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
一、支持市场开拓,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一)组织线下“手拉手”对接
全面梳理全市制造业企业产品供需情况,建立“十百”工业品名录(十个主要行业、百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手拉手”对接活动,2020年召开“手拉手”专场对接会30场次以上、实现交易额6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举办5场“手拉手”专场活动:
1.由市发改委牵头,市住建局、交通局、国资委、工信局配合,举办钢材、建材行业“手拉手”专场活动,组织市内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交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三大市属国企对接采购本地钢材、水泥、球墨铸管、PE管等产品,其中国有投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本地采购、其它项目积极引导。三大市属国企要加快组建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平台,将符合公司采购要求的地产品纳入集团及其子公司、相关项目采购目录。
2.由市工信局牵头,举办氟新材料产业“手拉手”专场活动,组织市内产业链企业互采互用,大力推动萤石资源就地转化,打通氢氟酸→四氟乙烷→六氟丙烯的市内循环,力争上下游企业产品辖内采购率50%以上。
3.由市工信局牵头、市城管局配合,举办汽车行业“手拉手”专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对接中国重汽海西汽车公司,重点推荐渣土车、环卫车等专用车更新使用本土化;由市工信局牵头、清流县配合,推动海西汽车公司承接生产福建雅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采购200台运输车事宜;由市工信局牵头,赴宁德市开展对接,推动重汽海西豪曼工程车进入宁德工程车市场,并适时拓展省内其他市场。
4.由市林业局牵头、市城管局配合,举办林竹产品“手拉手”专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对接林竹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优先推荐公园、栈道等公共场所、公共设施新建或更新使用本市林竹产品。
5.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工信局、林业局配合,举办空调、塑胶跑道、校服、课桌椅、竹木地板、学生宿舍家具等产品“手拉手”专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对接相关重点企业,将其产品纳入教育补短板项目重点推荐采购品牌。同时,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在全省教育补短板项目中推荐使用。
市财政局对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召开的“手拉手”对接活动,每场次给予不高于5万元补助。各县(市、区)要围绕辖区重点企业和主要产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手拉手”专场活动。市审计局要将“手拉手”对接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巡察审计专项行动,加以督促落实。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教育局、住建局、国资委、林业局、城管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审计局,市投资集团、城发集团、交发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开展线上“云展销”
1.由市融媒体中心牵头、市工信局配合,在“e三明”搭建“企业产品供需互助”平台,动态发布重点龙头企业产品需求、产品供应、外协加工等信息,推动优势产品拓展市场。
2.由市商务局牵头、市网信办配合,鼓励各县(市、区)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与阿里巴巴、抖音、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在直播带货领域的合作,开展线上源头好货直播;支持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县长直播”,实现“县长直播”全覆盖。
3.由市融媒体中心牵头、市网信办配合,推动各县(市、区)采取短视频推介的形式,推广宣传制造业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融媒体中心、商务局、工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畅通产业循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三)突出龙头培育
优化提升三钢集团“一企一策”,结合疫情影响,适当调整双方承诺,完善考核体系,打造“升级版”,支持三钢集团技改提升及延伸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6亿元以上。推动“一企一策”扩面升级,年内实现省级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新认定省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10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技改创新
1.由市工信局牵头,借助省级技改基金提高至200亿规模的契机,加大对接力度,支持企业改进工艺、产品创新、扩大规模,促进“两化”深度融合,2020年新增省级技改基金额度12亿元以上、总量达30亿元以上;力争企业“上云上平台”30家以上,3台(套)以上设备通过省上首台(套)认定。
2.由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分别牵头,支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对新获评省级的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抓实产业招商
1.由市工信局牵头,市商务局、发改委配合,全面落实“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紧紧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开展专项招商行动,推动“五个十”工业类重大招商项目、17个工业领域专班项目、9条工业百亿特色产业链项目转化落地实施,推进“两新一重”、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项目谋划和招商落地。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力争年内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分别新签约总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以上、6个以上。
2.由市科技局牵头,深化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集团合作,推进在明共建科技园区,力争年内引进京企来明投资项目5个以上。
3.由各对应部门和各县(市、区)负责,把握国家部委、央企对口帮扶机遇,加强互访互动,年内分别邀请对口帮扶单位来明开展项目对接1场次以上,争取落地一批产业合作项目。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驻京办、驻厦办等相关部门,三明生态新城管委会、三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提升市区产业发展平台
对标对表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创建要求,建立市领导挂包机制,采取“一园一策”,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生态新城、三明经济开发区、梅列经济开发区、三元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市区产业发展平台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金沙园、尼葛园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业园区建设,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债项目,突破园区土地报批瓶颈,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向生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平台。对列入国家或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名单的企业或园区,分别按照国家级不超过50万元、省级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三明生态新城管委会、三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金融扶持,破解融资难题
