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无锡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9-06-25

重点计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效,服务贸易额增长5%以上,到位注册外资36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实施六大战略,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做到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更强,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更稳,生态质量和人民生活更好,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基础,夺取“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关键性胜利,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优化供给扩大需求,综合施策稳定增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意见;实施“新33条”等一系列为企业降本减负政策意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促转型方面的关键性作用,组织实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高水平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文化出口基地。全面放开民间投资领域,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加大信保基金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扩大中小民营企业应急转贷业务。

(二)集聚资源创新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培育雏鹰企业600家、瞪羚企业160家、准独角兽企业25家;无锡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达到1.74%。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家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以上;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7家以上,签约驻锡科研院所2家以上;引进产业升级创新领军人才35人;扩大“苏科贷”“锡科贷”规模和范围,全年发放风险补偿贷款30亿元以上。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增长幅度;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9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5%。

(三)聚焦重点融合发展,坚定推进产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已具规模的新兴产业,扶持发展正在成长的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打造高端纺织服装等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省级、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开放试验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城市大数据中心、中电海康、浪潮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强枢纽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引导,引进培育一批枢纽型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枢纽型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大规模制造企业向总部化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锡市农业园区面积比重达到52%,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80%以上,新建“百企建百园”工程项目20个以上;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意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四)深化改革加强攻坚,争创体制机制优势。全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开展“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广复制江阴集成改革试点经验,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市、区政府财力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个人所得税新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授权、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试点。推动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和信用联合奖惩,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五)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行进口“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建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公共平台。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达到58%;设置“一带一路”、跨国并购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办理绿色通道。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苏锡常一体化等建设发展大局;积极推进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建设,精准组织实施援疆项目。

(六)整体谋划交通先行,形成一体发展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质推进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规划建设。推动太湖新城生态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加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停机坪和新货站扩建项目,推进宜兴丁蜀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段建设,开工建设锡澄城际轨道S1线;全力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常宜高速、宜长高速建设,启动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锡澄运河整治工程市区段建设,开工建设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长洋码头工程。推进地铁1号线南延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建设,启动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凤翔路、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新锡路北延、运河东路(大修)、兴昌路北延等道路。

(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家园。统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创新。加强无锡市161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到60%。实施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建成投运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场、填埋场建设,力争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达到90万吨,填埋容量达到30万方。加强河长制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创新环责险“无锡新模式”,高风险企业参保率达到90%以上;完成造林绿化5000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7.4%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6%以上。

(八)富民增收共建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全年扶持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5.1万人;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建立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长效机制,精准推进“阳光扶贫”;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创建2-3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3-4所省现代化示范性(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加强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筹建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调整,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妇保和儿保大楼改造,建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放开定点医药机构管理,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新建一批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区域性助餐中心和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出台市区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实施办法,实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型机构建设,养老护理床位占比达到56%以上。打造“江南文化名城”,启动建设无锡美术馆新馆,提升改造无锡博物院硬件设施;提升大运河沿线城市风貌;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