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揭晓
2月2日,省科技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湖北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评选结果。
经开门受理推荐、公众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省科技厅从征集到的54件参选事件中评选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提升至全国第7位”、“我国首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投入运行”、“铁四院助力中国高铁驶向世界”、“科技部批准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绿色超级稻’实现水稻生产方式革命性转变”、“武汉成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武汉杨森生物公司成功研制仿生小口径人工血管”、“武汉兰丁人工智能宫颈癌诊断机器人面世”、“华中科技大学首创‘铸锻铣一体’金属3D打印技术”、“我省2017年新增7名院士 实现省属单位零的突破”等为2017年度湖北 “十大科技事件”。
为更好地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工作,扩大科技工作的影响力,省科技厅自2012年开始举行湖北“十大科技事件”评选活动,今年已是第六届。六年来,湖北“十大科技事件”的品牌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展示湖北科技工作成就的重要窗口,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延伸阅读:
助力高铁驶向世界 研制仿生人工血管
湖北科技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
湖北全媒 文俊 丘剑山
突破了国外专利制约,让高铁又快又稳,为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复合生物纳米材料人工血管,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小口径血管;海归女博士带领团队,研制出全国首台宫颈癌诊断机器人……2月2日,2017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评选结果揭晓,湖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一个个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
日本高铁难以竖起香烟 我们可以
“日本的高铁上难以竖起香烟,但中国高铁可以,因为我们更平顺更稳定,坐上去也更舒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处轨道所主任王森荣介绍,中国高铁起步晚,很多研发都受到国外专利制约,该集团“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造一体化创新技术与应用”项目确立了“设计、制造和施工一体化”技术路线,首创了Ⅲ型板式轨道全单元结构体系,研发了成套装备,突破了国外专利制约,为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前的铁轨下都铺石子,高铁轨道下则是钢筋混凝土,这让高铁稳定的同时也让后期精度难以再次调整。”该院这一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难题,让轨道维修保养比国外的相关技术方便、快速,白天发现问题后,晚上仅需2至3小时就能解决。项目成果先后推广应用于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郑州至徐州、北京至沈阳等高铁项目,应用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而由该院牵头研发的适用于高铁网多车型高风压模式下“高铁/城际铁路站台关键装备”,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已在武咸、武黄等湖北城际、佛肇、郑开等国内多个城际铁路工程得到应用,对促进我国高铁装备发展、提升我国高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500万的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现在所用的移植血管依然是取自患者自己的人体血管,创伤非常大。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制与开发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至今没有正式产品诞生。”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刘思诗介绍,该公司研发的聚氨酯材料为基质复合生物纳米材料人工血管,极大优化了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远期通畅率,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小口径血管。
海归女博士孙小蓉带领团队研制出的全国首台宫颈癌诊断机器人,短短2分钟就可迅速扫描2000多个宫颈细胞,并依次作出标记,甄别出癌变细胞,完成一次细胞学诊断,并出具报告。该机器人的面世,宣告中国企业在宫颈癌人工智能云诊断技术上,已经迈入世界一流水平。
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科技创新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区域创新水平全国排名从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7位,进入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2196家增至2017年的5369家,增加了144.5%,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从2013年的4家增至2017年的9家,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3605亿元增至5900亿元左右,增加了63.7%;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35亿元增至1066亿元,增加了353.6%,从全国的第6位上升至第2位。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麟章介绍,此次十大科技事件的评选集中体现了过去一年湖北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2017年,该厅加速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扩散,全省2017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转化科技成果1563项,同比增长24.5%。黄冈、咸宁两家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全省国家高新区达到9家,麻城、浠水、恩施、沙洋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全省省级高新区达到22家。结合湖北产业发展实际,面向先进制造、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个重点技术领域,推进核心关键技术创新,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达5900亿元左右。可控式胶囊内窥镜、十八导心电图机、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仪、组织工程自体皮肤、蛋白质三维比对技术、高通量临床基因测序仪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进入市场,更多惠及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