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湖北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放管服”改革、投资项目审批、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新一批17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2018年12月2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复制推广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决定在省内复制推广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
根据《通知》,第二批复制推广的17项经验中,有14项改革事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1项在各开发区复制推广,另有2项改革事项在湖北自贸区范围内推广。
这些改革试点经验的主要做法是什么?有什么创新点?取得了什么成效?近日,省自贸办对此进行了解读。
“退更免”业务全程电子化
2016年以来,人行武汉分行在湖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开展出口退税暨退更免业务电子化试点,2018年又向全省推广。退更免业务的电子化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不出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国库服务民生的能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主要做法
2016年8月,人民银行宜昌中心支行联合当地国税部门,开始实施出口退税业务电子化处理。2017年6月,襄阳片区已全面实现退更免业务全部电子化,从出口退税拓展到退库、更正和免抵调(库)业务,从局部电子化拓展到全流程电子化,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扩展到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从国税部门扩展到地税,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市、区、县,即实现了国库机构、征收机关、业务种类和辖内县市的“四个全覆盖”。武汉市将代理支库TBS与银行行内系统对接,在代理支库层面实现了税务电子开票、国库电子接收、商业银行自动通过支付系统发送至收款人全流程的电子化,系统于2017年9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国家税务局、湖北省地方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18年湖北省退更免业务电子化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武银〔2018〕53号),按照文件安排,在全省全面推广退更免业务电子化。
二、创新点
在经理国库层面――创新应用系统
国库、税务和银行依托并创新性应用来自于不同机构的全国性的5个系统,开展电子化退更免业务,将原有的人工传递凭证、人工审理模式处理升级为电子化方式处理。该创新性应用适用于全国其它经理国库。
在代理国库层面――两种模式探索,系统和应用创新
一是根据不同规模的代理国库,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两种电子化处理模式,其它代理国库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选择复制。
二是系统和应用创新。对代理国库TBS进行改造,实现TBS退更免业务的电子化,实现TBS该业务功能与TIPS系统的对接,实现TBS和代理国库所在的银行行内核心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处理,从而在代理国库层面实现了多个全国性系统与本地系统的对接、退更免电子信息的共享、业务的电子化协同处理。这既是系统功能创新,也是应用的创新,从而实现代理国库退更免业务的电子化。
三、主要成效
(一)减员增效明显
电子化后,人行经理国库原来需要3个岗位3人完成的退更免业务,变为最多2人完成;代理国库由原来的4个岗位也变为最多仅需2个岗位轻点鼠标完成,最大限度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益。
(二)减时增效明显
电子化后,退税申请人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申报。从提出退税申请,到资金最终到达申请人账户,所需时间从以往10天左右缩短到最快1小时内完成,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周转。
(三)减耗增效明显
随着纸质收入退还书的取消,各级税务部门纸质收入退还书的印制费用大幅下降,后期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电子化的业务流程极大地节省了物力消耗,受到了全省各级税务部门和企业的一致欢迎。
(四)业务处理更加安全规范
通过在税银国库之间直接建立安全、可靠的联网处理机制,实现了对退更免业务处理的全程监控,用“机审”代替了“人审”、用“网传”代替了“人录”,提高了退更免业务处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襄阳片区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是为襄阳片区企业和其他办事者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
2017年9月21日,襄阳高新区(襄阳片区)管委会联合襄阳市司法局在片区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该中心整合全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力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及其他需要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的主体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该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全覆盖,能够实时对接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需求,为需求者提供更快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平台事务受理与解决流程
具体内容:
1.线下服务平台事(案)件受理
成立襄阳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由襄阳市司法局选派工作人员常驻中心值班,现场接待服务对象,登记记录相关法律需求。
2.线上服务平台事(案)件受理
通过微信公众号“襄阳法律服务”线上案件提交系统,要求相关当事人提供需解决的法律问题与个人信息,拓宽线上的案件受理渠道。
3.服务事(案)件遴选分类工作
对线上和线下需解决的事(案)件进行分类和遴选。将有效待办事(案)件分为:一类(亟需解决事件),二类(协同办理案件),三类(一般办理事件)和四类(便捷解决事件)。一类,属于重大事件,其标的金额大或社会和国际影响效果大的案件,此类案件由政府牵头,协调市司法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在15日内解决该项事务;二类,属于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事件,由襄阳市司法局牵头,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在7日内解决并答复该项事务;三类,属于单个部门即可解决事件,如公证事务、司法鉴定事务、律师法律援助等,要求此类事件在5个工作日内给当事人及时答复;四类,便捷解决事件,根据事务的繁易程度,可以当面答复或直接在网上回复,最长答复时间为3日内。
4.事务解决反馈与统计
事务解决后,具体负责案件的相关部门或律师按照上述时间要求,向法律服务对象和平台反馈事务解决结果;对于需要延长时间的待办事务,相关部门或律师向当事人与平台说明原因。所有反馈数据由平台统计并留存。
