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县市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农民浇地省钱更高效
2016年年底,我省提出在渠灌区、井灌区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以促进农业高效用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郏县、民权等5县市还成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变化?1月26日,前往郏县进行了走访。
水价提高水费却降低了
北汝河流到郏县堂街镇时,围着紫云山转了一个湾,于是附近的村名中就多了一个“湾”字。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水利水电部集中全国最先进的技术队伍在这里自主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恒压喷灌试验工程。
“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工程,覆盖耕地只有6397亩,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郏县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主任张国旺说,经过改造提升,恒压喷灌的供水管道全部埋在地下,出水口小型化后,现在更适合小块耕地浇灌。目前,恒压灌区扩大到3.3万亩,此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面积就有2.2万亩。
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建设,也导致供水成本提升。郏县物价部门对试点地区供水成本进行了测算,考虑当地灌溉水源条件、原用水价格和用水户需求,最后实行了全成本定价:自流灌区粮食作物水价为每立方米0.63元,经济作物水价为每立方米0.75元;加压区每立方米再增加0.1元。
堂街东村的马青阳种了四五十亩地,小麦和烟叶轮作。“以前每立方米水0.4元,每年都得五六千元水费,去年改革后虽然涨了价,但粮食作物用水定额内给予补贴,总体水费只有三四千元,还节约了1000多元。”马青阳说。
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农田灌溉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2%。目前,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87,也就是说,在我省农田灌溉过程中,有超过四成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了。
郏县基础设施完善后,输水管道压力稳定,减少了跑冒滴漏,节水效果非常明显。郏县试点改革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93,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在郏县、民权、清丰、灵宝、罗山等5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改革后亩均节水率约为23%。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是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激励农民群众在农田灌溉中节约用水,同时还要确保群众在高效用水的前提下用得起水。”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后,水利工程有人用、有人管、有人修,水利设施得以长期发挥作用,实现了节约用水,不但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为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