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助力吉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10-26

  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吉安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21〕2号)精神,结合吉安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服务需求,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奋力谱写吉安全面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的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市情。吉安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种类多、频次高,雷电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范围广、影响大,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工作要求更高;光、热、水资源充沛,气象景观、气候康养资源得天独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更大,应加大力度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

  坚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气象“趋利”和“避害”作用,提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的效益,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气象科技创新,对标服务需求,补齐发展短板,聚焦气象核心关键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健全气象事业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地方和部门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城市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三)总体目标

  紧扣“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突出打造“江西‘中部脊梁’、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确保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吉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水平的贡献率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新时代吉安改革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气象现代化水平整体达到全省市级先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等领域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生命安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健全信息报送、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定期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完善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间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新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提升气象监测精密水平。优化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加密布设交通气象观测站,加强重点地区大风观测站网建设,升级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新增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等监测设备,加强森林、城市和赣江两岸等典型生态系统和现代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网建设。拓宽气象监测领域,开展城市积涝、生态气象、农业气象监测,以及大气含氧量、负氧离子浓度、太阳辐射、紫外线和蓝天指数等观测。完善气象装备运维体系,建设吉安市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实验室,建立市级气象装备运行监控系统、气象物资储备中心库信息化系统。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依法落实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行政审批。将本级气象部门纳入城市建设规委会成员单位,参加城市规划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市级3小时通报、县级1小时叫应”工作机制,全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精准度,为应急处置、防汛抗旱、减灾救灾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着力提高强对流、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逐步实现预警信息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到乡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明确气象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职责,压实分级发布、传播责任。每年定期更新气象预警信息决策服务对象。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推动气象信息员与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队伍共建共享共用,定期开展培训。〔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成立市、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构,落实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建立健全与国家级、省级相配套的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相关部门做好全面对接,全面实现四大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共享。加强新闻媒体、应急广播、通信运营企业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完善“12379”预警短信发布系统,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全网免费发布机制。依照国家规定,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社区到村到户到人到每日进入吉安境内的流动人员。〔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旅局、吉安广播电视台、井冈山报社、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加强气象公共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各级人民政府防雷安全领导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防雷许可范围,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各地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综合执法检查体系,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管理措施。加快防雷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防雷安全信用管理,尤其是对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的信用管理。组织开展气象安全普查,动态更新台账,督促落实气象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与管理工作,着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围绕生产发展,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6.加强粮食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运用气象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开展主导产业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完成粮油作物种植气候区划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围绕关键农事季节,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定量评估,提供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推进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区)全覆盖,提升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加大“江西微农”和“12316”平台的互联互通与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推进智慧化、直通式气象服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地区延伸。加快推进吉泰盆地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再生稻种植技术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加快建立适应粮食安全生产需求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精细化科技支撑体系,筑牢粮食安全生产防线。〔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强化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能力。围绕国家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开展气象服务。开展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种植结构调整等气象评估。开展吉安市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及井冈山、永丰、遂川、吉安县等县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分中心建设。推进集多种观测项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农作物实景观测系统建设。围绕“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开展绿色大米、井冈蜜柚、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特色竹木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推动吉安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纳入保险理赔标的,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按气象灾害等级进行阶递式赔付,逐步扩大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覆盖面。〔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吉安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强化重点行业气象保障能力。加强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模型、算法的技术研究,建立基于高影响天气的行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开展行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升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服务保障科技水平。统筹推进通用机场气象台建设纳入当地气象台一体化建设,推动我市通用航空气象保障服务融合集约发展。强化交通、民航、旅游、水利、林业等重点行业气象监测网建设,着力提升通用航空、水库调度、赣江水运航线、全域旅游、森林火险、保险等行业的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文广新旅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江西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的落实,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气候资源,将其转化为富有特色的优质旅游气候产品,积极创建“国家气象公园”“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气候标志”“特色气候小镇”等,打造丰富的“气候+”全域旅游康养宜居生态品牌。依法组织对大型太阳能、风能以及城市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发展区域等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广新旅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围绕生活富裕,加强公众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10.强化智能预报精准能力。完善基于多源实况数据、数值预报、主客观预报方法的智能预报系统,生成从短时、中短期到延伸期的无缝隙、精准化、智能化的气象网格预报产品,强化短时临近预报和延伸期预报能力,稳步提升暴雨、强对流、干旱、寒露风、低温雨雪冰冻等高影响天气预测水平,逐步缩小公众对时空分辨率和预报准确率需求差距。推进“云+端”现代天气预报服务平台本地化应用,实现市县气象预报业务集约统一、实时更新、同步共享。建设智慧气象灾害预报系统,优化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精细化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输入型污染天气过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生活气象指数等预报产品。建立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基于赣江流域、水库集雨面的雨量预报技术研究,为防汛抗旱调度提供气象支撑。〔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提升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绘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指导农民群众科学防御气象灾害。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接收气象信息,逐步拓宽农村接收气象信息渠道,切实打通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推动气象、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乡村灾害高发区、易发区气象监测全覆盖,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提升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气象云平台,提升智慧气象保障支撑能力。依托“智慧气象”建设,完善“智能居家生活”“交通天气”“旅游天气”等公众气象服务模块,重点打造“吉安气象”微信公众号品牌。加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推广,实现电视、广播、客户端、新媒体与气象媒体互联互通,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教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提升气象科普宣传影响力。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工作纳入吉安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机制,丰富气象科普宣传产品,持续推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融媒体”宣传优势,强化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和电视、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作用,扩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覆盖面,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普公园、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青少年气象科普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教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科协、市大数据中心、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围绕生态良好,加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4.提高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开展重点生态领域功能和价值评估业务。开展城市热岛监测评估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对吉安市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业务。积极开展以城市通风、热岛缓解及人居气候环境改善为目标的城市生态气候评估。组织开展新一轮气候资源精细化普查和主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气象评估,为开展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价值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城市小气候监测评估,建设城市渍涝气象预报预警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提高城市气象智能观测、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和分区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5.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会商、联合发布产品、数据共享等联动机制,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将气象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纳入全市大气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空气质量预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的时效性。开展火情、植被生态质量等气象遥感监测,重点推进防火季(10月至次年4月)森林热点遥感监测业务。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创新区域气象协调发展机制,推进污染防治、城市通风廊道、智慧城市等气象服务示范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特种观测网建设,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动态监测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建设,升级地面火箭作业发射装置,完善地面标准化固定作业点配套设施建设,配齐相关作业装备;加密布设碘化银地面发生器;适时推进飞机或无人机人工增雨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吉泰盆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重大领域保障服务,支持粮食安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保障服务。做好重大应急保障服务,完善应对异常高温干旱、重大活动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防控,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弹药购买、存储、运输和空域协调工作。加强作业装备、弹药的全流程管理,加强物联网建设、信息化管理和安全技术防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强气象支撑能力建设

  17.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落实国、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纳入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8.增强气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统筹,支持开展气象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大对吉安市生态气象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应用等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现代气象业务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9.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科技与管理人才培养和使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担当实干、业务精通的高素质气象专业人才队伍。落实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地方气象机构和人员编制,全力支持气象为吉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国家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落实业务发展经费,围绕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防灾减灾需求,编制“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清单,科学谋划重大工程建设,分级落实资金来源。落实气象部门职工依规足额享受地方政策,保障气象事业发展和人员经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推进气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级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将相关重点工作列为督办事项,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担责、切实履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持续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级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每年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并加强对工作进展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加强考核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县(市、区)政府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

  2021年10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