(二)法律服务内容一站式全覆盖
法律服务中心立足为自贸试验区、片区企业和其他办事者提供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中心线上网站服务内容分为有外企涉外事务、法务咨询、公证服务、司法鉴定、人民仲裁、涉外法规查询、人民调解、自贸试验区法规查询八个板块。对于外企涉外事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人民仲裁、人民调解板块,主要是详细流程介绍与法规内容。对于涉外法规查询、自贸试验区法规查询板块,主要是相关法规内容。
(三)平台协同机制与法规配套
由襄阳市司法局为主要组织机构负责法律服务的协调协同服务。市司法局成立了襄阳市司法局服务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规则研究、决策咨询等3个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具体负责法律服务事务的协调工作。
2017年3月25日出台了《襄阳市司法局关于加快发展(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法律服务的意见》、《襄阳市司法局五条措施服务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等政策措施,为片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提供政策与法规保护。
二、创新点
(一)一站式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平台提供的法律服务覆盖全面,相关部门协同解决机制完善,事务能及时跟踪与反馈。法律服务平台突出综合服务,使在法律服务平台寻求帮助的企业或个人,能够一站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分类、便捷、速决机制
事务分类机制,有助于筛查有效信息,提高事务解决效率,同时,做到法律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同类别的事务,由不同部门负责,选派相关人员跟踪一类和二类事务,事务做到权责有人,有效解决。
(三)线上线下同时运行
线上有微信公共号“襄阳法律服务”,线下打造襄阳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高新区审批局29号窗口。线上线下有效配合,扩大了法律服务范围。
(四)襄阳片区法律服务团的协调服务机制
根据襄阳片区的法律服务类型,组建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人员为成员的襄阳片区法律服务团,为襄阳自贸试验区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意见。
三、主要成效
平台成立以来,29号窗口接待群众44人次,其中公证业务23人次、成功办理公证12件,接待律师业务17人次,提供律师服务17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14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件。线上“襄阳司法”公众号点击次数达百分之九十,其中网上申办公证申请67件,成功办理公证29件,公证咨询38件,联系办理法律业务15件,访问量正在持续递增。以公证为例,服务方式上襄阳市襄阳公证处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将公证处的公证窗口实时连接到自贸区29号窗口,实现自贸片区的群众在29号窗口就可以同襄阳公证处大厅里的公证员进行面对面对话,查看资料和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在公证时间方面,为适应自贸片区快速便捷的需要,29号窗口将公证书的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5日缩短为3日。通过网上提交公证申请、网上提交证明材料、公证员预先审查、预先办证,当事人携带证件到公证处完成证件审核后当场领取公证书,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承诺。
银行辅助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管理改革
按照现行制度,外贸企业在获取对外经营权后,需到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然后才能在商业银行开户办理外汇业务。2017年10月,外汇管理局襄阳市中心支局积极主动提出将“企业名录登记”下放至商业银行受理,减少企业的跑路成本、方便银行营销客户、优化外汇管理流程的改革创新举措,得到了湖北省外汇局大力支持,率先在湖北自贸试验区开展“银行辅助名录管理改革”,此项改革全国首创。
一、主要做法
(一)开户准入一窗口受理
将外汇局办理企业名录登记的窗口移至商业银行,企业无需到外汇管理局,直接在片区内银行机构办理登记,登记完成后即办理开户、结算业务,实现准入、开户结算一个窗口受理。
(二)企业数据一次性录入
企业名录登记资料、开户等资料由银行收集后一次性录入,之后再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ASOne)将企业登记提交的相关资料电子版传输给外汇管理局,由外汇局工作人员进行实质性审核。
(三)名录登记一键式办结
外汇局在资料审核通过后,通过辅助名录管理系统外汇局端,对企业档案信息录入、企业名录确认书确认、网上业务开通、账号信息反馈等一键式办结。
(四)企业辅导一站式进行
商业银行对前来办理登记及开户业务的企业进行政策辅导,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对企业外汇收支业务逐笔进行辅导,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办理业务。
(五)实施效果一致性核查
为确保改革的质量,外汇局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登记、辅导、监管等工作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并定期对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情况进行一致核查,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商业银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二、创新点
一是业务整合,统一程序,将企业名录登记、开户、办理外汇收支等业务全部合并至商业银行,变金融、行政“两窗口”为 “一窗口”,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变“企业跑路”为“数据传输”,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路途成本;三是强化银行专业辅导,方便企业了解政策,便利银行营销客户,激发商业银行积极性 。
三、主要成效
试点以来,2家试点银行共为21户企业就近办理了辅助名录登记业务,基本实现了名录登记、外汇开户、办理跨境结算“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的目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的登记效率。
(一)让数据跑路,企业省时省力
试点以来,企业无需在银行和外汇局之间来回奔波,尤其是在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可以直接在就近银行办理。以前数天才能够办完的业务现在可以在1小时内办结,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路途成本。
(二)让辅导做实,增强政策效果
试点以前,外汇局需对新登记企业进行外汇政策辅导,企业需在辅导期满向外汇局逐笔报告政策执行效果,存在辅导不及时、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试点后,由银行在办理业务的同时逐笔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2018年以来,辅导期企业报告率达86.7%,为货物贸易改革以来新高。
(三)让银行主动,激发服务热情
