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金昌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2021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
为全力推动落实《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培育“六大产业链”,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百亿园区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化拓展“两区两城两融合”发展思路,加快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产业链”,数字经济、新能源、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五个百亿产业链”,建立完善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加快构建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协调。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薄弱环节、短板节点集聚;坚持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进行投资建设。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产业发展各环节,瞄准关键节点,精准把握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和难点,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根治痛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坚持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相统一。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对标国内和全球领先水平,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分行业做好产业链设计和精准施策,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优质产品、高端品牌和链主企业,“六大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色金属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化工循环、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集群,建立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安全高效、附加值大幅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坚持创新引领、联动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培育引进链上企业,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一)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坚持以“高精尖、多元化”为方向,依托镍铜钴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镍、铜、钴、稀贵金属材料、钛材料等5个细分产业链,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延链、补链、建链、强链,在镍铜钴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精尖产品,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扩大高品质氯化电积镍、高端电镀级硫酸镍产品规模,培育发展镍合金材料、铜加工产品、3D打印用粉末、注塑成型用材料、高镍系列电池材料、高性能电子铜箔、电钴、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新材料产品。稳步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在国际国内的行业地位,提高行业竞争力。重点实施金川集团镍火法系统集成创新改造、氯化电积镍精炼工艺改造、12万吨动力电池级硫酸镍、2千吨/年新能源电池覆钴正极材料二期、30万吨/年铜火法冶炼及铜电解系统工艺装备提升改造、5000吨/年新能源电子材料铜箔、德通国钛3万吨/年高品质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等项目。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二)数字经济产业链。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发展大数据、东数西算、网络货运、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依托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加强与紫光云、中国电信等合作,加快实施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积极引进机柜及配套设备生产、软件开发、大数据企业孵化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依托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大力培育跨境跨区域电商、供应链服务等新业态,促进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建设全国公路货运总部区域和西部网络货运中心。加快推进“东数西算”试点城市、北斗数据中心甘肃分中心(金昌)、紫光云西部节点和国家超算中心、数据灾备中心。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金川集团5G+工业互联网为引领,促进实体经济“智能+”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推进金川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无人化工厂试点示范,建设“5G+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管、智慧养老等数字化垂直应用,打造完善的社会互联网服务体系。加快5G、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到2025年,新培育链主企业2家以上,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新能源产业链。发挥风光电资源优势,坚持新能源开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光伏组件、晶硅切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升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三元前驱体等电池原材料开发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发展。依托金川集团、金昌经开区,结合增量配电网建设,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和多能互补发展,开展市场化并网试点,降低用电成本。推进“光伏+储能”电解水制氢试点,有序推动绿氢产业园建设。合理布局电网架构,推动建设河西第二条新能源外送通道。重点实施风光发电、10GW金刚线切片、2GW组件、金拓锂电1万吨/年储能三元正极材料、金通储能10万吨/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等项目。力争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到4家以上,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千万千瓦。
(四)化工循环产业链。依托“三酸三碱”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硫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5个细分产业链,巩固现有产业基础,引进和突破一批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突出发展PVC、CPVC型材、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磷酸、净化磷酸、工业磷铵、专用肥、钾肥、复合肥、合成氨等深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化工循环产业链向精细化、高附加值转变。重点实施5万吨/年氯化高聚物、35万吨/年电石保障、CPVC管道生产、35万吨/年电石生产尾气高效利用、瓮福化工硫磷氟氮资源综合循环利用、5万吨/年磷酸脲母液制粉状聚磷酸铵、金昌能化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联凯2.7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及副产品生产线等项目。到2025年,关键产业形成闭环,链主企业达到5家以上,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五)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围绕固废资源,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科技攻关,重点发展尾矿、冶炼渣、磷石膏渣、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电石渣、二次资源综合利用6条细分产业链,稳步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推进大宗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建立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旧汽车、废旧铜材、废旧航材等资源回收利用力度。重点实施冶拓25万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正弦波喷雾热解工艺处理镍冶炼渣、叶林环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金川集团贵金属一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北京高能低镍高硫阳极泥综合利用、甘肃佰利联金昌冶炼副产硫酸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20万吨合成金红石等项目。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到5家以上,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六)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发挥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高原蔬菜、优质草畜产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和产销体系。