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新时代,园区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在孵化器数量保持高位的同时,孵化器绝对数量持续保持高增长较为困难,孵化器逐步出现优胜劣汰,行业的发展已处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期。那么,孵化器新时代,园区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区域差异化:孵化园区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
1.基于“产城融合”发展
在诸多优秀孵化园项目中,园区依旧以强调产城融合为主,即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园区,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并存聚集,推动了孵化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围绕人的需求、以提升人的幸福感、创新创业氛围的孵化园区,正逐步摸索出一条与地方、环境良性共赢的道路。
2.突出区域差异化
目前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化明显,各地经济基础与产业特色不同,每个孵化园区针对区域的个性化特点,基于政策规划、区位优势、产业链现状,对区域、土地、产业价值的反省式、内涵式挖掘,基于产业主题和概念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链接”,建设适合区域的“小而美”的特色主题孵化园区是未来园区打造标杆案例的主流模式。
创业创新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孵化器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环节;是助力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建议如下:
1.政府引导,明确产业孵化器定位和发展方向。
政府引导,明确产业孵化器定位,鼓励产业孵化器运营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工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共建细分领域产业孵化器。
2.市场主导,优化产业孵化支持政策。
以市场为导向,出台面向产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创投基金的针对性支持政策,推动在孵企业创业发展,支持运营主体全面提升建设运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产业孵化器建设需设有足够体量的加速器、产业园场地,建议从政策层面对产业孵化器所使用的场地进行房租补贴和税收减免、对运营方给予运营经费补贴等支持。
3.创新主导,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鉴于运营主体与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度不高,尚未充分利用所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研究开发条件等问题仍存在,应鼓励创新主导,让共建双方发挥学科与产业合作优势,采用设立联合研发中心、重大省市级创新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形成“大学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企业的市场敏感能力”的创新资源集成模式,加强产业孵化器功能建设。
4.优化考核,促进产业孵化器发展。
在加强产业孵化器功能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考核指标,在资源集成与技术创新等建设方面加大考核权重,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方面也加大权重,充分挖掘和释放高校创新活力、企业自主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把产业孵化器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