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办发﹝2018﹞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县域发展新优势,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根据《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发改委<关于同意玉门市等5个县(市、区)开展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建设的通知>》(甘科区函[2019]40号)和《关于上报华亭县申报省级创新型县创建方案的报告》(华政发﹝2018﹞1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发展绿色煤电、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绿色生态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崛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华亭。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1年,把华亭建设成为县域创新体系基本健全,创新环境基本完善,创新要素集聚更加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特色突出,充满活力,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创新型驱动发展示范县,形成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格局。
2.具体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工作,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明显加大、科技辐射明显提高。到2021年,基本建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充沛、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明显、结构格局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县,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66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到为1552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农业示范园3个,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达到1.5%。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2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个,市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创业团队2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处。
二、重点建设任务
围绕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指标体系和创建方案的六大工程,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建设任务。
(一)培育创新型乡镇
引导和支持各乡镇和工业园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和带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为全市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县(市)建设提供支撑。
1.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占到辖区群众总体收入的30%以上,辖区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的好;
2.主导产业在引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研发上有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强。建有“3个一”(一个专家科技支撑、一支专业化队伍、一个示范基地)的政府主导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较完善的专业化服务,来带动农民增收;
3.骨干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盟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农业主导产业须达到平凉市市级科技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并通过验收命名。此项工作由县科技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每年由乡镇或园区自行申报,由市财政当年列支以奖代补资金予以奖补,考评通过的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型乡镇”称号。至2021年,创建创新型乡镇达到3个以上。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二)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研发主体、投入主体、应用主体,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县(市)建设的核心。启动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通过部门联动,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全县1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建立研发推广机构,涌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1.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在全市骨干企业、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能力、规模产业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安排县(市)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保障中小微企业用地。鼓励支持华亭煤业集团中煦公司、华煤矿山机械制造公司、兰煤机械制造、众一兴旺、庆华公司、龙凯华新材料等煤化工、建筑陶瓷、机械、建材企业运用新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等次,发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2.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研发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创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围绕优势产业,力争在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管材、特种养殖等领域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和优势学科领域。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工程,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保持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和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和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到2021年,全市年申请专利量达到1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66件以上。
4.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责任,支持和激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和建设,全面落实企-7-业研发投入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应用和转化科技成果;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创新各种模式相融合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涉农企业示范推广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普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卫健局、市文旅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攻方向,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重点发展绿色煤电、化工建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产业,着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产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1.大力发展绿色煤电产业。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不断做强煤电化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煤炭化工主导产业。以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利用为方向,积极发展高端化、多元化的精细化工产品和专用化学品,着力打造千亿级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形成原煤—型煤—洗精煤—煤化工产业链和原煤—节能环保煤转化产业链。着眼煤炭清洁利用和链条延伸,实施砚北、东峡、华星等煤矿安全技改,严格控制煤炭质量,建成20万吨聚丙烯项目,积极论证甲醇扩能、40万吨烯烃、聚丙烯发泡材料等项目,深度开发甲醇调和汽油、烯烃、醋酸等甲醇下游产品,促进煤化工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到2021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600万吨以内,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60%以上,发电装机总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推动矿山恢复治理进程。
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紧紧依托全市丰富的石灰石、陶土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煤炭、发电企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和锅炉废渣,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环保涂料等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及钢构件。大力发展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艺品陶瓷。以庆华公司为龙头带动,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仿古配件、西瓦、卫生洁具等陶瓷产品。重点实施庆丰建材公司年产150万件陶瓷卫生洁具及文化工艺品生产线等项目。重点发展精密高性能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高温超导陶瓷以及电工专用陶瓷产品,积极响应国家促进绿色建材生产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各类工业资源,推进新型墙材革新,发展高效节能保温材料。重点发展耐腐蚀、密封性好、保温节能的新型管材和型材。支持生产和推广使用耐久性、低渗漏、免维护的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以及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加快发展新型内外墙装饰、保温、防水材料、现代门窗以及环保涂料等建材产品;煤化工新材料。以华煤集团、甘肃俐源公司、众一管材公司为依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甲醇、聚丙烯、烯烃等化工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推进一批化工核心产业链建设,实现基础原材料与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华亭聚丙烃发泡材料、甘肃俐源橡胶公司7万吨精细丁基再生胶粉等项目。全面推进新材料与传统应用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有市场需求的石墨等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加快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的工业陶瓷、轻质高强新型墙体材料及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工程纤维等高性能的工程塑料、薄膜、纤维等产品,着力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3.加快装备制造业建设。依托现有装备制造基础优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以华煤矿机公司和兰煤公司为依托,着眼于矿山机械的全面配套,大力开发以高性能智能化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薄煤层采煤机、液压支架、煤机配件为重点的矿用机械和电缆桥塞、减速机等石油配套机械,为煤炭绿色高效开采、煤化工产品延伸提供足够的消耗类零部件或装置产品需求,并适时发展成套专用装备生产制造线。重点实施兰煤矿山机械再制造、华煤集团矿山机械设备制造等项目。
