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构建覆盖乡村三级的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体系
近日,省发改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我省农村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三农”、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为重点领域,突出设施建设、主体培育和服务提升三大关键,着力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体系。
我省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和吸引社会生产要素投入农村物流发展。强化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农村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向流动,高效对接。统筹规划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有效对接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及物流首末端“一公里”,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高效畅通农村物流双向快捷通道。利用交通运输、农业、商贸、供销、邮政等现有资源,依托大型骨干和连锁企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加强资源整合与合作研发,促进基础设施共享、信息相通、服务同网、优势互补。
按照《意见》,首先要加快农村物流枢纽建设。整合优化现有场站、信息平台、仓储货代、运输车辆、金融信贷、从业人员等物流要素资源,以邮政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现有物流设施为基础,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县乡村三级交通枢纽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合理确定县级物流中心仓储面积等建设标准,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建设。在农产品生产、商贸流通或生活消费大县,集中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信息化与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在生鲜农产品上行量大的区域,规划建设合理规模的标准化冷链设施。完善乡镇物流服务站点布局。通过有效盘活校舍、厂矿等闲置资源,或改造提升传统农批市场、交通场站等多种形式,推动物流信息、资金等要素资源更加集中,打造上接县、下联村的物流中转节点。健全村级物流服务点。按照点企合作、多点融合、适度补助、惠民共赢的原则,发展村级物流联系网点,健全末端网络,实现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促进物流和货源信息及时采集发布。
我省将按照投产结合、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广农村物流新模式和新技术。以县为基本单元推动农业、商贸、邮政、供销、交通系统以及社会化主体在农村的网点、信息、车辆和仓储资源的升级改造和整合优化,促进农村物流降本增效。围绕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两个关键环节,以建设信息平台和配送网络为突破口,在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试点,积极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供直销、直营电商等新模式,推动跨界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打通上下行通道。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农村通讯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同时,完善物流企业主体信息标准规范体系,鼓励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各类物流资源集约共享、高效利用。推进“三农”服务站、农村综合服务社、超市、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基层农村物流节点的信息系统整合提升,推进乡村物流信息终端和设备标准化、共享化。
根据《意见》,我省将探索制定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运作、车辆配送、人员管理等标准规范,推动物流资源的高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以商贸物流为突破口,以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为重点,以标准托盘、集装篮和笼车循环共用为切入点,加强专业化包装、分拣、装卸设备的更新和改造,鼓励企业配置先进适用的冷链检验检测设备,加快建立标准化运载单元公用体系和农村物流企业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率。推广适用于农村物流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鼓励发展环保型、经济型、低速货运车辆,提升农村物流运输的安全性、经济性。加快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实施物流人才培养项目和紧缺人手专项培养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培养,提高物流经营主体管理和运营水平。培养和发展农村物流信息员,及时采集农村地区供需信息,实现信息交互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