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泰安市产业高地建设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一、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
一座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这是强市之基、立市之本。“十四五”时期,泰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七个走在前列,打造五个名地”的奋斗目标。在“五个名地”中,将产业高地放在首位,这是泰安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部署,对推进泰安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政策文件出台的依据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努力建成“五大名地”的决策部署,以及《“十四五”时期“五大名地”建设任务分解责任分工方案》(泰办发电〔2021〕39号)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当前工作实际,市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泰安市产业高地建设实施意见》。
三、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内容,其中主要任务包括4个方面、18项具体任务。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有关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市场主体、强化项目支撑、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推动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千亿级支柱产业、百亿级优势产业,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实现GDP年均增长5.5%左右;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占GDP比重提高到28%;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服务业迈向更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明显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化工等支柱产业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纺织服装、建筑安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扩大,形成一批百亿级企业,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质效大幅提高。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包括4个方面、18项具体任务。
一是淘汰低效落后动能。深入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动能的有关要求,聚焦钢铁、煤电、水泥、煤炭等行业,健全完善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等任务,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坚决遏制低效落后产能盲目扩张,为新产能发展腾出空间。该项任务由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全市制造业基础优势,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等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鲁中高端化工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打造建筑业产业集群”4项重点任务。分别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国际前沿产业发展趋势,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统筹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和产品链、品牌链、资金链多链持续提升,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提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山东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泰山’品牌、发展壮大医养健康产业集群、超前谋划未来产业”5项重点任务。分别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市卫生健康委、市“10+1”产业专班牵头负责。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现代产业对新业态新经济发展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体系与城市优化提升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提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丰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加快文化旅游全域化发展、打造区域性服务中心城市”4项重点任务。分别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重点服务业领域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是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三链重构”,构建农业“四种业态”,打造全省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农业新六产发展样板、创新农业发展新高地和品牌农业建设先行区。提出“推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培新育强、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园区一体联动”4项重点任务,分别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主要是:培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链条健全、协作配套密切的工业发展体系;构建“一极、四带、四城”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优化布局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林果、水产品、畜禽品等功能区。二是壮大市场主体。主要是:全面推行“链长制”模式,分行业绘制“产业链生态图谱”,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善、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协作发展体系。三是强化项目支撑。主要是:强化招大引强、项目推进和谋划策划,优化提升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强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