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2020-04-07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我市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市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依据《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结合邯郸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意义

(一)装备制造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1.装备制造产业特点。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其范围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八个大类。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对扩大投资、技术进步、带动就业等拉动效果极为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技术进步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2.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创新,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在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方向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是多学科、多领域高、新、尖技术的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部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高端装备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强弱、技术水平高低、区别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和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二)装备制造产业国内外发展形势。

1.国外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将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美欧等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瞄准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谋求新的竞争优势。

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和《制造业发展战略: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美国竞争力》再工业化战略,英国的《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瑞典、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的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制造业发展战略,日本的《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五大战略性产业发展蓝图,以及巴西、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上的布局,无一例外都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积极谋求关键工业技术和装备的国际领先地位,争抢制造业的领导权。

2.国内发展形势。

从国内看,国家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定了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大批国之重器相继诞生,大大提升了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也带动装备制造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为了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重塑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由制造大国蜕变为制造强国,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将“高端装备产业”列入鼓励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到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纷纷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装备制造业进行布局,出台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制定战略,采取措施,竞相发展,提升在制造业中的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

3.河北省发展形势。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河北省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提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成为河北省第一主导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经过不断努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果显著,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初步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发电设备、动车组、风电设备等一批优势产业和产品,长城汽车、中信戴卡、晶龙实业、天威保变、中车唐山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工业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高端化发展、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自2016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代替钢铁行业坐上河北工业“头把交椅”之后,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河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8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0%,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80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62%。2019年一季度,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创近五年同期最高,比2018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保持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新动能成长加快,装备产品由低端、初加工向中高端、深加工迈进态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品等快速增长,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效果逐步显现,发展形势良好。

4.省内各地发展形势。

为加强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全省各地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比如,石家庄市制定了《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努力实现新突破;邢台市制定的《邢台市“十三五”装备制造业规划》,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突出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装备的发展,努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优,向高端迈进,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唐山市制定了《唐山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特种机器人、轨道客车、焊接设备、印刷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代替钢铁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的“领头羊”。各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域特色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地域发展特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5.邯郸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

邯郸市按照“稳中求进、底定超干”的要求,抢机遇、推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装备制造业取得较快发展。

邯郸市先后出台了《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邯政字〔2017〕46号)、《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实施方案》(邯政办字〔2018〕81号)和《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措施,确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合并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大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科技创新的力度,抓项目促招商,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

围绕邯郸市政府确定的“532”现代产业布局,坚持高站位,聚焦高端,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实现超越,打造邯郸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持续深化项目建设“三集中”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

(三)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现状。

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转型突破、创新发展,抓项目,促调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邯郸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特色不断增强,细分领域优势显现,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邯郸市第二大支柱产业。

1.特点与优势。

一是产业实力增强。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各县(市、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邯郸制造业的主要支撑。截至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436家,从业人员5.5万人,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118家,1.1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17.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5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7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87%;实现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21.7%。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军企业不断增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4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的离心球墨铸铁管、钢格板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离心球墨铸铁管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45%,出口比例约为30%;邯郸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焊管生产企业;邯郸市友发钢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方矩管生产基地;河北国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载式正反循环工程钻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邯郸市聚丰铸造有限公司的精密铸件生产线设备,环保水平在全国铸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已成为华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风电叶片研发和制造服务商;河北博柯莱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省内领先。

二是创新能力提高。邯郸装备制造业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19年4月,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企业院士工作站4个。

曲周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领县域特色自行车产业走向产品高端。河北钢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院士工作站、院士成果转化基地、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球磨钢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拥有院士为领军人才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公司主导产品锻轧钢球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企业规模、研发水平、生产能力位于河北省同行业第一名,成为行业创新典范。围绕优势产业,永年区和成安县分别成立了河北省紧固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省焊接钢管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效果显著,有力推动了邯郸市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三是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邯郸市装备制造业不仅拥有一批大中型企业,还有众多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企业按照产业链在园区(基地)集聚,成为邯郸装备制造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度达到80%左右。以集群化模式发展邯郸的装备制造业,多层面鼓励企业入园入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化集聚,协作互动、相互支持的发展局面逐渐形成,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基地和园区,形成了一批全国有名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有: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白色家电制造产业集群,冀南新区全球最大的特种管材制造基地和棉机、纺机研发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紧固件特色产业集群永年标准件生产加工基地,魏县特色螺丝小镇的高端精密紧固件创新创业基地,成安经济开发区集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阀门产业园,馆陶经济开发区全国最大的低速微型轴承加工基地,曲周自行车、童车、电动车京津自行车产业园,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和格力(武安)智能装备制造基础件产业基地,成安全国最大的方矩管生产基地和精品板材、钢管制造产业集群,鸡泽装备和铸造产业基地等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促进了产业链全方位发展,发展优势逐渐显现。

四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邯郸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高端项目不断落地实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迈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合金及双金属复合管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河北艾斯特瑞亚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盘式制动系统产品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邯郸派瑞气体设备有限公司的制氢净化设备、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氢气储运设备成为河北氢能源装备的先行者。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系统集成、数控机床、农业机械、交通及工程机械、关键基础件等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国内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份额较大的产品。