(七)加大资金供给
1.由市金融监管局牵头,市工信局、人社局、投资集团配合,围绕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在银行机构考评办法中增加支持服务制造业考评指标,力争2020年新增制造业贷款50亿元以上。建立制造业龙头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对接创业担保贷款,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额度放大1.5倍以上。
2.由市银保监分局牵头,市金融监管局、工信局配合,引导银行业机构主动对接大型制造业、物流和电商平台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以闽光物联云商供应链金融为样板,推广“N+1+N”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3.由市国资委牵头,市发改委、人行、金融监管局配合,支持市投资、城发、交发三大集团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谋划国企综合融资方案,借助绿色金融创新改革契机,策划生成一批各类债券产品,力争2020年实现发债85亿元以上。市属国有企业要用好发债资金,大力推动萤石、稀土等资源收储与开发,加快资源产业化运作;支持市投资集团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建设。
4.由市人行、银保监分局牵头,着力提高新发放贷款中的“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无还本续贷业务比重。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低成本的资金优势,引导银行机构按照LPR利率投放贷款,借助“产融云”“金服云”“银税互动”“信易贷”等线上平台,提升融资便利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机构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至2020年末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确保2020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银保监分局、国资委、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投资集团、城发集团、交发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深化产融对接
1.由市工信局牵头,市金融监管局配合,举办装备制造、新材料、建材、纺织等行业政银企对接活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确保全市银行机构实际累计增贷30亿元以上。
2.由市金融监管局牵头,摸排梳理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对接首期100亿元省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确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纾困资金企业500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银保监分局、工信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发展融资租赁
推进产融联动,整合全市汽车、工程机械、大型设备等整车整机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金融合作模式,提高产品销售率、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海西重汽公司与市县两级国有企业深度合作,加强渣土运输车、水泥搅拌车、餐厨垃圾运输车等产品供需对接,提高整车整机本地使用率。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国资委、金融监管局、城管局、财政局,市投资集团、城发集团、交发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优化政府服务,促进增产增效
(十)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
完善专项行动考评机制,实行问题解决容错机制,加强市县联动,针对企业用工、“两证”办理、资源保障、人才住房、高管子女就学等问题,制定问题清单和指导手册,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市工信局每月汇总更新分解,分级分类推动问题限期化解,并将“访、解、促”专项行动纳入市绩效考核范畴。
由市工信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金融监管局、人社局、商务局,于2020年6月份,组织开展遗留问题解决情况专项调研,并持续跟进,促成2019年遗留的41个问题在2020年上半年得到解决或明确具体解决方案,推动2020年提请问题加快解决。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人才办、自然资源局、金融监管局、人社局、商务局、住建局、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推动增产增效
1.由市工信局牵头,认真落实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方案,成立市县服务企业工作专班,用好降低5%工商业电价延长到2020年底政策,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争取省上行业专项用电政策,力争2020年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3亿元以上;支持省市第一批152家增产增效制造业重点企业达产满产、增产增效,争取更多企业列入省级增产增效企业名录。
2.由市工信局、金融监管局分别牵头,实施企业梯度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链条,对股改企业、新上市企业按照“上市十条”给予奖励,对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不高于5万元的资金奖励,力争2020年培育入规企业100家以上,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金融监管局、财政局,三明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二)减轻企业负担
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为企业降本减负20亿元以上。
1.由市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分别牵头,持续深化“放管服”,推行“五办工作法”,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着力降低土地勘探评估、电子招标等领域中介机构收费,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推行审批服务“好差评”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做到审批时限全省最短。
2.由市税务局牵头,全面落实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政策,实施期限全部延长至2020年底;力争2020年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社保“三险”8亿元以上,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1.4亿元以上。
3.由市人社局牵头,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对暂时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实施期限延至2020年底。
4.由市工信局牵头,加大清欠力度,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往来账款在依法依规条件下优先支付,2020年内不得新增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以上政策将根据进展情况,由市工信局牵头适时调整充实。市政府督查室要全程跟进落实情况,并定期通报。本文件适用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涉及的奖补资金,除省、市专项外,其余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地政府承担,资金来源从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中安排,按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