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河东区科技进步“五大创新行动”实施方案

2019-04-1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区委第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技投入递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骨干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产学研合作提升、规模企业专利清零五大创新行动”,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新动能,实施五大创新行动”的工作要求为引领,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现代经济强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大美新临沂美丽河东区建设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全社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产业格局更加优化,一批科技型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抢占国内、业内发展制高点。2018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翻一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孵化新兴科技型企业10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10家,转化技术创新成果40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专利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到2020年,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上;实现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清零。

三、重点任务

(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1.总体思路按照“突出引导、注重集成、加强联动、重点推进”的原则,全面摸清我区中小微企业现状,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为指引,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培育一大批企业尽快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尽快增强研发实力,尽快增加高新产品数量,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努力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2.具体目标2018年,建立100家左右有一定创新基础、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科技企业储备库,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2020年,入库企业达到30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

3.推进措施

①储备科技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源头活水建立河东区科技型企业储备库,并实施动态优化调整,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储备力量。每年各镇街、经开区区择优推荐10-15家企业,由区科技局牵头,区财政局、河东区国税局、河东地税分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筛选入库,保证储备库内企业数量只增不减。入库标准:企业必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技术领域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科技人员占比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上年度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2%;无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②科学划分阶段,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精准培育对前期入库企业进行科学分析,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三种类型,对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培育方案,分解任务,精准帮扶,推动企业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③组织解读培训,抓好高企申报的基础建设邀请省、市科技部门专家及专业第三方机构,对库内企业进行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培训。对镇街分管领导、企业负责人进行高企各方面政策解读;对企业技术人员、财务负责人进行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培训;对企业业务人员进行申报流程、材料编审培训;对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入库、编审、申报流程详解。鼓励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贯标等活动,提高企业材料申报、整理专业化水平。④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骨干企业,打造5-10家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龙头企业,并以此为核心,将产业链横向并联,纵向串联,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带动全区五金机械、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发展。⑤加大科技招商,积极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坚持高起点招商选资,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能够形成新兴产业或给相关行业带来影响的项目。积极承接全国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研发机构落户我区。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引进后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招商引资考核固定资产投资额时,以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5倍计算。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总体思路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构建起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研发平台为引领,以产业化平台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完备体系,为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2.具体目标2018年,组织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3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家,争取获批10家以上;努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到2020年,实现骨干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

3.推进措施①明确研发平台内涵,增强平台建设工作方向性建设企业研发平台,助力我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将研发平台定位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窗口、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重点建设和申报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申报条件: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3-5年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发表过学术论文;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科技创新队伍;具有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实验用房、仪器设备等。②加强分工协作,形成研发平台建设合力依据科研平台申报和审批职能归口,区科技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人社局、区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密切配合、加强调研、共享信息,加快筛选出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创新企业,建立企业平台储备库,共同为入库企业科研平台建设提供服务。储备和申报工作由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人社局、区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各推荐入库15家;经一年培育,各申报市级平台若干家(详见附件3),省级平台1家,积极申报国家级平台。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厚植科研平台建设根基针对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现状,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从长远利益为企业规划平台建设及壮大发展道路,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向创新发力,同时依照申报要求,帮助企业提前谋划,创造条件,补齐短板,积极做好平台申报的硬件建设和资料收集工作。④宣传推广奖励政策,激发科研平台建设动力加大《河东区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等平台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财政保障力度,对当年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分别奖励企业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当年成功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的,奖励企业资金20万元(已享受省市同一补助的企业不重复补助)。⑤引进高等院校参与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校院所,鼓励企业与其开展多层次合作对接,共同建设创新平台;引进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企业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人才支持。

(三)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总体概念企业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2.具体目标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达到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进入全市先进行列。3.推进措施①理顺工作关系,增强各部门协调联动一是制定加强研发投入统计工作的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科技、统计、财政、国地税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分工,共同分析数据、查找问题,实现“应填尽填,应统尽统”。二是根据各乡镇园区具体情况进行任务分解,把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纳入对乡镇园区科学发展观考核并加大考核权重,提高乡镇对研发经费填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②做好分类指导,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开展集中培训,加大对规范研发经费的账目管理、研发优惠政策申报的程序及要求、研发经费投入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及统计方法等的培训力度,扩大统计规模。二是突出重点填报企业,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每个乡镇确定1-10家重点企业,通过集中走访、重点培训等形式,确保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能够反映其实际创新能力。三是帮扶“零填报”企业,筛选梳理未填报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帮助分析原因,向企业普及研发经费知识,力争实现填报突破。