五是县域产业特色突出。邯郸各县(市、区)努力挖掘本地优势,谋划特色装备产业发展,细分领域优势显现,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以园区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白色家电制造、冀南新区的专用成套装备、武安鸡泽特色铸造、永年魏县特色紧固件、曲周馆陶特色轴承、大名曲周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成安金属制管和精品板材等特色产业园、基地等。享有“中国紧固件之都”美誉的永年紧固件特色产业,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2019年3月核准,成功注册了“永年紧固件”地理标志商标,提高了永年紧固件的知名度,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对进一步提升区域标准件产品档次、加快形成区域品牌、发展壮大标准件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邯郸县域特色装备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问题与不足。

邯郸市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产业整体综合实力与先进地、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低端比重大,产业链条不完善、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层次低。多数企业围绕本地良好的钢铁资源进行布局和产品开发,产品以钢铁资源的初级利用开发为主,耗钢产业特征明显,传统装备制造业占比高,精、深加工少,高附加值及中高端产品占比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引进并留住困难,技能型人才缺乏,自主创新及技术集成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占1.1%左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需求,制约了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龙头骨干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带动示范性骨干企业作用不明显,企业规模偏小,大企业少而不强,小企业弱而不优,低端同质化严重。

四是成套设备配套能力弱。成套装备占行业比重不足5%,成套装备开发、设计、制造能力明显偏弱,产业配套率较低,全市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效产业链配套体系,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外采,存在配套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

五是品牌意识有待提高。目前邯郸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中国驰名商标仅有3家,明显与产业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优势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不足,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制约了增值潜力,品牌建设极需加强。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装备,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各县(市、区)产业比较优势,发挥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市域装备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邯郸的主导支柱产业任务仍然艰巨。

(四)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装备制造业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占领产业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对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结合,助推了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邯郸而言,钢铁行业作为第一支柱的产业结构,为市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钢铁产业的精品钢材、新材料产业的高端铸造用高纯生铁等等资源优势,也为发展邯郸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强大基础支撑。面对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的形势要求,着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邯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等系列会议精神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着重转型突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提档升级,聚焦重点细分领域,突出特色放大优势,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坚持高端化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为手段,培育壮大新兴装备,改造提升现有装备,做优做强特色装备,重点发展“5+4+3”十二大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高端引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体系,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打造邯郸发展新优势,将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推动邯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和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基本原则。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两大未来产业”的“532”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装备制造业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协调,坚持目标导向,筑实产业发展基础,增添产业后续发展新动能。

1.政策引导市场导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政策对产业的引导作用,重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坚持市场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高站位、世界眼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差异布局协同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承产业文化脉络,科学确定各县(市、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差异化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无效竞争,依托骨干带动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差异化布局,协同化发展,形成各县(市、区)产业比较优势。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加大传统装备制造的技改力度,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绿色制造水平和信息化集成管理水平,抓项目、促招商,引导产业迈向高端,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打造邯郸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4.加强产业协调联动,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立足本地产业特色,针对不同县(市、区)、园区、企业,根据发展阶段和水平差异,集中优势资源,龙头带动,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间的协调联动,紧密产业链间的相互支撑,统筹协调推进,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高水平集聚发展。

(三)发展定位。

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链重构和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打造邯郸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支柱产业为目标,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5+4+3”十二大细分产业,即培育壮大先进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五大新兴装备产业;改造提升冶金矿山装备、“棉机、纺机”等专用成套装备、农业机械装备、轨道装备和专用车等交通工程装备四大现有装备产业;做优做强“紧固件、轴承类”“泵阀、管道、大型铸锻件类”“高端绿车、白色家电、精品板材类”三大特色优势装备产业。通过加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建设,引领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特色装备和高端装备双驱新动力,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主导发展的装备制造现代产业体系,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支撑,推动邯郸制造向邯郸智造转变,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千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邯郸市域制造业重要支柱产业。

到2023年,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优势装备更加突出,区域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打响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邯郸名片,装备制造业对邯郸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成果显著,中高端和特色优势装备成为产业主体,高端装备的性能水平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较先进水平,形成特色装备与高端装备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千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邯郸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支撑。

1.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新兴和特色高端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30%,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培育5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十亿级企业集团,装备制造业占市域工业比重达到15%。

到2023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其中新兴和特色高端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40%,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培育10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十亿级企业集团,装备制造业占市域工业比重达到18%。

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新兴和特色高端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45%,新兴和特色优势装备成为主导;培育15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十亿级企业集团,装备制造业占市域工业比重达到20%,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支柱支撑。

2.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重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完成,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家以上,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3%左右;建设校企人才培训联盟或产业实训基地3个,引进5个以上技术领头人和博士以上技术骨干创新团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3年,重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完成,在产业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8家以上,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2%左右;引进10个以上技术领头人和博士以上技术骨干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得到大力提升,细分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到2025年,重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15家以上,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建设7个校企人才培训联盟或产业实训基地,引进20个以上技术领头人和博士以上技术骨干创新团队。细分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在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

3.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到2020年,基本形成5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园区(基地),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聚度达到83%,重点特色优势细分产业的产业链基本健全,上下游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3年,培育形成8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园区(基地),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聚度达到86%,产业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和特色区域经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成效显著。

