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8-21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标题 :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 失效日期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8年8月19日 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 (2018—2025年) 当前,闵行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新一轮发展面临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历史性机遇,以及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等有利条件。闵行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响上海 “四大品牌”(即“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标一流城市的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不断增强城区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经前期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依据《闵行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等规划文件,特制定“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作为闵行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2345”的发展战略,其中,“1”是指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积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2”是指形成“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和“大虹桥国际商贸带”两大产业带;“3”是指主体产业体现“三智”特征,即“智造、智慧、智能”;“4”是指构建“4 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是指强化落实五项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高端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为基础,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促进资源向优势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形成“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高度协作、合理高效”的产业空间布局,把闵行建设成为科创魅力散发、城市文化可读、产业价值高端的门户枢纽之城、产业策源之城、创新共享之城,成为新时代全球城市的卓越之心。 2.主要目标 2020年 2025年 集约增长 u 经济增速年均7%左右,GDP达到275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u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6% u 园区单位面积产出效益13亿/平方公里 u 经济维持平衡较快增长 u 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大幅降低产业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度 u 产业高度集约发展,土地单位绩效大幅提升 动能转换 u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以上 u 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55%左右 u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u 打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千亿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u 基本形成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的主导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u 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 u 功能性外资机构(地区总部、投资中心、研发中心)70家 u 包括研发机构、科研成果、人才在内的全球顶尖创新要素汇聚闵行 u 各类创新载体平台百花齐放,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产城融合 u 虹桥、莘庄城市副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南部紫竹、浦江板块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u 生活区、产业区配套完善,全域产城均衡发展,产城高度融合,打造多个影响较大、辐射较广的产城融合示范功能区 二、产业空间布局 1.一区引领 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能级,以园区升级促进产业集聚,以完善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以生态集约拓展转型空间,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局面,全面提升闵行城市生态人文宜居品质,全面推动闵行经济稳速提质增效升级。同时,抓住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加强“三区”融合发展,推动国家战略、城市功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多维度融合,在军民融合中体现产业的重要性和科技的驱动力,在产业发展中突出军民融合的优先地位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城市功能区强调产业与科技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全区均衡、充分的发展态势。 2.两带布局 闵行围绕“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和“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形成“一湾落九子、两仪伴七星”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支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产城融合的总体战略。 (1)南上海高新智造带 南上海高新智造带是闵行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主要承载带,以S32(申嘉湖高速)为轴线,由西向东贯穿黄浦江两岸,形成双城双谷、两镇三基地相串联的“一湾落九子”空间布局(见附图1),犹如一艘驶向全球的航空母舰。其中: “一湾”是指依托黄浦江第一湾的天然资源和浦江两岸的产业资源与城市功能,聚焦产业转型、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键领域,打造辐射浦江流域的金色湾区,促进闵行区界内浦江两岸联动发展。 “九子”是指按照园区规模、辐射能力、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标准,重点打造九大产业功能区,形成“双城双谷、两镇三基地”的空间格局。“双城双谷”是指四个市级以上综合型产业功能区,包括莘庄工业区(智能制造城)、临港浦江园(国际科技城)、紫竹高新区(东方硅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方慧谷),这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将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形成强劲的产业带动效应和辐射力,积极打造国际一流园区。“两镇三基地”是指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包括吴泾时尚科技小镇(时尚)、马桥人工智能小镇(人工智能)、上海航天产业基地(高端装备)、零号湾全球双创基地(双创)、莘庄工业区向阳园工业互联网基地(工业互联网),将形成区域产业特色,打造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 (2)大虹桥国际商贸带 大虹桥国际商贸带是以“七莘路—沪闵路”为发展轴,以虹桥、莘庄两个城市副中心为辐射源,带动七宝、九星、南方、吴中路、银都路、剑川路、浦江等七个重要商务区,形成“两仪伴七星”的空间布局(见附图1),犹如飞向太空的航天火箭。