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封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有关部署,加快我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入开展转型攻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突出智能制造在“三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 着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关键支撑能力与综合集成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线上线下全面安全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努力推动我市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工作中,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试点示范,协同推进。积极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和模式,依托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分行业选树一批示范企业,进行宣传推广。
统筹谋划,分类施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从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园区5个方面推进智能化改造,着眼强化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
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 协同推进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系统软件、成套装备等集成创新;实施开放带动,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打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开放创新生态体系。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建设50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12个智能车间、6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示范园区;通过试点示范,打造5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力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
——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研发和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工业软件,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框架形成。培育1—2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带动3000家中小企业上云,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以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实现“点”上突破。围绕机械、汽车、化工、电子、食品、新型材料等重点行业,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通过“用户+制造商”联合开发、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方式,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目标。2018年起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数量逐年翻番,到2020年示范应用达到1000台以上。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二)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为重点,推动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实现“线”上链接。围绕食品、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流程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推动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离散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2018年建设10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到2019年建设30条,到2020年建设50条。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三)实施智能车间建设行动。以生产管理、工业控制两大系统互联和集成为重点,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动态优化,实现“块”上融合。支持骨干企业应用传感识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技术和智能装备,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实现可视化管理;促进制造执行系统与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研发、制造、仓储、物流的系统集成。2018—2020年,每年滚动建设4个智能车间。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四)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以厂内纵向、厂间横向和用户端三大集成为重点,推动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实现“面”上协同。支持骨干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制造执行、企业资源计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集成优化;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2018—2020年,每年滚动建设2个智能工厂。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五)实施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行动。支持汴西产业集聚区、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和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四个智能化基础和条件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方向)、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到2020年力争建设1个智能化示范园区。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
(六)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聚焦我市行业优势企业,发展特色智能装备。2018—2020年,每年推出1个以上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高端智能装备产品,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证数量居于全省前列。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依托我市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特色装备、化工等领域,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软件普及及应用,推动工业APP(应用程序)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培育1—2个细分领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八)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依托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在基础设施层面,重点推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上云,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提高数据存储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业务系统层面,重点推动协同办公、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业务上云,提高企业组织协同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设计效率。在设备产品层面,重点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隐患、通用性强、优化价值潜力高的设备和产品上云,建立设备产品运行数据模型,开展设备产品在线监测、工况优化、故障预测和远程维护等服务。到2020年,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上云、带动3000家中小企业上云。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九)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围绕我市智能化转型需求,面向不同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改造、技术支持、检测维护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服务。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依托专业优势,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强合作,面向行业提供服务。到2020年,引进培育3—5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十)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围绕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鼓励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体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到2020年,参与制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5项,建设国家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2个。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质监局
三、支撑保障
(一)开展企业分类评价。按照《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突出单位资源要素产出导向,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污染物达标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率先对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按年度开展综合评价,将企业分为优先发展的A类企业、鼓励提升的B类企业、倒逼转型的C类企业,鼓励各县区将评价范围扩展到全部制造企业。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三年内推动全部A类企业和50%以上的B类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并优先给予政策支持。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局、统计局
(二)推行企业诊断服务。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自愿,双向选择、上下结合”的原则,依托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服务各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和咨询诊断,提出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技术路径、硬件选型(研制)和集成内容、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要点,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实施。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三)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5G(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NB—IoT(窄带物联网)等商用部署和规模发展,开展企业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建设部署,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技术防护水平。落实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
牵头单位:市通管办、无线电管理局、工信委
(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建设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打造制造业“双创”新载体。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
(五)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紧密结合智能制造技术、工艺、过程和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支持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合作,开设相关专业或方向,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和应用型人才。鼓励市内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操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
(六)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整合完善现有政策,制定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政策。对引领型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标志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企业服务专项服务,跟踪支持。支持我市生产的智能装备产品优先参与政府采购。引导金融机构对智能化改造企业进行优先支持。鼓励开展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业务。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银监局、商务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下,设立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谋划重大工作安排,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设立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各县区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推进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组织实施。
(二)突出典型和项目带动。遴选50户经营状况好、信息化水平高、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企业意愿性强的骨干企业,列为开封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重点培育企业,每年根据发展情况动态调整,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立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服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加强项目监测和跟踪协调,完善全过程服务链条确保项目如期落地建成、投产达效。
(三)深化开放合作。支持相关联盟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区域、行业、企业不同层面技术创新、展示体验、供需对接、“双创”大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费用,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搭建智能制造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参加、创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分批次、分领域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地区与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发展能力。
(四)严格监督考核。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绩效评估、动态监测和考核激励办法,将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工信委牵头组织督导服务组,分县区开展工作督导、业务协调。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观摩活动,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按规定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