到2025年,培育形成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园区(基地),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聚度达到90%以上,产业链相互支撑,特色产业知名度大幅提高,打造全国知名特色产业品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同联动的装备产业集群。

三、发展重点和任务

围绕市政府确定的“532”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培育邯郸装备制造新优势,明确产业发展路径,突出产业发展的四大抓手,重点发展装备制造“5+4+3”十二大产业,推动实施八大工程,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通过改造提升、特色发展、技术合作、协同创新、园区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等途径,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

(一)发展路径。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用“有、无”的辩证理念打造邯郸市装备制造业升级版。提升现有,放大优势,创造条件,谋划未来,立足“有中生新”,推进“新中生强”,加快“无中生有”,形成高端引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体系。装备制造产业的总体发展路径是:

◇“有中生新”:改造提升现有装备    提档升级

◇“新中生强”:做优做强特色优势装备    提质增效

◇“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高端装备    加快转型发展

◇“高端引领”:专精特新与质量品牌齐头并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四大抓手。

为了发展好装备制造“5+4+3”重点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目标,以“抓主体创新、抓重点项目、抓园区提质、抓特色集群”为四大抓手,注重产业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步伐。

抓主体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强成果转化,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发展原动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抓重点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重点,主动谋划布局未来先导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做好项目服务,强化要素支撑,狠抓重点产业链项目引进和建设,形成先发优势,为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抓园区提质。园区是项目的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是园区创新创业环境的主要支撑,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园区提档升级,提高园区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抓特色集群。抓住技术和市场的潜在商机,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发展重点领域。

紧密对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顺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和省数字经济战略要求,突出装备制造领域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坚持绿色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5+4+3”十二大产业。

1.培育发展五大新兴装备产业。

战略性新兴装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也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抢占发展先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动力的高站位,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装备,重点发展先进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装备五大新兴装备,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1)先进能源装备。

加强先进能源装备项目谋划和建设,形成先发优势。结合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沿制高点,前瞻布局,创新跨越,主动与掌握产业前沿先进核心技术的科研机构、企业和技术带头人进行合作,多种途径进行成果转化,打造华北先进能源装备基地。积极推进新能源氢制备储存设备以及天然气储运设备、大型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储能电站设备、智能电网装备等其他新型清洁能源装备项目建设。

氢能装备。氢能具有来源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等优点,被视作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鼓励开展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技术装备和氢气纯化技术装备,发展传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展分布式制氢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技术、高效催化剂制备技术、膜电极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分布式天然气、氨气、甲醇等传统能源与化工品高效催化制氢技术,发展制氢装备;开发70兆帕(Mpa)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罐设备、高压氢专用运输设备、加氢站高压氢和液态氢存储装备;开发膜电极、全功率金属板水冷电堆、高效率空气压缩机、高压储氢瓶阀及系统控制器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部件。

重点发展制氢装备、运氢装备、储氢装备、氢加注设备和加氢网络建设,延伸产业链,谋划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家庭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固定电站等项目建设。建立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争做国内氢能技术先行者,亮响邯郸氢能产业名片,建设中原高端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产业城”。

其他先进能源装备。重点发展智能天然气新能源物流储运装备、风力发电关键部件、兆瓦级风电新技术装备、新一代太阳能发电装置、智能电网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控制及保护一体化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天燃气调压器、高效燃烧器和充电储能装备等新能源装备。鼓励引进国内外关键技术,加大储能电池成组技术、储能单元模块化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多系列固定式和移动式储能单元及系统,推动储能模组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开发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储能式应急电源保障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储能电站及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生产基地。

(2)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也是未来装备制造发展的主要方向。把握“中国智造”的发展机遇,针对邯郸实际,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重点领域,将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邯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努力使智能制造装备成为邯郸新兴高端装备的重要标志。

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投入,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开发更多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推进智能研发、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系统的建设,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以及“互联网+”、“5G+”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创建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创新驱动、先进技术、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和信息集成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加快布局相关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重点鼓励发展自主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控制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精密智能仪器仪表及传感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

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重点发展轻型高速堆垛机、超高超重型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多层穿梭车、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高速托盘输送机等物流仓储装备,加快研发物流和仓储实时监测、管控等软件系统,鼓励发展智能立体车库系统装备。

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重点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3D打印设备、激光立体成形与修复设备等增材制造装备。加快开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电子枪、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头)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鼓励开发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不锈钢镍基粉末、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

智能仪器仪表及检测设备。重点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新型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传感装备和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激光跟踪测量仪器、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以及远程运维及健康检测系统等检测设备,提升生产制造装备在线检测和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检测能力。支持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具、新型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产品的产业化及专业化配套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相关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测控仪器和智能装备等项目进驻邯郸基地园区。

高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特点,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加快攻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技术与成形制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机床、高档数控多轴联动加工中心、高速高精线轨系列加工中心、增减材混合五轴加工中心、中高端双主轴自动化上下料数控车床、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镗铣床等。

