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县人民政府印发广平县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邯郸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期,也是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增强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县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和协同创新等四大能力建设,突出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全县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开放、实力、美丽、幸福新广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
到2020年, 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具有广平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实现“三个提升、一个优化”,成为邯郸市东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8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4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30%建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4件以上;全县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4亿元以上。
2.创新平台建设显著提升。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家,院士工作站达到1家。
3.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以上。
4.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建立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1.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为目标,突出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项重点,实行分类指导、梯度培育、针对性帮扶,通过强化孵化、强化创办、强化转型、强化服务,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力推初创期企业总量扩大、成长期企业规模做大、成熟期企业实力做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化发展。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的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2.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行动。每年选择8家以上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推荐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发挥广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作用,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为指引,针对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薄弱环节,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购买、入股等形式取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资金补助,提升企业申报积极性。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承接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及发明创造,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的要求,组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清零”行动,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研发机构主动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高校院所应用科研导向,构建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4.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落实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管理办法,优化联盟备案流程,加强联盟工作指导,争取联盟在各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全覆盖。支持联盟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联盟内部管理运作机制,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协同创新效能。重点围绕家具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挥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强化专利技术研发,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1.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家具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物联网、现代农业等主攻方向,每个主攻方向明确相应的园区、企业、项目等行动载体,明晰产业化、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行动方向和行动路径。着力推进广平大通国际智能家居产业新城、广平县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
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按照引导每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实施技术改造的目标要求,落实“千项技改工程”。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调整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形成新型供给能力。围绕发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支持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促进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创业,提高科技引领振兴乡村经济的能力。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支持工业设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支持物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支持金融保险业完善电子支付和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支持信息技术在服务外包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涵盖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重点建设云计算中心项目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广平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构建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
5.推动科技服务民生。针对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推进科技治霾和科技扶贫。依靠科技创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着力开发研究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和装备。深化科技扶贫和精准扶贫,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资源、科技人才与扶贫村深度对接,培育一大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争取扶贫村尽快脱贫。
6.提高专利产出能力。完善发明专利资助政策,促进发明专利拥有量快速增长。激发全社会发明创造动力,促进专利申请质量的提升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1.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加快推进广平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家具制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向开发区聚集,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对现有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层次、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争创省级高新区。
2.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国家级园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支撑、市级园区为基础的三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体系,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作用,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引领和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加快推动我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
3.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双李家具、力尔铝业、钢诺新材料、极度科技、嘉瑞生物等领军企业,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特点及发展需求,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家具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4.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列省级创新型城市,带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提升县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特色科技小镇建设,突出科技元素,彰显优势特色,打造一批产业品牌化、园镇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创业“微中心”。
(四)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1.建立协同创新共享机制。积极探索与京津共搭平台、共建园区、共建基地、共促转化的共享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研发机构联合京津高校、行业协会,通过引进、重组、共建等方式,组建家具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区域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2.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支持广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技术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与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总部和科研院所创新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在广平建设各类园区和基地。以科技项目为纽带,推动我县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产品,形成一批重要专利、标准、商标和品牌。深化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县孵化转化。支持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吸引社会科技力量参与京津成果的转化应用。
4.加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帮助企业与国外签署国际科技合作协议,引进国外专家,申报国家、省、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争创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五)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在科技研发投入上取得新突破
1.建立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将科技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支持,统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重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等,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大力争取国家、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建立向国家、省争项目、争资金的常态化机制。
2.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县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方式,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办法,落实市级科技创新券制度,更多采取事后补助和奖励性后补助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将研发投入纳入年度预算,调动企业开展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3.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积极探索财政直接支持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三链融合、良性互动。规范完善县级科技投入产出引导资金使用办法,助力全县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在创新人才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1.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瞄准全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企业,引进拥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和创新创业融合性人才。县财政每年专门安排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两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以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与我县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领军人才,给予专项支持。落实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培育。大力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百人计划”。加大对科技创新, 团队支持力度,通过后补助方式,对取得重大工程技术成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产业创新团队,每年给予专项研发经费支持。鼓励职业教育学校围绕重点产业,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3.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在广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代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档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七)强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取得新突破
1.探索县级科技计划改革。探索设立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按照“以事定钱、钱随事走”的原则,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为核心,重点向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进行资源配置,实行绩效优先、奖补结合的科技经费使用方式,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能性。进一步优化各级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建立规则清晰、公开透明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
2.推动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转为主要负责科技规划、政策、布局、评估和监督。切实抓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和落实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有关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股权、期权激励力度,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奖励等办法将部分股权、知识产权等让渡给科研人员。培育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中介机构,优化成果转化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八)强化孵化平台建设,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1.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双创”支撑力,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重点服务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进广平双创科技孵化基地(颐高集团)、县科创中心、广创公司等孵化器建设。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倍增计划,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至少建设2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业者展示成长平台、投融资对接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推进技术合同交易,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设立技术交易中心分支机构,活跃区域性、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推动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3.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机构和专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新技术后备培育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专利运用的咨询和培训,针对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开展专利挖掘、申请和提升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查新、文献检索等服务能力。
4.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向社会开放,将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仪器设备、成果、专家等资源共享共用,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科技、发改、财政、工信、人社、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广平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推动全县科技创新重大政策安排、重大工作部署。努力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广平创新驱动发展上来。
(二)加强协调联动。围绕我县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和政策需求,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加强部门协调协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各乡镇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对本计划中相应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三)加强创新考核。将科技创新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对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将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县有关部门,年终进行考核。定期督导检查,分类排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政策落实。加强对国家、省市县已出台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解读,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督导力度。推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确保政策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全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