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激发供给侧新动力 不断增强支撑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已明显发生变化,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等等。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去除无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命题,对于我们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现结合全市发展实际,就推动创区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谈几点个人的思考体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要矛盾,创新驱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关键就在于创新驱动是否落到实处。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一个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东部城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程度深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发展动力不足、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足;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
只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推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支撑发展的新动能,才能实现转型跨越、后发赶超的目标,也才能如期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着眼于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供给侧改革,就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一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最敏感,对技术创新的愿望最强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和质量、品牌、标准意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做好品牌定位及战略规划,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联合发展和组团发展,努力形成一批由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靠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品有效供给,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二要增强科技队伍活力。科研院所和科技队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研院所和科技队伍的自身活力。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认真落实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激发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托科研院校建立起的产学研基地,加强相互联系衔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化融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科研攻关,支持专利申请、科研成果申报,努力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要大力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难题,研发新产品,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三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开展全员免费的技能培训,鼓励引导“两后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客货运输、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型产业,努力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和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四要狠抓科技项目建设。主动加强与向上的汇报衔接,帮助企业争取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技术创新扶持资金和贴息科技贷款,加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
二、着眼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是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把政府投资更多的投向农村,形成城乡良性互促、共同发展。一要始终坚持规划引领。规划是我们统筹发展空间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依据,作为经济落后的临夏乃至甘肃来说,在加快发展中要以规划为引领,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一个规划贯全局、一张蓝图绘到底,及时修订完善各项专业规划,做到无缝对接、协调统一。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的理念,依法加大规划执行监察力度,严格管理国土资源,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两违”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打击倒卖土地、抢修抢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规划权威和群众合法权益。二要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寓服务于管理的理念,按照常态化、人性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电子监控系统的功能,着力构建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和支撑服务体系;要继续加大城管工作投入,配齐配强环卫装备,提高机械化清洁保洁覆盖面,配套建设一批便民市场、公共厕所、停车场(点)等市政便民设施,推进城市管理向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拓展延伸,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强化物业收费及电梯、停车等服务质量的监管,全面推行供水供暖供气分户计量工程,积极推行阶梯水电气价制度,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满意。三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城市人口聚集能力,以户籍制度改革和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落实土地、教育、就业、卫生、文化、住房、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的配套改革政策,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稳定就业、有序生活;围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认真研究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问题,综合施策,不断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收入,努力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着眼于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我们要着力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一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更大进展。去产能方面,重点防止过剩产能、低水平产能企业反弹,进一步严把项目准入关、审批关和信贷投放关,杜绝“两高”项目上马;去库存方面,把棚改房计划与落实“去库存”有机对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安置比例、积极发展商品房租售市场、回购存量商品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市场配置,积极化解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杠杆方面,围绕降低企业债务利息负担,积极推进企业股权融资,用好国家扶持贫困地区上市的优惠政策;降成本方面,重点做好降费减税工作,严格落实收费清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杜绝随意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行为;补短板方面,重点解决民生关切,抓好脱贫攻坚、公共服务、道路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发展的协调性。二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承载力的重要支撑。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大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重点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大户和龙头企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小区),加大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村电商扶持力度,积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增强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引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不断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三要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立足各自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定位、突出重点、认真谋划推进县域主导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和产业链式开发,着力在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上下功夫,努力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自我发展和支撑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着眼于增强可持续能力,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始终是民族地区必须要长期坚持的一项任务。民族地区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消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大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致力改善生存发展的环境。一要同步推进城市及生态建设。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坚决避免为求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实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同步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要倾力整治环境污染。坚持绿色惠民,严守生态红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气、水、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加大燃煤锅炉、餐饮油烟、河道污染、垃圾焚烧等的集中整治,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力度,严控各种废弃物排放,着力构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五、着眼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着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在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更多的致力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要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推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以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带动人的全面发展。二要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大力发展卫生、文化各项事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培育和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教育、卫生和文化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全员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扩大就业增加总体收入。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整村推进、安全饮水、就业培训等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住房、看病、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促进民生状况持续好转。
六、着眼于激发加快发展的活力,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其实施的本质在于深化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创新,要通过持续深入推进重点改革攻坚,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稳定市场发展预期,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加快推进“网上行权”,持续加大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为社会服务。二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政府社会合作项目,认真研究项目融资模式,既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又要给予社会资本合理回报,释放积极信号,加强预期引导,增强各类投资主体的信心,逐步将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特许经营权推向市场,利用社会资本更好地促进发展、保障民生。三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优化财政支出,强化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政银企合作,推进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的沟通衔接,争取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努力破解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要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确保金融秩序稳定、风险可控。同时,统筹推进教育卫生、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四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为抓手,全方位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友城建设,扩大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东国家的经济往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扩大对外交流和对外贸易,扩大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