智能终端设备。着眼于产业未来需求,引导市场消费,开发智能终端消费装备,鼓励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制造类项目落地。加快开发面向金融、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应用领域的智能终端设备,培育发展智能复合机、智能打印机、智能家电、VR视听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RFID射频识别等智能消费终端,构建系列化、规模化、高端化产业体系,开创邯郸智能消费终端制造业新优势。

(3)机器人。

充分利用好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若干意见》(冀制强省办〔2019〕4号)中的政策和措施,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鼓励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瓶颈,培育引进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与末端执行器等重点项目,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集成和特种机器人。

以人才、技术、项目引进为抓手,面向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家居服务、教育娱乐、康复医疗、助老助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渗透,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通过供给引导需求,激活市场潜力,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加快开发生产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休闲机器人等。鼓励发展焊接、切割、打磨、喷涂、组装、搬运、包装、码垛等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支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做大做强。鼓励发展救灾、消防、矿难救援、地下管网、水下巡查等复杂应用环境的特种机器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

(4)新能源汽车。

推进电动汽车整车及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创新,对关键零部件供给短板,坚持自主研发、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相结合,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推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着力研究纯电动汽车在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纯电动城市客车和乘用车、清洁能源轻重卡、双燃料中重卡汽车、冷链物流专用车、工矿系列和多用途场地专用电动车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设备等。

培育发展氢燃料电池及配套氢气瓶、管道、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谋划引进膜电极、全功率金属板水冷电堆、高效率空气压缩机、高压储氢瓶阀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部件项目,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氢能基础设施配套装备。

引导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移动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智能化交通控制、检验测试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充电、加氢等相关装备。长远谋划域内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建设充电、加氢等服务设施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服务云平台,对新能源汽车运行、服务设施运行进行远程监测,为用户提供服务导航、停车位预约、服务终端预约、服务费结算等服务。推动品牌化、专业化、系列化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服务设施研发制造基地。

(5)节能环保装备。

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强智能化节能环保装备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供给能力和水平。支持节能环保装备成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鼓励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技术合作,紧盯节能环保装备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以技术引进为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引入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资或独资研发生产总部基地,带动国内外有竞争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到基地园区落地建设项目,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非晶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节能检测仪器、再生能源节能装备、余热余压和余能回收利用装备、高效清洁燃烧器、除尘脱硫脱硝环保设备、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装备、污泥矿渣处理和垃圾处理环保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及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等。

2.改造提升四大现有装备产业。

着力对冶金矿山装备、“棉机、纺机”等专用成套装备、“耕、种、播、收、动”等农业机械装备、轨道装备和专用车等交通工程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加快创新能力建设,重视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1)冶金矿山装备。

冶金矿山装备。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关键技术突破、两化融合、模式创新和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引导产业从传统低端向数字化高端转型,从单台产品向成套设备转型,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从规模扩张向创新效益转型,着力推动冶金矿山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研发、材料、制造、营销、维护、检修、再制造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培育大型制造服务型龙头企业,形成高效的配套联动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全液压自动采矿钻车、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连续式棒材轧机、高速线材轧机、新型机井提升设备、新型挖掘洗选设备、高端液压支护设备、大型露天煤矿综采智能化成套装备等。

冶金矿山装备再制造。循环经济再制造业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眼于区域内冶金矿山等大型设备基础关键部件的再利用需求,鼓励先进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重点发展冶金矿山设备中的大型冶金轧辊、硬质合金辊环、钢管等关键重要零配件的旧件再制造,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产业效益。

(2)专用成套装备。

提升棉机、纺机等专用成套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以工艺流程自动化、过程控制数据化、业务单元模块化为突破口,提高成套装备的集成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柔性化制造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高品质产品性能要求。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带动配套产业,向制造服务型集成总承包方向发展。发展成套整机装备,延伸产业链,优化关键配套,促进整机和零部件协同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智能轧花机、新型多片轧花机、染整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特种纤维成套设备、脱酚棉籽蛋白加工成套设备、聚氨酯成套设备、制冷专用设备、高端管道专用装备,促进棉机、化纤装备产业技术升级,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棉机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特种纤维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3)农业机械装备。

依据原农业部印发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和行动计划,提升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应用数字网络、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重点突破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智能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突破基于路径规划、病虫草害快速识别、精准施药等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对靶性强、可减少雾滴飘失的施药装备。加快研发生产智能农业装备,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远程监测、远程运维、实时诊断和自动控制,促进整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引领农业装备加快向高端智能转型。

重点发展耕整地机械、多功能种植施肥机械、大型高效智能联合收获机械、新型智能大中型拖拉机、大型高档农机具、精细农业装备、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及智能化大田机动宽幅施药装备、秸秆收集处理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用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系统、大型综合自动化畜禽养殖设备、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农林植保作业小型无人机等整机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等。

