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园区招商政策有哪些创新模式?

2021-11-30

  园区招商花样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的政策并非创新,更多是相互借鉴和模仿,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园区招商政策有哪些创新模式?
  招商引资作为国内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力,也极大地改善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现在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辅助于招商,比如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土地款返还等等各种优惠政策,产业来了才能把人才留住。作为一个园区,首要任务是要聚集人气,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企业的决策人,了解企业主的需求,从而进行精准招商。


  园区一定要立足本源,回答“我是谁,我在哪里,未来要成为谁”,这三个核心问题。也就是要想清楚园区的产业基础是什么、自己属于哪个区位、具备怎样的交通条件、未来三到五年最可能达到的产业级别。
  细分产业链、营商环境和标杆引领三个维度。细分产业链维度是政策创新的关键所在,而找准细分产业是关键之关键。目前,国内园区的大多政策主要围绕产业、人才、金融等方面,这并没有错,但大多数政策不过是“抄作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如此这般,也许短期内有效,长远看边际效应一定是递减的。我们需静下心来,深度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找准细分产业的发展机会,对于细分产业链出台定向的、精准的政策,而且不能只有政策,更多的要对于细分产业的扶持出台可操作的细则,才是正道。


  营商环境,这个因素看似简单,若要做好难度却很大。中国的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因为受到地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营商环境具有特别明显的南北差异。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差别较大,很多创新政策已经在上海、深圳早已执行多年,十分成熟了,但是在北方还是处在亦步亦趋的阶段,裹步不前。当然,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个别园区已经在实现营商环境的政策突破,树立了营商环境打造的一面旗帜。
  标杆引领要建立“学标杆、超标杆”的思维才能实现政策创新的突破。学标杆如果仅仅是照搬标杆园区的政策,效果只能是“削足适履”,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真正的学标杆是学标杆园区的政策创新思维模式,是对标杆园区政策创新逻辑脉络的深度解读,需要与标杆园区建立战略发展的深度协作模式,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收益,共同发展。超标杆的难度就更大了,需要在深度学习标杆的基础上,力求突破创新。


  投资营商与基金招商有类似的地方,都是以资本手段促进产业落地进入园区,但是资金进入退出以及投资顺序方面与基金招商模式有很大区别。投资营商更强调的是战略上的协同,以产业落地促园区形成,是一个严密的“资本招商+资产增值+资本运作”的逻辑链条。具体操作时,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收购相关的有潜力的企业,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以互相提供市场订单,形成紧密的价值链;
  第二步,与地方政府洽谈,开发产业园区,将这些企业投进去,并以其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形成聚变效应。
  招商引资一直是产业园区发展的主旋律,一个产业园区开发的过程即是招商的过程。产业招商正呈现新的特征,一些园区招商创新模式开始陆续出现。

相关企业服务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