其中: “两仪”是指虹桥、莘庄两个城市副中心,这是支撑闵行城市发展的两大核心区域,犹如太极之两仪,通过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其中,虹桥副中心将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南虹桥商务区为配套,强化国际枢纽、国际商务、国际配套能力,增强闵行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莘庄副中心将强化城市枢纽、城市服务、城市配套能力,推动莘庄商务区和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联动发展,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七星”是指围绕两个城市副中心,根据交通配套、区位、人口密度、发展基础及周边的发展环境,重点打造七个产城融合功能节点,包括七宝生态商务区、吴中路商务区、九星商务区、南方商务区、银都路商务区、剑川路商务区和浦江商务区,犹如七颗耀眼的星星,围绕和镶嵌在两个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区域内,重点聚焦商务商贸、文化体验、城市配套与生活服务。 三、产业发展重点 1.三智融合 按照新兴产业加速迭代、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闵行未来的产业选择将突出“三智”特征,其中“智造”是指把智能制造作为建设“闵行制造”的主攻方向,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成为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转变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智慧”是指充分发挥人的创意、艺术、时尚等新理念、高技能,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实现对传统产业和存量物业的价值提升,把闵行建设成为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区;“智能”是指在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同步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建设,加强开放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积极发挥闵行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枢纽龙头作用,真正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 2.四业并进 依据闵行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实际情况,全面对标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上海“四大品牌”建设要求,闵行将构建面向未来的“4 4”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军民融合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以及四新经济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其中: 军民融合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包括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闵行将坚持高端发展,聚焦科技创新,释放创造潜能,集中优质资源,加快突破重点行业、重大装备、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打造多个千亿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空间优化、联动融合示范四大工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上海制造品牌的核心承载区。 四新经济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包括国际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等“四大产业”,闵行将充分发挥面向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国内外门户的区位优势,以全市六大重点区域之一的虹桥商务区区域为核心辐射源,对内促进闵行区域消费升级和商贸产业发展,对外全面提升辐射效应,促进服务业能级提升,同时围绕闵行自身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在金融、文创等领域,形成产业特色,打造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务新闵行。 四、保障措施 1.发挥主体作用 强化规划引领和产业部门的统筹调控职能,以各类园区为重点,以“管委会 平台公司”模式为主导,切实建立资源统筹、高效配置、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机制。区级层面,重点聚焦统筹制定全区中长期产业布局规划、统筹协调解决园区合作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类瓶颈问题、推动并制定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等工作。镇级层面,重点聚焦镇域范围内土地、厂房、楼宇等资源的统筹管理,推动镇域范围内村级存量资源的盘活利用,重点区域动迁拔点,重大项目落地服务等工作。 2.提升载体功能 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导向,重点引进拥有“行业话语权、产品定价权、资源配置权”的高端产业项目,每年推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鼓励各园区建立产业生态体系,在项目孵化、共性技术平台搭建、人才服务、政策辅导等方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优化园区配套服务功能,积极打造智慧园区、绿色园区,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托管委会机制,加强园区的目标管理和评价评估,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 3.强化产业特色 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准入的细分领域、投入产出强度、环境保护标准等。避免同质化竞争,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实现园区错位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领域,重点培育品牌型龙头产业园区和专业化的产业园区,鼓励发展产业主题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园和众创空间的特色型载体与平台,引导产业项目走创新发展之路,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区。 4.加强精准施策 进一步细化研究产业政策,针对不同的产业功能区、产业类别、产业项目及产业平台,要有差异化的政策细则,对各级园区要根据是否按照重点产业引导方向、是否符合产业发展趋势、能否达到一定的产出效果、能否形成区域产业带动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差异化出台鼓励或者限制性产业政策。 5.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网上政务办公,加大“互联网 政务服务”运用,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深化百人团队服务百强企业工作机制,构建面向全规模、全生命周期的企业精准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诉求汇总、跨部门协作与跟踪督办机制,加大街镇、园区安商稳商力度,研究解决各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向人才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资助,鼓励人才集聚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平台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房)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 附图1:“一湾落九子”的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发展格局 附图2: “两仪伴七星”的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发展格局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20日印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