(4)交通工程装备。

专用车和重型载货车。鼓励专用车动力新能源化改造,向新能源专用车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天然气储运改装车、新材料罐车、高档商务改装车、旅居车、施工工程车、冷藏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端自卸车、高速公路检修车、新型环卫车、铁水运输半挂车、油田作业车及系列随车起重运输车等高附加值专用车产品。鼓励锻造铝合金车轮、汽车弹性挡圈、盘式刹车制动器、货车摇臂总成和管类组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的落地建设和发展。以魏县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以高端刹车零部件为重点产品,打造国内第一高端刹车片制造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抓住邯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利时机,把握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动车组制动闸片、地铁滑块、地铁闸瓦、轨道交通配套用轴承、高铁铸件、车钩、转向架、车载空调、内饰座椅等先进配套零部件。发展铁路公路架梁施工专用装备,推进公铁两用架桥机、铺轨机、架铺机、提梁机、轮胎式运梁车、车载式正反循环工程钻机、无砟轨道沥青乳化砂浆车及轨道板钢模型等新型铁路设备的产业化。发展交通安全设施等。谋划引进新一代单轨轻轨列车制造技术相关装备项目在邯落地。

3.发展壮大三大特色装备产业。

加大“紧固件、轴承类”“泵阀、管道、大型铸锻件类”以及“高端绿车、白色家电、精品板材类”特色优势装备产品的集聚发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艺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1)紧固件、轴承类关键基础件。

围绕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重视工艺技术创新,提高关键基础件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突破基础零部件技术瓶颈,掌握以高效、专用、智能、数字化专用装备为核心的关键生产工艺技术,提高关键基础件的质量水平。对于紧固件、轴承领域企业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众多小微企业,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改造升级,壮大实力,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提高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促进高端轴承、高端紧固件等关键基础配套产品的集聚发展,加快曲周县、馆陶县轴承和永年区、魏县紧固件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2)泵阀、管道、大型铸锻件类关键基础件。

充分利用本地钢铁冶金资源优势,发挥本地的铸造技术优势,强化铸造产业环保升级改造,鼓励开展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及特种加工工艺的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清洁先进生产工艺。对铸造领域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排放重的企业,要鼓励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提高产业的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精品管材、关键泵阀产品、大型铸锻件等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泵阀、管道、大型铸锻件等相关制造企业在基地的集聚。重点发展高端铸管、高合金及双金属复合管、高端无缝钢管、方矩管、石油天然气管道、钢格板、高端自控阀门、核电及冶金用阀门、法兰、特种泵、污水泵、渣浆泵、机床基础件、大型关键铸件和关键锻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以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新兴铸管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为依托,加快新兴特种管材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以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江苏金宇泵阀科技有限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精密铸件、高端无缝钢管、焊管、钢格板、金属复合钢管及高合金钢管、专用泵阀等,打造全球最大的特种管材制造基地。支持北京阀门总厂、温州天亿机械涡轮阀门、浙江双特不锈钢阀门、启源阀业、中特锻钢阀门和良鸿机械阀门等企业发展精密铸造阀门、高端自控阀门和智能流体阀门,打造北方最大的高端阀门生产基地。支持邯郸市正大制管和邯郸市友发钢管等骨干企业发展方矩管、直缝焊管、镀锌管、螺旋管等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方矩管生产基地。支持格力(武安)精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装备制造基础件产业基地建设。

(3)高端绿车、白色家电、精品板材类。

高端绿车。利用工业设计的创新优势,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加快对本地电动自行车、山地车、童车、婴儿车等产品的功能创新和外观创新,提升层次,大力发展高档次的高端绿色车业。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自行车、环保电动自行车及关键零部件,培育创新型高端龙头企业,带动高端绿车业聚群化发展。

白色家电、精品板材类。发展空调及配件等白色家电类产品,支撑美的产业园、漳河经济开发区常祯电器产业区创新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谋划精品板材加工项目,重点发展板材成型精加工,扩大特种板材产品类型,延伸板材产业链,提质增效。着重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家电板材成型精加工基地,在家电板材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格局。

(四)实施八大工程。

结合邯郸装备制造产业特点,围绕打造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和建设邯郸装备制造新优势的发展愿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谋划,扬长避短,精准施策,紧紧抓住“发展智装、提升重器、强基固本、数字经济”的发展任务,积极推进实施“八大工程”。

1.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变,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稳步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2017年的57.5%,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创新将成为装备制造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支持企业引进顶尖人才和团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动力源,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完善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对新认定创新平台按规定给予研发经费补助。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成果和科技人员奖励制度,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企业间探索多样、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密切与京津开展技术合作,积极承接京、津科技功能转移,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才交流基地、技术转移基地和协同创新基地。鼓励产业集聚区中小微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金融联盟,开展企业间协作合作和协同创新,引导集群内企业优先采购集群内企业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沟通,增强企业抱团竞争的能力。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基地)服务创新活动的保障能力,以曲周县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为示范引领,提高创新设计意识,加快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工业设计与装备制造园区融合共建,推动工业设计与装备制造融合发展,提升创新设计服务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助推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2.特色优势领跑工程。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细分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积极承接“532”产业发展思路,做足特色、放大优势,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推动差异化协调发展。各县(市、区)要聚焦本地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聚焦特色产业,注重产业文化传承,着眼市场需求,面向装备制造产业关键环节,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以战略性新兴装备、传统优势装备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实施“专、精、特、新”发展战略,培育特色主导新品种,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邯郸市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企业争取由目前的28家发展到60家。依托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关注重大短板装备,努力打破技术瓶颈,掌握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研制对产业与应用具有重大带动和战略引领作用的标志性特色高端装备,积极培育,以点带面,带动细分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强化“四基”工程建设,加强前瞻性关键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共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特色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助推特色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特色农机、专用成套、特种专用车、高强度紧固件、精密轴承,高端管道泵阀、精品板材等特色优势领跑细分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品牌度高的特色优势装备产业集群。

