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2022年全市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驻酒各单位: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9〕105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按照“分行业改造、梯度式推进、全市域推广”要求,促进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石化、矿产品采选冶、建材、煤化工等传统行业向中高端迈进,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驱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先进示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健全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三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二)坚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聚集、整合、优化要素资源的优势,应用互联网创新理念、创新要素和创新体系,带动传统产业技术、产品、模式、机制创新,通过“三化”改造,加快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三)坚持重点突破与协同推进相结合。鼓励先行先试,优先选择重点区域、行业及企业等开展“三化”改造,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示范的建设经验,加快形成方法科学、机制灵活、政策精准的分类推进体系,提升政府、园区、企业对“三化”改造的认知水平,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
(四)坚持多方参与与协作共享相结合。按照平等、开放、协作、共赢的工作思路,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三化”改造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绿色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将最新技术成果嵌入到产业链各环节,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
(五)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客观审视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及“三化”水平,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传统行业实施改造提升。同时,着眼长远,盯紧技术前沿,对标国际先进,防止过度改造和滞后改造。
三、主要目标
坚持绿色化保障、信息化支撑、智能化驱动,大力推进石化、矿产品采选冶、煤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行业“三化”改造,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力争到2022年,石化、煤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达到西部先进水平;矿产品采选冶、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化。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力度,创建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构建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的区域产业布局。规模以上工业绿色化改造基本完成,单位产品平均能耗达到全国平均先进水平,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末降低20%、25%以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8%,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
——信息化:不断完善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启动实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5G网络规划、建设和应用,提高企业互联网接入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基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口标准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100%实现“上云”,其中重点企业全部完成私有云建设,基本完成MES(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和ERP(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集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智能化: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改造,推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基本确立“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新发展体系。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点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全市创建符合工信部标准化要求的智能工厂10家、打造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个、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到40%以上,在役机器人达到500台以上。通过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四、重点产业“三化”改造任务
立足传统产业的行业现状和“三化”水平,按照“问题导向、目标牵引、项目驱动”的思路,发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关键环节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任务落实。
(一)石化产业。围绕石化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打造绿色炼厂、绿色化工产品制造和绿色生命周期管理,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全面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1.推动生产全流程优化。加强先进控制系统建设,应用新技术,优化工艺流程,采用原油和成品油自动调和技术、在线分析仪表自动进出厂设施,实现从原料到生产加工、油品调合和物料出厂的全流程生产实时智能控制。推进生产调度优化,建立全流程一体化生产计划优化模型,优化调度异常处置方案、生产运行操作参数等,完善MES生产技术分析,使生产各环节有效配合、紧密衔接,实现调度优化。
2.加快生产和管理系统集成。持续升级ERP和MES等信息系统,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建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工厂三维装置模型,集成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和维护等过程数据,形成数字化交付、可视化管理的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利用先进的工业IT集成技术,支撑工业OT要素和业务应用的融合和优化,建设智能化工厂。
3.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和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开展油气田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炼化工艺加热炉改造,鼓励建设加氢裂化、连续重整、异构化和烷基化等清洁油品装置,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纳入采购评价体系,建设对排放口位置、风险源、废水废气污染物移动等智能实时分析检测及报警管理系统,提升各类资源有效利用率和环境风险预测预警及防范能力。
4.提高产业聚集度。根据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基础条件,遵循园区化、基地化建设模式,以玉门油田为依托、以金塔、玉门、瓜州三个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拓展传统化工产品应用领域,鼓励在钛白粉、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业开展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试点,加快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特色石化产业集群,打造酒嘉石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矿产品采选冶产业。按照“绿色、集约、智能、高端、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完成传统机械化装备应用向自动化装备更新,着力整合信息系统,推广工业软件、遥感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应用,鼓励建设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绿色化示范工程,完成熔炉余热利用、烟尘回收等节能减排相关绿色改造升级。
1.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采用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提升选矿、冶炼和加工环节关键工艺的数控化程度,构建“生产精益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人员高效化”的智能单元、产线、车间和工厂,达到智能传感仪表在线监测、全程动态可控、工序精准协同。矿山系统上推进先进采矿装备及采矿方法应用,在资源开采、传输、充填等环节使用高效节能、数控化装备实现采矿效率提升,建设数字矿山、绿色矿山,提升矿山勘探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选矿系统上建设选矿生产智能优化管控系统,建立基于现代感知技术的实时测控体系、生产物料智能自动化输送体系、智能化仓储管理体系,实现选矿生产流程的安全、环保和智能管控。冶炼系统上推进冶炼、电解等关键生产工序先进控制技术开发应用,提升工业机器人在冶炼装备领域的应用,利用工业机器人替代高危岗位、高体能重复性操作,构建冶炼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体系,提升安全操作效率。
2.加快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应用物联网、边缘计算、5G等技术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提升,借助设备端嵌入式数据管理技术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实现从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的串连,在私有云上实现ERP、MES、SCM、DSS等系统的融合共享,打通生产流程数据、产品数据流和供应链数据流,建立“功能完备、高效实用”的企业综合信息化应用管控平台,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系统支持。
3.推进资源利用绿色化改造。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环保设施,加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废弃物,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等高效清洁生产工艺,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冶炼渣回收、选矿尾砂及废水、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保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排污许可核定范围,工业废水处置率达到100%,形成“主体产业清洁生产、二次资源充分利用”的内外部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绿色发展。
4.壮大产业集群。以富集的能源和优势矿产资源为支撑,加快铁、镁、黄金、钒、石墨、硅等矿产品采选冶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布局和链式化推进,实现资源深度转化和循环利用。铁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硅系多元复合合金、中低碳铬铁、镍铁、铬铁等特种铁合金和复合铁合金产品;镁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高纯镁、高性能镁合金等精深加工产品;钒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五氧化二钒、钒铁合金等产品;石墨产业重点发展高纯石墨、石墨烯等产品。
(三)煤化工产业。按照“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要求,从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嵌入和提高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入手,推动煤矿矿产开采、安全防护、生产过程智能化体系建立,发展煤炭分质利用和高效清洁转化产业,实现矿山开采绿色化、安全监控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酒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化基地。
