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税总发〔2018〕174号)要求,根据《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厦委发〔2018〕26号),结合税务总局关于“问需求、优服务”活动部署,为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制定以下若干措施,进一步支持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全面落实政策,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
(一)不折不扣落实增值税降低税率措施,对民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落实对经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还等税收优惠政策。
(二)确保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及时兑现落实社保费减负政策,帮助民营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完善我市社保费征管机制体制,确保缴费方式稳定,为民营企业提供“实体、网上、掌上、自助”等多样化缴费渠道;严禁自行组织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缴费人开展欠费集中清缴。
二、推动自主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四)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税收优惠政策。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五)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和发展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可按相关优惠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民营企业新购入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一次性税前扣除。
(六)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产业、探索新模式、拓展新业态。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符合税法规定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落实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抵扣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大帮扶力度,助力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
(七)全面落实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贷款利息收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入。
(八)帮助民营企业将纳税信用转换为“真金白银”。积极推动“微税贷”项目上线,通过手机微信操作和手机刷脸,协助金融机构实现线上全流程纳税信用贷款“秒批秒贷”,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九)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协助提供企业退税贷款所需数据,做大外贸企业退税账户质押融资贷款规模,帮助民营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提升退税效率,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
(十)实施分类管理,提升民营企业出口退税办理速度。对一类出口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退税时间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对外贸百强企业实行“一人对一户”服务,对信用评级高、纳税记录好的低风险企业,办理退税时间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十一)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走出去”民营企业可自行选择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方式,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民营电商企业零售出口未取得合法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布《服务“走出去”企业税收政策和风险指南》,帮助“走出去”民营企业掌握境外涉税信息、防范税务风险。
五、公平公正执法,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税收环境
(十二)全面试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税款征收、违法处置、争议处理等方面严格按法定程序执行,保护民营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统筹对民营企业的税务检查。除上级交办、相关部门转办或接收举报、发票协查、发现重大偷逃骗税线索等需要实施税务稽查的情况外,一般不得实施计划外检查;严格执行不得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规定。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努力实现税收执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相统一。
(十三)切实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的发票需求。严禁对民营企业发票领购设置不合理限制,应根据民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确定增值税发票领用数量和最高开票限额,进一步推广使用电子发票。依法依规认定和处理民营企业增值税异常抵扣凭证,除存在故意虚开和接受虚开发票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外,不得随意停供发票。
六、优化纳税服务,营造亲清税企关系
(十四)切实减少民营企业纳税人办税时间,企业办税时长在原有基础上再压缩20%;确有困难、纳税信用良好且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
(十五)开展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经营特点,为民营大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手册》,强化事前管理,规避税收风险;提供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风险提示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减少纳税风险。
(十六)建立快捷高效的税企沟通机制。持续深入开展“问需求、优服务”的企业走访活动,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通过新媒体及时推送税收政策,开设12366民营企业税收政策专家坐席,及时解答各类涉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