3.数字驱动升级工程。

深化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提档升级。支持企业工艺、技术、产品和营销的创新,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鼓励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研发与制造、管理与生产、产供销等一体化综合集成应用,加快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集成化应用、服务化延伸等“互联网+”新模式应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装备,鼓励企业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供应链优化等建设,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绿色制造水平和信息化集成管理水平。提倡离散制造领域企业进行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改造提升。鼓励在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交通工程装备、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对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精度要求高的关键岗位推广“机器人+”应用,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鼓励企业由“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融合工业创新设计和功能新型设计,实施产品升级换代、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技术改造,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提质增效。

4.产业集群强体工程。

推动产业高水平集群发展,形成协作互动发展局面。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建立完整产业链条,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产业由粗放离散向高水平集群发展转变,鼓励小微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环保升级改造提升壮大实力,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加快培育高端装备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建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对市场前景好、配套链条长、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兼并重组、纵向延伸、横向联合,完善产业链布局,带动产业链条跨越式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和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鼓励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区入园,高水平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发挥产业链龙头提升增效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质量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质量升级,引导企业借助绿色发展、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市场拓展、品牌创优等领域破解发展瓶颈,促进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明显提升。鼓励企业以群体模式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增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重点做好16家初选省级重点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工作,鼓励“成安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馆陶县轴承加工产业集群、魏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曲周县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临漳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武安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提档升级。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和科技能力建设,推动园区提档升级,以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等产业集群为重点,建设升级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训、第三方中介组织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5.固本强基协同工程。

发展整机成套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优化配套供应体系。以整机创新发展为引领,支持整机与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协同创新发展,促进高端大型整机装备产业链纵向延伸。重点支持棉机、纺机、煤机以及新兴高端整机等成套整机装备与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同步研制,提升本地整机配套能力。鼓励企业围绕整机和系统需求,加强工艺技术研究,支持建立关键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技术攻关,突破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瓶颈,提升整机水平。强化产业链协作,打造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发挥主导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整机需求,延长产业链条,聚焦特定细分产品,强化产品配套,带动配套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打造创新活力强的整机与配套协同助推的发展格局。

6.制造服务转型工程。

支持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型发展。鼓励企业探索产品制造与增值服务相融合的制造服务型新产业模式,引导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促进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鼓励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的提高。着眼于市场和客户需求,鼓励企业提高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邯郸市北恒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河北博柯莱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科莱电梯有限公司等“制造+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市场影响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装备制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7.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加强质量和品牌提升建设,提高产业市场影响力。以创新引领质量、以设计提升质量、以技改保证质量,不断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增强装备制造业品牌的竞争力。积极开展质量对标活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自我声明和质量明示活动,增强质量意识,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以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市场影响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可靠性设计、风险分析等质量工程技术,推进企业建立完善全生命周期质量、质量信用、品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建设,争创质量标杆。创新品牌培育形式,开拓品牌传播渠道,鼓励企业、协会抱团举办或参加国内外展会,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活动形式进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含金量。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建设,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形成具有较好美誉度的终端品牌产品,争取中国驰名商标由目前的3项增加到2025年的10项、河北知名品牌产品由目前的20个增加到2025年的50个。鼓励企业申报河北省行业龙头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型领军企业、高成长型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知名品牌争取进入中国100强,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打造行业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和特色区域经济品牌,共筑质量品牌发展新优势,打造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邯郸名片。

8.实施重点项目工程。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承接邯郸“532”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装备保障服务,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环保、绿色为底线,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需要的装备制造项目。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瞄准先进前瞻技术及未来先导细分产业链,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引资,争取每年有产业链重点项目实现落地,推进项目向重点产业基地园区集聚。精心办好招商引资活动,持续用力争项目,紧盯跨国企业、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行业领军企业,争取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建立装备制造重点项目库,不断增加和完善《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推进表》的项目内容,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梯次推进格局,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不断档。建立京津重大项目转移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搞好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强化要素保障,为承接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重点抓好3亿元以上新型高端重大项目的落地,重点保障对调结构、转方式有重大影响、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对符合有关要求、达到用地标准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强跟踪协调和监督管理,建立项目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做好项目动态服务。

四、空间布局

承接“532”产业发展思路,从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环境资源条件出发,加速特色优势装备产业与新兴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传统装备产业协同共进,按照提高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产业集聚、协同联动、有序发展、环境友好的布局思路,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基地,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有序引导项目进区入园。依托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打造各地特色优势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冀南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中原区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依托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产业城;依托邯郸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推动邯郸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空间布局原则。

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原则:政策导向、市场化运作,总体谋划、差异化布局,依托园区、集聚化发展,集群联动、协同化共进。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区域位置独特,产业辐射面广,发展空间开放。依托邯郸四省交界之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及鼓励发展的方向,产业发展空间与邯郸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有机融合,按照产业布局原则,参照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产业优势和资源环境现实条件等进行产业科学布局,避免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建设和投资,优化总体空间结构,提升装备产业发展空间效率。

