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2021-08-09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中区直驻赤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9〕1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助推我市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牧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使用效率逐步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66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44%左右。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取得明显进展。不断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到202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机作业条件明显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牧业机械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大。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750万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丘陵山区旗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88%以上。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保护性耕作成为我市适宜区域主流耕作技术,实施区域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以粮食作物和特色种植产业为重点,以生产亟需、发展需要、特色需求为牵引,以补齐短板环节和提升畜牧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发展方向,重点研发适应山坡地、小块地、立体气候、多种土壤性质作业的中小型特色农业机械和适宜丘陵山区耕作、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等环节的农业机械产品,提高农机作业适应性。鼓励农机装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加强合作,聚焦农机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开展农机装备重大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探索开展网络营销、远程故障诊断、在线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现代化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推动农机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农牧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研发、生产中小型农业机械,鼓励本地“土专家”“巧工匠”开展发明创造,跟进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需求,研发生产“专、精、特、新”中小型农机具,形成适应我市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体系,破解“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实施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大力引进规模大、自主研发能力强、带动能力足的农机装备企业。逐步建立以优质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和配套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农牧局、区域经济合作局、商务局等负责)

  (五)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绿色高效农机化标准制定和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强化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压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实施行业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产品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农牧局等负责)

    三、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六)加快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高效植保、玉米籽粒直收、马铃薯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产地烘干等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补齐葵花、甜菜、露地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及高粱、谷子、绿豆等杂粮杂豆机械化收获短板,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耕深松、高效植保、机播机收、产地烘干等生产服务,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负责)

  (七)大力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紧密围绕赤峰市“三增三优”工程,以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为主要对象,推进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大力推广饲料制备、饲喂、饮水、剪毛、药浴、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机械化短板技术。加快解决疫病防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应用难题,建设一批基本实现养殖全程机械化的示范试点。主推优质饲草种植、收获打捆一体化、打捆裹包一体化、秸秆转化饲料等系列技术,推进草业高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柠条、梭梭等种植、收获及饲用机械化,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融合。聚焦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机械化薄弱环节,大力推广牧草补播、切根改良、野生草种采集、牧草种子清选加工、草原生物灾害防治精准施药和绿色防控等机械化技术。搞好无电牧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动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林业和草原局等负责)

  (八)积极推动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老旧种植设施的宜机化改造,依照农机通行和室内作业条件,改造出入口、骨架、耳房、缓冲间、室内通道等,优化种植空间布局,创新宜机化种植模式,满足设备安装运转、机械通行作业需求。积极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提升环境调控、植保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技术装备。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协同配套,积极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的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为机械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信息化和机械化融合,促进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与温室结构集成配套,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负责)

  (九)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机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优选种植品种和农艺模式,优配作业机具,加快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打造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样板。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参与我市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建设,推广先进机械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动农机、农艺、工程等多学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合联动,协同协作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深入实施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力争到2025年再创建3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创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奠定基础。(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

   四、着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十)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快谷子、高粱、绿豆、中药材、露地蔬菜、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薄弱环节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切实落实“四控”要求,深入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地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依托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大力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加强政策扶持,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自然资源、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布局中统筹考虑推行保护性耕作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并推广适合本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加快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推动我市农牧业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智能农机示范应用,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及时采集和发布农机作业供需信息。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飞机推广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对权属清晰的大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贷款及对有条件的地区购买大型农机装备进行贷款贴息试验示范。批发、零售农机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市农牧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税务局、银保监分局等负责)

  (十一)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进一步加强旗县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机推广公益性定位,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农机管理、监理、推广等方面人员综合能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农机科研推广人员与农机生产企业、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先进农机及农机技术展示演示、“田间日”活动等形式,增强农机公益性试验示范能力,加快特色新型农机产品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农机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

   五、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十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服务。支持各旗县区按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及增强目前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进行补贴。落实农机服务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面向家庭农牧场、农机合作社、农牧业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鼓励开展农机保险服务。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农机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市农牧局、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税务局、银保监分局等负责)

  (十三)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普通农牧户及农牧业企业组建农牧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牧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继续免收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车辆通行费。(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负责)

    六、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十四)改善农机作业便利程度和配套设施条件。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大棚建设、畜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水产养殖等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中明确“宜机化”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鼓励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小地块”变成“大农田”,为实现农机通行和作业创造良好条件。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牧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持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不断促进监管能力提升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市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税务局等负责)

   七、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十五)健全新型农牧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适应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大对中高等院校农机专业建设、资金等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关中高等院校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政府、中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培养新型农机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机装备高端人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牧局等负责)

  (十六)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提升农机化管理、推广、监理、培训等方面队伍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扶持力度。遴选和培养一批农机生产、维修及使用的“乡土”技术专家,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与农机生产和销售等有关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培养农机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八、强化组织领导

  (十七)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建立由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赤峰市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梳理和解决突出问题,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指导,破除发展中的障碍。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十八)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粮食安全旗县长责任制等政府目标考核中的农业机械化考核内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十九)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积极发挥各级人民政府在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中的引导作用,重点在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市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和农牧业机械化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

                                                                                                                                                               2021年2月19日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