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安市文旅胜地建设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一、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
泰安拥有泰山、大运河(泰安段)、齐长城(泰安段)3处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众多,非遗、民俗和地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等绿色生态优势突出,是发展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为进一步加快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文旅胜地”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政策文件出台的依据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努力建成“五大名地”的决策部署,以及《“十四五”时期“五大名地”建设任务分解责任分工方案》(泰办发电〔2021〕39号)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此实施意见。
三、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市自然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做大做强“精品旅游”“文化创意”两大“雁阵形”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彰显泰山魅力的国际文旅胜地。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泰安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旅供给丰富多样,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做大泰山金字招牌,以泰山、大汶口、东平湖、大运河等为代表的文旅品牌知名度不断增强;以泰山为龙头的“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全域共享”旅游新格局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旅游高质量产品供给充足;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度增长,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重点实施10项工程。
一是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以“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实施泰山景区“二次创业”行动,挖掘文化内涵,探索产品升级改造路径,改造老景点、培育新亮点、开发多业态,做足做活多点旅游文章,提升服务品质,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精品IP。
二是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程。围绕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泰安市博物馆、大汶口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实施通天街、老县衙、老火车站等古城区保护计划,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加强考古发掘研究,实施文物保护提升行动,确保文物安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三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依托泰山西湖、泰山秀城、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望岳迎宾馆等项目优势,持续开发一批自然观光、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会议会展等休闲度假产品,推动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四是东平湖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工程。落实《东平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挖掘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节点打造,发展文化遗产、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乡村旅游等六大产品体系。
五是“汶河绿链”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工程。以大汶河为主线,以徂徕山、东平湖为支撑,开发一批湿地生态修复、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水上娱乐等示范项目,打造一条集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与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走廊。
六是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新闻出版产业示范园区。全力推进华录文化大数据产业城、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泰山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在建文旅项目建设。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品质。立足补齐短板弱项,抓好文旅项目策划招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七是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工程。对标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要求,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模式。培育地方特色名优小吃,打造“泰山味道”美食品牌。完善泰安老街、泰山西湖、泰山云集、梦泰山啤酒城等夜间文旅项目的配套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啤酒节等节会活动,促进文旅消费。
八是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坚持“文化润城”,建设城乡书房,打造“书香泰安”。加强学术研究,每年推出一批泰山文化研究成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泰山艺术精品创作展演,力争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
九是旅游服务质量提质工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让游客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打造省级智慧文旅示范城市。加快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泰城西部和东部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培育精品酒店。定期举办“十大金牌导游”评选活动。
十是跨界融合发展创新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打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壮大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加强考核督导。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旅产业发展智库。实施文旅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健全产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