(二)产业发展空间。

为了突出工业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市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532”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产业在空间布局时要突出基础支撑作用,依据省市对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精神要求,紧密结合邯郸实际,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装备制造产业的空间布局,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一般竞争性新上项目,引导项目主体到装备制造园区集中发展,避免产业布局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同质竞争;对县域特色项目,引导项目主体到特色产业集聚区进行集群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对新兴高端项目,依据项目类别,到专属功能区划的基地或园区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众多小微企业,尤其在紧固件、轴承领域,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对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排放重的企业,尤其在铸造领域,要鼓励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提高产业的发展质量。结合各县(市、区)自身实际,引导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园区集中,对招商中不宜在当地布局的重大项目,要树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采取鼓励和优惠措施,引导到符合布局区域落地建设,防范严重过剩产能盲目承接或转移,促进区域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

氢能装备产业:重点依托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冀南新区。

充电储能装备产业:重点依托武安新能源产业园。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依托冀南新区、银隆新能源邯郸产业园和广平经济开发区。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依托永年经济开发区、武安经济开发区、大名经济开发区和漳河经济开发区。

机器人产业:重点依托曲周经济开发区和永年经济开发区。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依托冀南新区和涉县经济开发区。

专用车产业:重点依托肥乡经济开发区、魏县经济开发区和广平经济开发区。

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依托漳河经济开发区和磁县经济开发区。

高端绿车产业:重点依托曲周经济开发区。

精品板材产业:重点依托成安经济开发区。

白色家电产业:重点依托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平经济开发区和漳河经济开发区。

泵阀产业:重点依托成安经济开发区和鸡泽经济开发区。

管道产业:重点依托武安经济开发区、冀南新区和成安经济开发区。

紧固件产业:重点依托永年经济开发区和魏县经济开发区。

轴承产业:重点依托曲周经济开发区和馆陶经济开发区。

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重点依托魏县经济开发区、邱县经济开发区和馆陶经济开发区。

冶金矿山装备产业:重点依托冀南新区和成安经济开发区。

专用装备产业:重点依托冀南新区。

(三)“一核引领、多点支撑”。

长远谋划各县(市、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突出特色,错位互动,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协同发展。以两大园区为核心,各县(市、区)装备制造集群(基地)为卫星节点沿核心呈环形依次展开,通过核心辐射引领作用,优化周边县(市、区)域产业布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集群转型发展,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星核相互助推,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产业空间布局见《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核引领。产业核心区为冀南新区和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的装备制造园区(基地)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要产业包括冶金矿山及专用成套装备、中高档数控机床、特种管材阀门、精密仪器仪表、白色家电、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侧重于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型高端装备以及大型成套主机和关键配套零部件项目的开发培育和发展壮大,对邯郸装备制造业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冀南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和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城”。

多点支撑。各节点为各县(市、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基地、特色园区等,形成产业发展的“多点支撑”,包含永年紧固件、肥乡专用车、武安新能源汽车和泵阀铸管、曲周高端绿车和轴承、成安精品板材、鸡泽精密铸件、魏县螺丝、馆陶农机、邱县电梯、大名3D打印和高精数控机床、广平新能源汽车和耐磨钢球等主要特色节点。侧重于优势特色装备制造项目的培育和发展以及关键基础件的配套支撑,发挥众星捧月、星核助推、多点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招商强核、双城攻坚”。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冀南新区作为邯郸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引领区和动力区,强化核心引领能力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城”和冀南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实施“招商强核、双城攻坚”战略,强化两城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撑,突出特色,错位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亮响邯郸氢能产业新名片,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新城。

1.产业城发展空间。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为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开辟并预留了足够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空间,设立了中船718所新兴产业园和邯郸氢能装备产业园,为“氢能装备产业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保证。冀南新区作为京津冀与中原经济区合作交流的双向门户之地,位于邯郸市主城区南部,区域规划面积1216平方公里,积极构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格局,利用邯郸汽车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转型传统汽车制造业,努力打造“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产业,产业发展空间有保证。

2.产业城发展重点和路径。

以“新时代 新变革 新产业”的产业发展观,注重关键件技术突破和引进,加快培育氢能装备和清洁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关键件的做强、做大、做出特色为引领,带动整个产业发展,通过两城建设,增强核心区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服务邯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邯郸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城”重点发展制氢装备、运氢装备、储氢装备、氢加注设备和加氢网络建设,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装备、家庭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固定电站等,以及与氢能相关的文化和科技科普创意园,建设集技术与产品、应用与体验、文化与创意、科普与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氢能装备产业城”。

冀南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改善生态环境为初衷,多种技术路线兼容发展,重点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整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整车、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高效低排放节能型汽车整车和特种专用车整车等,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关键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汽车控制系统及其他汽车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件等,建设集品牌汽车4S店、汽车展销、汽车文化广场、专业汽车维修、汽车时尚用品销售、新车研发与发布、机动车检测、二手车交易及金融服务、保险理赔、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形成立足邯郸、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

