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甘肃省工信厅印发2019年全省制造业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9-04-2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不断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升级为中心任务,不断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现对2019年全省制造业创新工作安排如下:

一、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换发展动能

转换新动能是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十九大会议中提出的要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着力点,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习主席报告,提纲挈领,给甘肃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要科学分析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到科技投入、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分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甘肃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倡导绿色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

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先进制造业要体现产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三个方面,即在世界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莫属,传统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在管理水平方面必须是先进的,落后的管理无法支撑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技术。本报告的研究目的,就是如何立足甘肃实际,引导制造业企业不断吸收信息、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并将这些先进的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从而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鼓励甘肃工业企业广泛应用绿色生态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其它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制造过程的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模式,大力推广智能制造,实现数字化设计、自动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生产规模和速度。

三、构建支撑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完善协同创新机制

构建良好产业的生态,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美国旧金山湾、日本东京湾、德国鲁尔区、中国珠三角、长三角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心。制造业中心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体系的高度完善、科技和人才的高度集中、资本服务的高度发达、资源在区域内高速交换。生态体系一旦形成,对周边的资源就会形成长远的聚集效应,零部件成本、人力成本、融资成本都可以做到行业的最低水平,但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人才能力、融资能力却能达到行业的最高水平,从而在市场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兰州拥有甘肃一半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三分之二的专利,兰州的科研机构、高校要为全省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高度关注科技对产业的影响作用。全省企业也要充分挖掘兰州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积极参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互动。

围绕冶金有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和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相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贯彻落实《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奖励暂行办法》,做好年度工业优秀新产品的评选工作,切实提高科技奖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充分调动企业技术研发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着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推进和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在汇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应用、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的体现其支撑引领作用,创新中心要做到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创新中心支持。加强对已建设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要坚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定位,不断提升成果转化和行业服务能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省工信厅已经支持中科院近物所牵头筹建重离子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化物所牵头组建润滑与表面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羰基金属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矿物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各市州,各企业要高度关注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持的合作,在离子加速及癌症治疗装备制造、润滑及表面功能材料、高端医用材料、粉末金属材料、金属及工程塑料3D打印材料、凹凸棒纳米材料、无机矿物功能材料等方面,联合省内外企业组建实体生产企业,把科技实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

全省重点企业、中小企业要高度关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参与创新中心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投资。争取在国际、国内领先的产业领域有所突破。重点突破能够形成产业链、产业群的新材料、新装备等,真正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带动作用。各市州要加大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力度,在规划、土地、园区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

五、发挥甘肃人才和科研优势,做好产业合作开发

充分发挥发挥中科院、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以及甘肃地方科研院所的比较优势,以产业需求引领科技方向,依托科研基础发展产业链条。高度重视人才和科技成果导向的重要性,积极支持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成果转化。甘肃省大学和专业研究院聚集了一大批高价值专业人才,鼓励这些人才以单独创业、企业合作、基金入股等形式,把自身的研究成果转化出来,把人才优势发挥出来。加大对各类产业孵化园、孵化中心的支持力度,降低科研人员创业的风险。鼓励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联合成立企业研究院,针对产业需求,这对行开展产品升级、更新换代的研究。鼓励高校和地方金融机构联合成立基金,支持科研人员创业。

六、 发挥军工和核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甘肃军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航空、航天、核技术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成的产业、产品、人才体系。兰州空间物理研究院的离子加速器、霍尔加速器、铷钟、真空技术,是航天的核心装备,可以寄托这个体系,大力发展民用航天产品,把航天装备制造发展成为兰州的未来产业。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公司、万里机电公司、甘肃长风电子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在成套装备上有所突破,但是其伺服电机、电传动、毫米波雷达是关键技术,也是关键零部件。可以依托此类技术,发展机器人伺服及传动机构、无人驾驶雷达、无人飞行雷达等诸多民用产品。全省企业要积极加强与军工企业合作,争取在军转民项目上有所突破。

七、以创新驱动破解原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命题

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是甘肃的支柱产业,对甘肃发展举足轻重。在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追求产能扩张已经没有出路,必须用创新思路实现原材料产业的结构调。甘肃有色、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的生态表面看比较完整,人财物之间的有完善的匹配关系,但是仔细解剖,这些行业与国家的战略对接、企业内部生产要素之间配合还是缺乏高度,缺乏政策的高度,缺乏技术的高度。从国家政策角度看,我省有色冶金企业和国家铁路建设、高铁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装备制造业没有能够高度结合,企业的规划、生产、科研和外部的科研院所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新产品的开发规划、生产的工艺改进、新技术的应用都缺乏和外部智库的结合。要鼓励现有的国有重点企业加强横向课题研究,与国内、省内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高校联合成立企业研究院,确保科研经费投入,针对国家战略改进老产品、研发新产品。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机遇,把企业的新产品拿出来,鼓励企业创新团队、管理团队和外部团队联合,形成非国有控股的实体,主导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八、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健全完善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以革命性、颠覆性举措推动工艺革新、降本增效和结构性矛盾破解,加快技术集成配套和转化应用,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支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面向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组建一批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行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助推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现有行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九、深化绿色发展道路,打造高端区域创新增长极

围绕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整合聚集创新要素,加大科技创新支撑,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生态产业的主推作用,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融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中医中药等生态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高原夏菜、草食畜牧等特色农业,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支持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在节约能源、大气治理、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关键技术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应用,提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节能环保水平,推动形成新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全省绿色发展。

十、夯实科技扶贫效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精准服务,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科技产业精准扶贫的主战场,重点围绕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关键核心问题,积极支持农业农村领域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不断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水平,帮扶企业不断深入挖掘道地中药材资源,盘活药品文号资源,筛选发展前景较好的药品批准文号,加大新药研发和中药材品种二次开发,实施当归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扩大中医药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医药生产加工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医药加工产业。

十一、强化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深入贯彻落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强化对《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评价指南》的宣贯力度,组织“树标杆、学先进、提质量、促转型”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培训,积极培育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区和全国质量标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围绕省内特色优势产业,依托重点行业协会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团体标准的制定。

十二、深入基层调研,为企业做好服务协调

加强基层调研,深入企业一线,切实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实际需求,了解企业技术研发状况,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凡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的涉企事项,需要进一步跟进的,工作人员要切实树立服务意识,与中小微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推动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培训力度,组织召开甘肃省技术创新工作培训会议,宣贯国家和省上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政策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等,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质量,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