试点后,由外汇指定银行负责前端管理,银行可以更早、更深入地与企业接触,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服务方案,开展营销,激发了银行办理业务的积极性。试点以来,全市新增名录企业72家,增幅8%,为近年来最高。试点一年来,两家试点银行共办理辅助名录登记21户,占全市当年全市新增登记企业的20%。目前全市另外42家外汇指定银行及分支机构正积极申请办理辅助名录登记业务。
(四)让程序统一,提高工作效率
将企业名录登记、开户、办理外汇收支等业务全部合并至商业银行受理,银行无需重复审核资料;外汇局也减少了登记录入等工作量,可以集中力量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综合评估”联合评价模式
“多评合一+综合评估”是投资报建领域的重要改革,目的是解决宜昌片区企业强烈反应的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各类评价评估名目繁多、耗时过长、收费偏高等问题。
一、主要做法
建设项目涉及的各类评估评审主要有节能、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8项评价评估,宜昌片区将其中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地质灾害危险性3项改为统一综合评估,其余全部由串联改并联,进一步压缩报建审批时限。
(一)分别评估改综合评估。将建设项目涉及的水土保持评价、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工业园区为单位,由政府向第三方评估评价机构购买服务,统一编制评价评估报告,实行“一次评估、长期有效、共享使用”。原则上,一般项目均可直接免费使用评估结果,不用再单独编制评价评估报告;特殊项目在使用统一评价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所做补充评价评估手续、成本、时间都将大幅降低。
(二)分类串联改同步并联。将建设项目涉及的节能、环境影响、文物保护、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其余5项评价评估,由分步串联改为同步并联,政务服务窗口“一次收件、分头组织、同步进行”,促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二、创新点
“多评合一+综合评估”将企业投资建设审批由串改并,分别评估改为综合评估,建立一次性告知和并联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破除项目建设单位“多次跑”、“多头找”问题;同时避免入驻工业园区的所有项目多次分头评估问题,探索了建设项目新的评估机制。
三、主要成效
(一)优化服务流程。在综合服务大厅统一设立“多评合一”窗口,节能、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8大类评价评估,企业无需再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窗口对项目情况进行初步研判,一次性告知所需准备的评价评估材料。项目完成报告编制并提交申报资料后,由“多评合一”窗口组织各相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当场做出受理决定。由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结果,避免了项目建设单位“多次跑”、“多头找”。
(二)压缩办理时限。统一评价评估阶段,由各相关部门在6个工作日内同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评估。各类评价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及时组织各职能部门启动审批工作,要求在12个工作日内依法出具审批或意见文件。将原来评价评估及审批办结时限由38个工作日压缩到18个工作日。
(三)降低企业成本。实行区域综合评估的3项评价评估费用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由政府购买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多评合一+综合评估”后,为企业每亩节省交易成本2万多元。目前,五环欧科、金三峡印务等5个建设项目已开展“多评合一+综合评估”试点工作,总投资超过10亿元。
投资项目“多审合一”联合审核模式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审查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前的必要环节,然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部门分割、多头审查、标准不一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成为影响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一大症结。为提高施工图、设计方案的审核效率,宜昌片区推出“多审合一”联合审核模式,提高建设单位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审查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前的必要环节。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联合审核模式的推出,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消防设计审核、施工图规划审查备案、易燃易爆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等由纸质串联审查改为在线并联审查。
一是在宜昌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多审合一”窗口,负责报件受理、网上申报辅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二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签章、签名的推广应用,运用宜昌市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多审合一”平台,实现全程电子化集中审查。
二、创新点
“多审合一”突破了传统的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审查方式,调整为一个平台集中服务、同步在线审查的模式,实现了审查流程的创新再造,达到了统一服务、简化流程和优化机制的效果。
三、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多审合一”,实行施工图审查“一窗受理、网上流转、多审合一、数字交付”,变传统的“人带图纸跑”为“图纸在网上走”,解决当前“联合图审”功能不全,部门审查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以及图纸运输、存储、人工盖章不便捷等问题,实现监管部门对审图质量、时限、流程等监管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压缩审图时限,提高审图效率。
(一)由多头跑路变为集中受理。项目建设单位不用再在各个审核部门之间来回提交申请、往返修改资料,真正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工作交给后台。
(二)由人工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减少企业跑路次数,进一步压缩审图时限。2018年3月20日开始实施后,首审和复审时限均按法定时限压缩30%以上,比原法定办结时限压缩21天。经“多审合一”平台审查合格后的施工图,网上直接流转到各相关部门的业务后台,现场监管工作人员可直接从系统中调取审查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监督管理,无需打印携带大量的蓝图。
(三)由标准不一变为协同审查。过去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审查标准不一致,经常出现标准互相矛盾、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使用数字化“多审合一”平台以后,各部门审查意见在一个平台共享,及时协调解决标准不一致问题,大大提高审核效率。现有2个项目完成“多审合一”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