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金昌市兴业带富工程暨现代丝路 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及《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菜草畜优势特色产业及特色农产品培育为重点,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要求,坚持“品质至上、节水高效、特色规模、兴业富民、‘双轮’驱动、政策引导、品牌引领”的基本原则,着力实施兴业带富工程,完善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和产业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丰富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打造百亿级高原蔬菜和草畜产业集群,实现优势特色产业集聚、规模扩大、效益倍增,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二、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兴业带富工程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形成相对完备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效益倍增。“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产业强镇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带动形成高原蔬菜和草畜产业百亿产业集群。到2023年,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含戈壁农业)较2019年增加1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100万吨、优质饲草25万吨以上,年育苗供应量达到18亿株以上;全市羊饲养量达到185万只(其中:奶绵羊养殖规模达到4万只),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畜禽饲养量较2019年增长100万头只,日产鲜奶达到720吨以上;力争全市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到2025年,菜草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或接近100亿元,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聚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坚持节水、特色、安全、绿色的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制定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行动计划,依托“链头”强力带动,着力发展菜草畜特色产业及特色农产品,打造百亿级高原蔬菜和草畜产业集群。
1.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山东寿光金昌蔬菜小镇,抓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金昌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海量陇丰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等项目,2021年建设优质绿色精品蔬菜示范基地5万亩、戈壁生态农业基地2000亩、戈壁农业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年蔬菜育苗供应量达到15亿株,持续提升蔬菜生产加工能力。
2.推动畜牧业扩量增效。实施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元生万只奶绵羊生态牧场二期及天牧、瑞嘉万头奶牛二期等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招引蒙牛乳业等大型奶企落户金昌,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羊饲养量达到140万只(其中:奶绵羊饲养量达到2万只),奶牛存栏量达到3万头;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加快推进天康、正康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2021年繁育仔猪达到20万头,生猪育肥达到10万头;鼓励居佳、溪源等屠宰加工企业建立“代养专供”“直供直销”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产业提效益扩渠道。
3.推动牧草产业转化增效。依托优质牧草,围绕畜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牧草生产加工就地转化、草畜一体化产业发展。加快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粮改饲、牧草交易中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优质牧草提质增效项目,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
(二)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及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抓好双湾镇产业强镇生产基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尾菜处理、农超对接等项目建设。落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加快永昌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肉羊)、金川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创建,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围绕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功能板块,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土地、财政、环保、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园区聚集,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比例达到78%,示范带动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壮大“链头”企业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紧紧围绕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按照高原蔬菜、优质牧草、优势畜牧三个产业链确定“链头”企业,支持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优势产业链,2021年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个。强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和示范性创建,2021年新认定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2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5个;大力促进强强联合、以弱带强的高标准联合社建设,鼓励成立联合社抱团发展,重点培育经营规模1000亩和养羊规模1000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提升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户集约化生产和对接市场能力。积极推广“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有效做法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在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等17个行政村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四)加快农产品质量品牌营销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农业加快崛起,构建完善绿色标准体系、产地环境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2021年新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2项,认定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或规模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规模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上市销售。制定“甘味金品”农产品品牌认定管理办法,建立“甘味金品”品牌奖励机制,打造“甘味金品”农产品品牌系列,申报“甘味”区域公用品牌1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7个,进一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抓好江楠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继续支持马铃薯贮藏窑、果蔬保鲜库及气调库等冷链物流项目,创建永昌县、金川区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县(区)。积极参加农产品贸易洽谈、展览展示、营销推介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开拓农产品消费市场。
(五)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全面落实《金昌市农业灌溉用水三年节水计划(2021—2023年)》,统筹推进节水、调水、蓄水、优水,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1万亩),持续提升土地生产能力。开展科技装备支撑行动,成立菜草畜产业科技服务包抓团队,建立科技服务任务清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政策,2021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0个、新装备300台(套),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50项,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万人,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展高原冷凉蔬菜种子繁育工作,支持“奶绵羊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奶绵羊、蔬菜制种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品系)。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建立完善畜禽废弃物储存、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尾菜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菜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队伍建设,培育农村“电商卖货”和“网红带货”队伍,鼓励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办农产品电商网店。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持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到2023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和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农产品销售收入5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劳务市场及劳务品牌,拓宽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渠道,通过扶贫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统筹抓好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A级景区建设,抓好南坝乡花果山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永昌县赵家庄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宁远堡镇龙景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山窑镇毛卜喇花海农旅产业园、双湾镇文昌园景区等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项目建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的组织领导,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举措,靠实工作责任,抓好任务落实。按照省上要求,围绕每个优势特色产业,建立省、市、县三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工作包抓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实施。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科技、农业农村、金融监管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实施,做到力量向产业体系构建聚集、项目向优势产业培育聚拢、资金向现代产业发展聚合。
(二)强化抓点示范。围绕菜草畜特色优势产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六大重点任务,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建设的要求,抓点示范有序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建立抓点示范工作任务清单,其中:特色优势产业抓点示范任务2项(高原冷凉蔬菜示范区建设、草畜产业链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创建抓点示范任务1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抓点示范任务3项(产业链“链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农产品质量品牌营销体系建设抓点示范任务3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甘味金品”品牌创建,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县(区)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抓点示范任务2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乡村产业新业态抓点示范任务3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劳务市场及劳务品牌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要建立完善抓点示范领导包抓、固定联系、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抓点示范工作落实落细。
(三)强化政策支撑。依托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土地增减挂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现有财政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建立稳步增长机制,优先重点支持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要积极谋划、储备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农业产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年度到县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以上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新型经营主体等。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稳步扩大“保险+期货”实施范围,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风险保证保险,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强化服务保障。要加快培育种养、加工、销售、技术、信贷等各环节多元化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鼓励农业服务人员建立农技农机合作社、种养技术服务队、防疫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联营、合营、外包、租赁”等形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全产业的“保姆式”服务。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乡贤能人、种养大户等各类人才到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创新创业。加大生产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两类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做好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对积极参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入选国家级和省市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和首席专家评选、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奖励、岗位聘用、岗位特设、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推荐。
(五)强化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将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体系,作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暨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督查考核重要内容,细化实化考核指标,从严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完成情况(含产业规模、单位产值、总体效益的完成率,主导产业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等)和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等方面的内容。种植业重点考核亩均效益、亩均节水、高标准农田占比等,养殖业重点考核良种化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等。资金投入上重点考核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等用于兴业带富工程暨三年倍增行动的比例。
县、区要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的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每半年报送一次落实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