3.产业城招商重点。

密切跟踪产业发展趋势,依据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瞄准国内外技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和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大招商力度,对氢能源装备、清洁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等相关重点和关键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人才、技术、产品、项目等多方面的合作,积极谋划支撑产业城发展的装备配套项目,争取一批优质产业链重大项目落地,提升和引领产业城高质量发展。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城”招商重点:我国目前有15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具有氢能优势的示范区域商业化运营,运行的加氢站有15座,在建设的有20多座,集制氢、储氢、运输、加注和商业运营一体化的氢能体系构建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国有上海、武汉、张家口、成都、苏州、如皋、佛山、嘉兴、济南等超过30个城市在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这些先行的地市成为邯郸发展氢能产业对标和学习交流的招商对象。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诸多央企纷纷着手布局氢能产业;我省的长城汽车已建成氢能技术中心,具备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测试、试制以及整车集成能力;河钢集团加氢示范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将利用企业现有焦炉煤气资源和提纯氢气装置的富裕能力,建设加氢站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介入氢能产业。邯郸在氢能装备产业招商引资时,积极主动对接上述实力先进企业,加速构建集制氢、储氢、运输、加注和商业运营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完善氢能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产业城”。

冀南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招商重点:利用区位交通及市场辐射优势、邯钢集团汽车用钢及其他产业配套的支撑优势以及土地保障、电力供应、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等要素的保障优势,采取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予以招商引资重点支持。围绕汽车产业领域,主动与大众、宝马、一汽、上汽、长安、比亚迪、北汽、吉利、长城等对接,吸引整合国内外和省内知名车企入驻,重点引进广汽汽车整车生产项目,建设冀南新区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加强与广汽日野汽车、恒天利达重工汽车、新兴能源装备汽车、邯郸宇康汽车、马头时越汽车、肥乡远达汽车等特种汽车企业的合作,主要生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送车、散装水泥车、油罐车、汽车起重机、半挂车、自卸车、双燃料车、应急救援车、环卫车等特种车;引进恒天集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充分整合邯郸本地专用车企业,加快特种车辆的生产研发,建设冀南新区特种车和专用车生产基地;引进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冀南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倾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检测、销售、连锁配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综合性生产服务基地,着力打造辐射中原、服务整车制造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区,打造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引入汽车零部件商贸、物流、研发、文化展示、工业旅游、生活服务配套等相关产业,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从二产向三产的延伸,构建综合、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邯郸市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精心实施规划。完善任务分解机制、定期通报机制、交流互促机制、督导考核机制,以工作创新推动规划落实。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落实分工职责,明确任务目标,相互协同,齐抓共管。强化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和督查问效。统筹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审核重大项目,协调重大问题,定期排队通报,加强预警调度,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督导推进规划贯彻实施。发挥机械行业及各细分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探索建立产业基础研发的开放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和运营成本,助力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

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全力为企业生产、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从财政奖补、土地供给、技术创新等方面完善保障条件建设,支持产业发展;优先将重点支持发展领域中投资较大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和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其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满足耕地占补平衡需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优先保障土地供应。推进创新驱动,探索建立与京津共搭平台、共建园区、共建基地、共促转化的共享机制,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三)加大金融扶持。

强化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商业银行采用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鼓励各级信用担保机构优先对新型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四)创新服务模式。

深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改进优化政务服务、健全法治保障体系、改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和“三创四建”活动,实施审批服务前移,实行县(市、区)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困难,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落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岗位责任制,营造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服务环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协调的装备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形成部门会商研讨、运行监测分析、重要情况通报、重大项目跟踪、工作情况调度、政策绩效评估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推进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科技保险等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产业发展。

(五)提升人才支撑。

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邯郸创业。着力培育一批在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发挥邯郸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作用,促进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探索订单式、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工匠梯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校企人才培训联盟或产业实训基地,为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大对企业核心技术开发有突出贡献、起关键作用的人才激励力度,完善激励措施和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企业研究开发岗位吸引人才、稳住人才的能力。提升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六)制定招商指南。

依据邯郸市的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确定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优化服务程序,制定招商指南和产业投资指引,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争取落地一批新项目,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后劲。加强对新兴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的招商力度,尤其对氢能源装备、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的智能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等进行重点招商引资,通过人才、技术、产品、项目等多方面的合作提升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邯郸“532”产业发展思路中的“精品钢材、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现有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谋划支撑产业发展的装备配套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本地化基础保障。面向邯郸“532”产业发展思路中的“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两大未来产业”,瞄准国内外两大未来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争取一批优质产业链重大项目落地,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与未来产业互联互通,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提供装备支撑。

(七)扩大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装备制造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东南西北四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在邯郸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域建立对外合作产业园区,以国内外高端装备企业和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打造吸引外资良好环境,创新招商引资管理模式,提高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水平,推进全产业链配套项目引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节、经贸洽谈会、博览会、专业会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活动,开展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和品牌推介,扩大邯郸装备制造产业的影响力。

(八)做好考核评价。

制定职能管理层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工作任务落实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追踪问效,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绩效考核,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作为考核评价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努力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统测”“评测”双测推进机制,“统测”就是完善产业发展统计、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统计监测,注重数据分析预警,对产业发展实施动态管理和引导;“评测”就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出台应对措施,确保产业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