1.建设智慧煤矿。煤矿主体系统实现智能化,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装备机器人化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相融合,开发矿山感知、互联、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建设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的智慧煤矿,初步达成空间数字化、信息集成化、设备互联化、虚实一体化和控制网络化的智慧煤矿目标。
2.实施煤炭加工绿色化改造。加强煤化工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工业固废的处置回收,推进造气炉渣、电石渣、碱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焦炉气生产甲醇、乙二醇等化学品,构建起“煤-煤化工-精细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冶金建材”的特色循环产业链,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全面推进企业设备动静密封点、储存、装卸、废水系统、无组织工艺废气和非正常工况等根源整治。
3.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构建数据信息统一共享平台,形成覆盖全厂的高效安全、信息共享、自动化、智能化的“数字化企业”支撑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以MES为核心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振动、温度、声音、可燃有毒气体检测、腐蚀等无线仪表检测,实现移动视频、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应用,对装置运行和现场检修、安全等作业全方位管控。
4.提高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水平。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炭分质利用和高效清洁转化产业,在壮大产业集群的同时,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建设酒嘉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基地。针对低阶煤种,实施中低温热解、热解气分离、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和化学品等技术配置方案,推动低阶煤炭资源向油品、化工产品、燃气、兰炭以及电力多方面转化及应用。
(四)建材产业。按照“信息集成、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的要求,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经营体系,推进包括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环境检测、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和高效节能低碳化经营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建材产业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发展绿色化。
1.加快智能化发展。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建材机械设备有效升级,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落后的生产设备,大力推进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加快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建材生产的无人化、自动化、精细化变革。
2.构建信息化体系。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工具,推动建材产业两化融合进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建材企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建材企业分析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在产品设计、生产规模等方面灵活调整。
3.推动绿色发展。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广适用于建材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合理利用工业固废,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的能力,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等,开发建材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和利用技术,降低建材行业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4.促进集聚发展。利用资源优势,向石灰石粉、机制砂等上游链及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建筑部品等下游链延伸拓展,优化存量,大力发展轻质、高强、耐久、自保温、功能性、部品化墙体材料产品,积极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围绕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快发展生物质建材、木结构建筑构件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推动建材部品、构配件产业实现标准化设计、系列化开发、工厂化生产、配套化供应、信息化管理。
(五)其他产业。
1.装备制造产业。围绕装备制造行业重点企业,培育一批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型、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型等智能制造模式应用企业典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装备制造业研发模式、制造模式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提高智能制造和集成应用水平,支持企业从部分环节单台机器人应用向全生产环节自动化改造发展,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增强酒泉市新能源、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实力。
2.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智能化工厂改造,推广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引导企业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种植、收购、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的应用,鼓励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落实清洁生产标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火力发电产业。按照“安全、高效、清洁、环保”目标,充分吸收融合国内其他企业智慧建设先进经验,构建智能发电运行控制和智能发电公共服务两大系统,打造智能集控、智能燃控、智能安防、智能热网、智慧档案等中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综合节能改造,推进电站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绿色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排放不达标机组,发展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4.生产性服务产业。推进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工业物流、产品销售、检验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实施新能源车辆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甲醇、LNG、CNG、氢燃料等清洁能源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统筹建设充电桩、加气站等绿色交通能源配套设施。提倡物流加工环节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工作,成立“三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个地区1-2个行业、一个行业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支持政策”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中的重大问题,落实重点举措,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强化督查考核,把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酒泉经开区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季度实行竞赛通报排名,建立工作执行台帐,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销号管理。
2.建设示范项目。支持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参照工信部智能工厂(车间)、绿色工厂等要求标准,实施试点示范项目,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化、绿色化示范项目。针对“三化”改造的难点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组建“三化”改造专家服务组,为重点企业“三化”改造提供技术诊断和决策咨询服务。建立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三化”改造项目库,对入库项目每月进行动态调整,细化项目进度量化指标,实施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落实市级领导包抓、局长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对投资规模较大、协调难度大、牵涉面广的重点项目,建立联系包抓帮扶台账,切实形成通过服务帮扶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项目落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3.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统筹产业、科技、财政、税收、人才、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切实加大对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作用,将“三化”改造列为重点支持方向,每年甄选一批项目进行支持。积极推荐“三化”改造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智能装备首台(套)产品研发和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先进绿色工艺等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市级“三化”改造基金,积极向上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国家产业基金等支持,引导相关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建设。
4.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固废危废、集中供热、供水、风险应急、消防安全、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发展,发挥催化作用。健全人才对接保障体系,充分对接企业“三化”改造人才需求,搭建人才需求预测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行业人才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批满足全市“三化”改造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数字工匠”。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落实金融机构骨干企业需求对接机制,鼓励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支持传统产业“三化”改造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供金融支持,确保实现信息充分交流、需求准确了解、银企协作共赢。
5.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的方针政策,落实业务行家里手政策宣讲工作机制,确保基层准确把握政策内涵、抢抓政策机遇、落实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媒体、绿色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有利于传统产业改造的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树立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企业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传统产业改造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三化”改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