为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让园区具有城市的形态和生态。与城市 “融合”,包括产业园区的多个方面,从规划结构、交通组织到功能构成,以及开发手段、产业引入,业态组合,核心就是要将园区设计的方方面面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进行一体化打造、运营,营造关注工作与生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境。
  以上就是产业园区的发展变化的,当然了这里面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这里面的情况的,其实更多的变化还是得看具体的园区情况的,现在园区的发展更多的是放眼于长期运营;形态上多体现为,以产业为载体的产业、办公综合体为主,甚至城市综合体;观念上更加推崇绿色生态、智慧园区。想要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的。

相关企业服务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