(四)产学研和成果转化优化1.具体目标开展综合性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支持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2018年转化技术创新成果40项以上。2.推进措施①建立面向需求的技术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的需求导向,组织各镇街、园区对辖区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调查摸底,建立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信息库。通过科技合作途径发布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接高校院所,探索建立由校所技术专家、企业家等参加的高端智库,针对制约我区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探索技术创新路径,开展协同创新,努力实现突破。适时举办综合性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促成校企签订合作协议。②建立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和各镇街、园区根据职能定位,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由区科技局牵头,分别深入分析研究各自辖区、领域企业现状,加强辖区技术市场监管,为企业科技成果传递、扩散、交流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各自辖区、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③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强化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公共载体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检测检验、集成开发、技术示范推广与交易等服务。培育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满足成果转移转化需求。④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收集依托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检索科技成果信息,引进国内外著名前沿技术成果,共享国内高精尖技术。转移转化一批符合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产业带动作用大、保障民生支撑作用明显、在我区立竿见影实现税收的科技成果,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积极对接中科院成果转化中心,主动承接和转化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邀请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⑤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鼓励企业主动承接和转化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通过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吸引金融机构、创业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支持企业探索以“研发众包”等模式解决技术难题,转化应用科技成果。⑥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对接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及时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施“民参军”科技计划,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支持开展军用技术研发、军事装备研制。实施“军转民”计划,组织企业积极承接国防科技储能释放,加强重点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五)知识产权实力提升

1.总体思路把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重大机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持续动力。

2.具体目标2018年争取申请发明专利160件以上,授权50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0件以上;建立河东区专利数据库;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专利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以收到授权通知书或受理通知书为准);争取新增1-2家贯标企业,3项以上市专利奖,10项以上专利产业化项目。到2020年全区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专利覆盖率100%。

3.推进措施①强化宣传培训,培养知识产权人才进一步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规,提高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第三方从业人员和广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区知识产权局、区文广新局、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实施知识产权“万人培训计划”,开展以知识产权概念、专利创造能力培养等为重点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开展以知识产权维权、信息平台运行、前沿技术检索等为重点的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职业教育;开展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知识产权运营等为重点的企业经理人培训;开展以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挖掘布局等为重点的企业科研人员培训;开展以知识产权创造、专利实务知识等为重点的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开展以提升专利代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等为重点的专利代理人培训。2018年,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负责人120人。到2020年,培训企业负责人300人,企业科研人员2000人,企业技术工人5000人,专利代理人5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3000人。②突出分级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根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和发展阶段,区知识产权局、区文广新局、区市场监管局和镇街园区,对辖区企业分类指导、逐级培育。支持初创型小微企业在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等方面勇于探索,实现专利申请零的突破;支持五金机械、食品加工等传统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层次和水平,围绕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展专利挖掘布局,提高专利数量和质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经营发展战略,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增强竞争优势,培育一批拥有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贯标企业;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识产权密集度较高的行业领军企业,拓展国际视野,引导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增强企业市场控制能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2018年实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专利覆盖率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60件以上,授权50件以上。到2020年实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专利覆盖率100%,申请发明专利190件以上,授权70件以上。③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提升企业专利信息资源应用水平引进和培育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培训、产业专利分析和预警、竞争对手专利动态监视、技术专家信息收集、技术资源信息收集、技术合作信息收集、技术孵化、技术评估、技术投融资等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提供全过程代理或服务。鼓励各类第三方机构对专利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商业推广,探索建立数据源完整、检索功能完备、与国家相关信息服务平台相衔接、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基础信息免费或低成本向企业开放。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依托第三方机构,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开展专利导航,明确技术创新路径,规避竞争对手的专利陷阱,规划专利布局,提高研发起点。2018年,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5家,启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到2020年,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15家,形成数量质量并重、功能基本完备的第三方服务体系;80%以上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④强化引导扶持,充分运用政策杠杆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2018年出台《河东区知识产权(专利)资金管理办法》,对新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标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新认定的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自主研发并在本区形成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其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10万元。到2020年,引导企业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专利产业化效益等,列为企业员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奖励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⑤拓宽运用渠道,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衍生价值区知识产权局、区文广新局、区市场监管局和区金融办密切协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开展投资融资,提高知识产权衍生价值。依据《山东省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管理办法》,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资本化运作,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拓展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融资渠道。探索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运营,科学管理知识产权资产,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在招投标、市场占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2018年争取协调3家以上银行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2020年广泛协调推动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扩大知识产权信贷规模,推出更多低成本、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实现无形“知本”向有形“资本”的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河东区科技进步“五大创新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创新行动的指导协调、督查落实。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

(二)加大创新投入。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每年列支预算资金用于支持五大创新行动,建立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运用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创新。

(三)纳入考核管理。建立五大创新行动评估机制,对工作进程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把五大创新行动工作任务纳入区直部门和镇街园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期组织对创新行动各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全区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合力。

(四)营造创新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深入挖掘内涵,努力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智慧和创造力,让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