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发区哪些运营模式共促开发区发展?
青岛开发区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立足传统临空开放、对日韩开放基础,吸引国内外优势资源要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产业融合集聚,建设新型创新生态和场景开放空间,打造高端智造中心、区域性会展中心、北部湾区高端消费中心和城市文化创意中心,培育引领青岛“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高地。
青岛开发区管委会要做的就是,为平台公司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行政审批、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公司(经控集团)下设的开投、招商、园区运营管理、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6家子集团,与管委会紧密融合,共促开发区发展。
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区平台公司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园区的融资建设为主要特征,主要业务是土地一级开发,几乎没有经营性业务,平台公司承担部分土储中心职能,政企不分。
第二阶段,以园区开发为主要特征,以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为主要业务,以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租赁为主要盈利来源,同时开展政府项目代建、公用事业运营、物业管理等业务。
第三阶段,以园区开发与运营为主要特征,以产城融合为方向,依托于产业地产,开展产业招商、资产运营、企业孵化、企业增值服务和公用事业管理等。
产业园区是承载青岛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创业创新创造的主战场,凭借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效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青岛开发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集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要素,将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抓手。
将园区作为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的重要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园区建设的头部企业,中电光谷、联东U谷、海尔信息谷、MAX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大讯飞、辰芯科技、以萨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为统筹推进全域优质高效发展,青岛开发区即以开发开放的市场化思维着手探索实施“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深度把握市场机理,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聚力创新“管委会+”工作机制,建立政企协同新模式,通过深度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先后探索打造了“管委会+属地街道”协同作战、“管委会+平台公司”联合招商、“管委会+园区”服务会商等多项工作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各方协同融合、互动共赢的局面已然显现,青岛开发区新动能加速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青岛开发区对于现有的开发区平台公司,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实力决定它的发展模式。目前,开发区平台公司的设立和运作管理模式不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