4.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以保护“华亭大黄”、“华亭独活”等药材品牌为重点,加强种子种苗选育、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划定最佳适生区,集中利用3年完成适宜区内药材种植全覆盖。依托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园区、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等项目充分发挥我市生态多样性和中药材种植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优势产区药材标准化种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示范推广一批,引进试种一批,考察瞄准一批的思路,全面推广试验种植成功的川芎、柴胡、黄芪、芍药、金银花等品种及秦艽、半夏、羌活、重楼等高附加值品种。马峡、西华、山寨、河西、策底5个乡镇至少推广种植2至3个推广品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500亩以上,上关、砚峡、安口、东华4个乡镇至少推广种植1至2个推广品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300亩以上,形成布局合理、定位科学、功能互补、配套协作的产业布局。全市每年新增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特色药材1万亩,到2020年,“华亭大黄”、“华亭独活”种植面积保持在2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以莲花台大景区建设为载体,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全域旅游为统揽,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大旅游服务中心、三大特色旅游目的地、十大乡村旅游主题线路”有机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我市地理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强化旅游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实现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关山旅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培育创新载体加强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布局各类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研发基地和创新服务载体,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和要素流动。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
1.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扩大孵化规模,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把科技孵化器建设成为集聚创业服务、技术成果、科技人才、社会投入、研发条件、优惠政策、科技创业的基地。
2.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从“完善体系、突出功能、强化服务”三个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建设进度,到2021年,工业园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创新投入体系,完善以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积极申报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五)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围绕重点发展的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实际需要,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机制,制定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落实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激励政策;加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依托优势企业、产业,塑造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重视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加强劳动力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技术比赛,培养一大批新型实用人才、乡土人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办法;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引进一批创新型创业人才,在人才机制上,从以待遇吸引人才转变为以项目培养人才。引导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我县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创办科技型企业。逐步形成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合理流动的动态积累机制。
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整合人才管理职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机制,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实施“柔性引才”方式。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做好各项保障服务,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良好空间;加强“科技专家库”建设。成立科技专家委员会,主要向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智囊咨询”服务,协助中小科技企业积极调整战略、战术,进行产业转型,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引人与引智、引才与引团队、引才与引项目相统一,通过刚性调入和柔性流动形式,采取环境引才、项目引才、产业引才等多种方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3.突破传统制度障碍,鼓励专业人才创业。支持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机制,成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激励社会有识之士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展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真正实现“科技项目——创办企业——成功企业”的成长与跨越。建立科研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为企业的研究人员提供培训所需的资金,帮助中小科技企业提升研发人才素质。同时,完善创新人才奖励制度,重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水务局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成立华亭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华亭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支持文件;积极宣传,召开推进大会,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1年9月)根据批复的《华亭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组织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论证和实施;修正和完善相关实施方案,落实创新型县建设的主要指标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21年10月—12月)全面总结考核工作,总结创新型县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推广成功经验,巩固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自主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试点建设工作,强化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县建设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创新型县(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建设创新型县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督导、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建设创新型县(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调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创新型县(市)建设中的问题。
2.加大政策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办发﹝2018﹞8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甘办发〔2016〕50号)等文件精神,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环境,为创新型县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扶持。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抓好重大项目招商,以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项目为重点大力招商,同时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
3.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投入水平。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为抓手,激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认证机构接轨,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活动,深化以产权、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落实有关科技、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提高企业科技投入水平。
4.强化统筹调度,密切协调配合。加强与科技厅、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适时调度工作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同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工作。各部门结合各自发展环境和优势,选准创新工作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部门之间要加强整体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县建设的强大合力。
5.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部门在创新型县(市)建设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推动其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纳入全市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定期通报,确保全面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