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承德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2019-04-19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8〕182号)要求,推动全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多层次提供互联网医院、电子健康卡、网上购药、便民支付、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等便捷、智慧、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健康承德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健康幸福感。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全市健康医疗数据中心、推进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统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据标准体系,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以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为基础,电子健康卡为介质,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信息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委网信办、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建设,整合院内各类系统资源,提高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二级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分级评价应达到三级以上,三级医院达到五级以上。逐步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到2020年底前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及急救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共享,检验检查互认及急救窗口前移等。探索医疗服务全要素监管系统建设。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三)推行“互联网+”便民服务。整合线上线下医疗健康资源,搭建“健康承德”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医院自助设备等,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知识浏览咨询、预约挂号、就医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搭建全市电子健康卡平台,发放电子健康卡,整合各医院就诊卡,各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卡应用环境,提供基于互联网及自助设备的预约挂号、就诊取药、网上支付、信息查询等一卡通便民服务。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现为居民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委网信办、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市行政审批局)

(四)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在实体医院基础上,可运用互联网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到2020年至少建设1家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建设市、县远程医疗系统,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区域影像、区域检验、区域心电、区域病理诊断中心,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在县域内积极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到2020年,全市7个贫困县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其中隆化、围场和丰宁三县要提前实现。鼓励医疗机构探索以医学影像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远程医疗诊治精准性。(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

(五)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重点加强对慢性病、0-6岁儿童、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做实在线健康状况评估、监测预警、用药指导、跟踪随访等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运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流行病学等大数据,开展技术分析,加强对传染病等疾病的智能监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六)实施“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支持家庭医生在线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处方延伸等服务。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探索并形成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七)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建立健全我市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推行电子医疗收费票据,确保群众能够便捷获取。守住资金安全底线,遵守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网络支付相关规定,合规开展网络支付业务。加快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和数据共享。优化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逐步实现覆盖社会保障卡支付、电子健康卡支付、银行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结算,探索实现多卡通用、脱卡就医。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更多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广大“双创”人员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

(八)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推广“智慧药房”建设,探索利用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提供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工信局)

(九)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遴选国内成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临床诊疗、健康管理等过程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十)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建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医疗工作者在线开展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承德市“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导小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

(二)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市县两级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信息化资金统筹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统一项目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备案管理、审计监督和评价体系,强化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倡导“互联网+医疗健康”集约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

(三)加快高速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卫生专网建设,拓宽网络覆盖率、提升网络质量和服务功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高速、更可靠、质优价廉的网络接入服务。完善移动互联网络覆盖,支撑开展急救车载远程诊疗、基层慢病随访、健康医疗穿戴产品数据等接入服务。为全市医疗健康服务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供网络支撑。(责任单位: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

(四)强化行业监管。制定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健全相关机构准入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安全。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医疗责任分担机制、依法联合惩戒体系等。(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五)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医疗设备等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明确防护责任,制定防护措施,落实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等重点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对非法买卖、泄露信息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

(六)确保技术支撑。引入优质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团队,为全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建立医疗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技术开发与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