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南平市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数字农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为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促进现代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7〕153 号)精神,结合南平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1.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智能化和营销网络化上新水平,促进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实现新提升,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新动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加快建设我市现代农业(含水产、林业,下同)智慧园。按照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六个100%”(即智慧园可视化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效等六个方面实现100%全覆盖)的要求,优先选择茶叶、蔬果、食用菌、畜禽、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每年新建1-2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对已经初步建成的光泽县福建丰圣农业有限公司和顺昌县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争取早日体现成效。2018年积极向省上争取武夷山市香江茶叶有限公司和武夷山青龙食品有限公司、光泽县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县浦城仙芝楼科技有限公司列入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项目,对验收合格的现代农业智慧园,省级财政按相关投入的50%给予以奖代补,每个智慧园补助最高限额100万元。加快南平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建成1个市级“互联网+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示范基地,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0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55%。2018年起重点围绕建设“三区两园八基地”,每年培育3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渔业、林业)智慧园,到2020年争取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5个以上,培育市级现代农业(渔业、林业)智慧园15个以上。
3.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与延平区物联网整区推进试点。支持和帮助光泽县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南平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武夷畜牧有限公司、松溪县龙源茶厂、政和县瑞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顺昌县饶氏佰钰食品有限公司、邵武宝积清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延平区整区72家畜牧业企业和条件成熟的种植业企业整体纳入延平智慧农业360物联网监控平台,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到2020年建设2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并在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数字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二、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
4.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一中心六体系”,推动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同步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推动名特优农产品网络营销,提高农产品电商竞争能力。
5.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信息化改造。依托互联网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支持和鼓励发展定制配送、直供直销、微信营销等新模式。加强与深圳茂雄集团合作,发挥茂雄集团在冷链物流行业优势,在南平寻找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探索开展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试点示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线上推介、网上营销。到2020年,每年扶持3个鲜活农产品社区直销、休闲农业网上营销、放心农资下乡网络营销示范项目。
6.加快农产品电商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一品一码”、二维码贴标销售,扶持“一村一品”“三品一标”“可追溯产品”的认证。对主导制定农产品电商省级地方标准的企业,按《福建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的规定给予资助,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和倾斜。
7.加快发展与电商配套的冷链物流体系、智能仓储设施、城乡配送网点。支持建设具有预冷、冷藏、初加工、调运等功能的果蔬、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对省级智慧园区核心企业投资建设冷库容积2500立方米(以上)的,争取省级财政按不高于投资额的30%、最高50万元予以补助。对智慧园区核心企业购置带有统一标识的冷藏货运车辆、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争取省级财政按不高于新增投资额的10%、最高100万元予以补助。
8.促进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的能力。鼓励支持邮政、供销等部门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局、林业局、质监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三、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9.积极应用12316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支持有关县(市、区)12316文明窗口可视化建设,提升专家在线咨询会诊能力、积极培训农民使用12316手机农务通,提高农民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10.加快益农信息社规范化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是发展数字农业、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支持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引导益农信息社与农村电商服务点等融合发展,共享服务网络和设施。探索益农服务社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合作,到2020年基本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市主要行政村。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数字办,通管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四、加快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11.加快培养专业型、复合型数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育一大批既懂信息化又懂现代农业的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强化对农业行政管理和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特派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信息员及农民的培训力度,到2020年累计培训数字农业人才1500人次以上。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返乡知青、退役士兵等到农村、到园区、到平台创业。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武夷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
12.围绕省农业厅“农业云平台131信息工程”,结合南平市“天空地”大数据中心控制平台建设,利用航天卫星遥感技术、航空无人机技术和地面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业资源要素“一张图”、构建“天空地”农业大数据中心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我市数字农业水平,率先在延平百合花、武夷山岩茶和浦城大米等开展数据应用,后续在其他农产品上广泛应用。逐步健全农业生产、新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相关数据采集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管理,加快农业信息资源要素一张图,力争2020年,基本建成集农业政策决策、农业生产监管和产品市场流通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服务信息平台。根据南平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与区域农业特点,在原12316手机农务通的基础上,整合市科技局牵头开发的“慧农信”手机平台,建立12316手机农务通专版,增加南平农业大数据采集、与数据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数字办,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林业局、商务局、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六、鼓励支持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13.充分发挥科研院校技术储备和人才优势,支持在延省属高校、市属科研院所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集成运用。围绕解决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电子商务、信息化标准等领域发展瓶颈,重点在农业传感器、农产品质量检测、植物生长优化调控模型、人工智能以及农业机械数字化应用等领域取得明显突破。强化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在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与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创新协同合作机制,突破一批农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信息科技成果。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教育局,武夷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市农科所
七、切实强化组织保障
14.市农业局、数字办、经信委、通管办等部门要加快我市农村地区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其他市直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数字农业的组织领导,将数字农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数字农业加快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8-2020年,在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配套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用足用好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等政策,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天空地”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园及数字农业项目发展。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财政局、数字办,通管办、经信委、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