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安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2018-03-15

40年前,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安徽发展最鲜明的特色。近年来安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了安徽的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开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的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站上了内陆省份双向开放的最前沿。下一步,安徽将以刀刃向内、破字当头、激发活力为主线,全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日报:我们知道安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对安徽产生的影响?安徽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成果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国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安徽发展最鲜明的特色。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要求我们坚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有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40年前,小岗村“大包干”改革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年来,安徽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坚持大胆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突出抓好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率先实现全省各层级行政许可标准化,率先建立省级全方位公共服务清单和全口径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为了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聚焦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新人才集聚、高校院所源头创新、金融服务自主创新、高层次开放合作、军民深度融合等机制体系。

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等改革也取得重要突破,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覆盖所有县(市、区),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率先出台“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扶贫政策体系,率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被国家作为四种分级诊疗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了安徽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近5年全省各类市场主体从192.5万户增加到381.4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12970户增加到20449户。

特别是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构建了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全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29件增加到7.7件,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稳态强磁场、铁基超导等前沿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区位沿江近海、居中靠东,优势显著,近年来开放发展也取得长足进展。我们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皖江8市整体进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合肥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成效明显,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项目合作持续扩大,顺利实施了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海螺海外发展、马钢收购瓦顿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增加到152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3%。

安徽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在全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站上了内陆省份双向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日报: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制约改革开放的因素需要破除?安徽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具体在哪些领域推出新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举措?

李国英:当前,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相对而言,要素自由流动不够充分、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够协同、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改革举措落实“最后一公里”上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刀刃向内、破字当头、激发活力为主线,全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们将围绕让市场主体“活起来”,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快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更多创造公平机会和公正环境。

围绕让创新动力“强起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资源捕捉寻找、成果路演展示、重大技术研发转化等机制,特别是着眼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放宽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限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和团队的比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产业服务环境、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让各类主体在安徽创新愉快、创业愉快。

围绕让营商环境“优起来”,加快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通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围绕让人民生活“好起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特别是以农村土地改革为牛鼻子,加快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中国日报: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正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安徽将如何顺应新形势,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李国英: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作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随着我省发展基础和条件不断改善,安徽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安徽将牢牢把握机遇,全面推进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方式创新、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高地。

一是构建全面开放空间新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合作,构建承东启西的产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枢纽;加强与沪苏浙、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构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高地。

二是打造更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对外投资新领域新方式,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新载体,加快开发区发展创新升级,提升利用外资技术溢出和产业升级效应。

三是形成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体制,全面优化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机制,积极创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跟进融入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走出更加宽广的对外开放新路子。

中国日报:安徽在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发展目标是什么?将重点吸引哪些类型的外商投资?

李国英: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徽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利用外资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促进外资增长等措施。

我们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并结合实际出台了安徽省促进外资增长22条、招商引资10条等政策,从减少市场准入限制,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鼓励引导外资进入安徽,明确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保持外资政策稳定性连续性,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外商投资环境。我们努力通过持续扩大开放,促进利用外资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立足安徽实际,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引资方向上,我们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外资。新兴产业方面,积极采取投资参股、技术合作等模式,吸引外资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集聚。现代服务业方面,把握国家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机遇,积极引导外资进入我省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等行业发展。

这当中,我们特别加强引导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营运基地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同时,我们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大力引进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团队参与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研发和产业化。

中国日报:我们了解到,今年安徽将举办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同时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也将举办,这对安徽向全世界展示良好的开放形象必将产生重要影响。请您介绍一下安徽省筹办这次大会的有关考虑和构想?

李国英: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等战略部署,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把安徽打造成为我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今年2月,中央批准在安徽举办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这次大会以“创新驱动,制造引领,拥抱世界新工业革命”为主题,规格高,主办单位为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家机构和单位。我们将邀请境外世界500强、世界制造业100强等制造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国内制造业领军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多方面来宾参加。我们将致力把大会打造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安徽创新发展的高端交流平台、形象展示平台、开放合作平台,努力办成一届具有国际影响力、展示高端智能化水平的制造业盛会。(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