加快发展高原蔬菜产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永昌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扩大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完善加工营销体系,加快冷藏保鲜、分拣包装、冷链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建设,提升蔬菜保鲜贮藏和加工能力,推进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稳定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建设集牧草收储、展销、拍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牧草交易中心,推进牧草精深加工;实施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行动,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实施良种培育、种群扩繁、育种研发、优质肉羊二级扩繁,建设高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外引内培”力度,招引国内知名乳肉制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金昌。加快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建立“甘味”“金品”品牌体系。到2025年,引进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三、政策措施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产业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优先保障各项要素资源,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强化要素保障。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产业链发展土地、水、用能等要素保障,产业发展用地、用水、用能优先保障产业链项目需求;鼓励符合条件的链上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做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昌片区相关工作,积极申建金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金川集团保税混矿试点项目。加大用工、运输、原料等方面支持力度,保障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金昌经开区管委会,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
(二)强化财税金融支持。积极争取省上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设立市级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链上企业和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强化与担保机构合作,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链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推进链上企业整体授信,扩大融资规模。搭建“银政保担企”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资金主渠道作用、保险资金重要作用,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构建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投融资体系。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申报争取奖励奖补资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市招商局)
(三)加大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持。支持链上企业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享受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支持链上企业申报科技奖补资金。支持链上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创新联合体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加大科技资源共享,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推进链上企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四)畅通绿色通道。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审批流程再造,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环节,全面推行承诺制、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审批模式。完成金昌经开区、河西堡工业园、永昌工业园“区域评估”;加快金昌经开区“标准地”试点,优先支持链上项目入驻“标准地”。对纳入重点产业链项目清单的项目,提前介入,开展模拟审批,对链上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探索推行一次审批、同类放行、多图联审、联合验收、案例式审批等审批模式。(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金昌经开区管委会,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
(五)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具体流程和标准,严格落实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坚决兑现政府承诺,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着力营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一流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培育环境营造,加强宣传推介,开展产业链培训讲堂,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金昌经开区管委会,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
四、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联动推进,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
(一)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金川集团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统筹推进产业链发展,研究审定推进产业链培育重大政策和重大部署,每季度听取一次产业链培育进展汇报。成立产业链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事项;统筹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产业链专班制。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产业链建立专班,积极与国家和省上相关部委(部门)衔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重点项目,强化服务保障;定期组织召开产业链培育协调会议,研究解决产业链培育困难问题,每季度向链长汇报一次产业链培育进展情况;协助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重大项目落地和服务保障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日常支撑服务机制,协助产业链培育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招商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三)建立链主企业制。鼓励链主企业引领、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企业加快发展,保持产业链稳定运行,推进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建立联合攻关机制,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分析国内外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提出产业链发展方向和目标,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带头构建产业链服务体系,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系统梳理产业链关联企业,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培植以链主企业为“群长”,链上企业为“群员”的集群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四)建立重点项目清单调度管理制。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重点项目,按照“谋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引进项目,补齐产业链条,建立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动态更新产业链图谱和项目清单,强化对重点项目的按月调度和服务,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达产达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5月底前)
(五)建立精准招商制。制定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方案,紧盯产业链图谱,找准强链、补链、延链环节,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招商引资工作,瞄准相关行业领先的央企、外企及知名民企,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推动打造产业链优势。(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六)建立专家咨询制。依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智库,分产业链组建专家咨询组,建立决策咨询体系,协助产业链培育领导小组和链主企业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与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产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七)建立督查考核制。将产业链培育责任落实情况纳入金昌市“抓项目、促发展”考核激励办法。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定期督查产业链培育情况,对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完成时限:长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