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贵安新区经发局、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我委牵头编制了《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6年本)》。
现将《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6年本)》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2月22日
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6年本)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2月
前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为引导我省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年第21号),《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31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为依据,结合各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移现状,制定《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6年本)》(以下简称《指导目录》)。
制定《指导目录》,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贵州现代工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迫切需要。
《指导目录》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产业转移与优结构、调存量、扩增量、守底线相结合,加大开放协作力度,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强化分类指导,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着力提高承接产业层次,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指导目录》着力强调对产业转移的引导性,体现我省四大板块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与现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的行动指南。其引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明确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四大板块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并按照优先发展的次序排序,不同经济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各有差异;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与各地产业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
在制定《指导目录》过程中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强政策约束和指导作用,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承接产业层次,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顺利承接转移,形成健康、合理、有序的产业转移环境。二是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原则。既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又充分考虑各地比较优势,合理确定各地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强化错位和差异发展。三是产业分工与集聚发展原则。既着力围绕已形成的产业特色和集聚效应,又强调产业链的配套衔接,引导各地产业间的合理分工与配套互动;突出各地产业龙头的引领作用,积极承接发展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互补、集聚发展。四是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原则。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守住两条底线,积极承接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五是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原则。抓住国际国内产能合作、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等机遇,积极创建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承接模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指导目录》共三章。第一章我省工业产业发展导向。按照我省工业发展布局确定的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和“三州”民族地区四大板块,分别提出了工业发展的导向。第二章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按照我省“十三五”产业规划的发展重点,提出了优先承接发展的重点产业条目,是《指导目录》的核心内容,共涉及 12 大产业,按优先承接和发展需求顺序排列。第三章产业转移重点承载园区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集聚发展及工业项目进园区的发展思路,按“四大板块”空间布局提出了我省现有重点园区和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先承接产业发展方向。
《指导目录》是今后一段时期各地指导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是我省“十三五”产业规划在开展产业转移工作中的延伸和落实。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以及产业转移工作需要,适时对其进行修订调整。未列入产业条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转移类。
《指导目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在《指导目录》制定过程中,我委得到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贵安新区经发局,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委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 我省工业产业发展导向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强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和“三州”等民族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的建设,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独具特色的医药养生基地、国家级军民融合基地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其中:
一、黔中经济区
黔中经济区作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以及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重点建设:以贵阳、贵安为双核,协同遵义、黔东南等市(州)差异化发展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贵阳、贵安、安顺为中心的医药产业带,以贵阳、遵义两市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贵阳、贵安、遵义、安顺、毕节为重点,军民融合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等为重点的磷煤化工产业带,以安顺—清镇—白云—遵义—凯里为重点的铝及铝加工产业带,以安顺为中心的石材产业发展集聚区;重点发展:信息、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等产业。
二、黔北经济协作区
黔北经济协作区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依托黔中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与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构建连接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将重点建设:以桐梓、大龙、松桃为代表的铝、钛、锰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赤水河流域为重点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以湄潭、凤岗、石阡为代表的茶叶精深加工基地,以碧江、绥阳为代表的天然饮用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特色)食品、轻工、信息、装备制造、医药、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产业。
三、毕水兴经济带
毕水兴经济带处于我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与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三州”民族地区在资源深度开发和转化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重点建设:以能源资源为重点的冶金、有色、建材等产业经济带,以能矿装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能源及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信息、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医药、轻工等产业。
四、“三州”民族地区
“三州”民族地区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建设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重点建设:钡、锰、硅、黄金等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精密数控装备、电力装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旅游商品产业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旅游商品、医药、新型建材、信息等产业。
第二章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信息产业
1.智能端产品制造。智能手机、便携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产品的制造
2.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与电子材料业。芯片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光电显示器件等
3.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运维等
4.服务外包业。信息技术外包(ITO) 、软件外包、呼叫服务外包、数据外包、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 、知识流程外包(KPO)等
5.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及分析、交换交易、运营服务业等
6.大数据安全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路舆情分析、信息安全服务等产品与服务
7.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农业、智慧能矿等
8.北斗导航产业。地基增强系统、北斗终端、北斗位置应用、北斗大数据分析等
9.人工智能业。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控制、人工智能应用等
10.虚拟现实(VR)产业。虚拟现实(VR)设备、软件、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等
11.电子商务。农村电商、行业电商、跨境电商、社区电商、电商大数据分析等
12.互联网金融。网络金融、网络股权众筹、以互联网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互联网支付、大数据金融业务等
二、医药
1.中药和民族药。对现有创新药、民族药独家品种进行二次开发;以苗药为重点的中药、民族药物开发和生产,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生产
2.生物制药。临床及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
3.化学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产品,新辅料、化学原料药中间体
4.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数字影像、检验检测、诊疗设备、医用特种车辆等医疗设备,医用贴敷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产品,精密输液器、蛋白质芯片传感器、可吸收生物材料等高质医用耗材产品,移动医疗设备、医用传感器、家庭健康产品等智慧医疗产品
5.医药衍生产业。具有特色的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日化产品、药食两用产品等
三、装备制造
1.航空航天装备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整机
2.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整车
3.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整机
4.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零部件、系统、整机
5.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机车
6.农业机械装备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整机
7.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零部件、总成和系统、整机
8.其它特色主机装备。电梯及成套设备、超临界流体技术成套装备、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液力变速器、包装机械、节能及环保装备等
9.金属切削工具、磨具制造
10.公共安全及应急装备
四、新能源
1.新能源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
2.清洁能源及能源综合利用。太阳能热能、生物能源制备,秸秆气化的焦油处理和燃气净化,页岩气勘察利用和煤层气综合利用,利用提纯、液化、压缩等技术生产LNG(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
3.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五、化工
1.磷化工。专用型、功能型等新型磷复肥,食品级、材料级、电子级、医药级等精细磷化工产品制造
2.煤化工。煤制乙二醇、烯烃、芳烃、煤基合成材料及后续聚酯等产品
3.钡化工。系列化、规格化、专用化的精细碳酸钡(钡盐)产品
4.精细化工。氟、碘、硅、钙、稀土、钡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五倍子、石蒜、废弃烟叶、芭蕉芋等植物化工原料及其深加工产品等
六、新材料
1.金属及合金材料。重大装备关键配套金属结构材料,铝、钛、锰、镁、锌等金属及其高性能合金材料,锰、钒等特色优势金属新材料及其衍生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的新型金属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微细功能粉体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非金属矿物材料、防辐射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原辅料等
3.新型化工材料。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和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纤维素基可降解材料、生物质复合高分子乳液、生物质基载药纳米微粒等新型生物基功能材料;稀土永磁、催化、抛光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
4.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功能材料。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材料等先进电池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大尺寸蓝宝石材料、银粉及无铅化电子浆料、平板显示器件厚膜玻璃浆料、障壁及背板反光玻璃粉等高性能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元器件、平板电器元器件关键材料,以及石墨烯、碳化硅、新型电路基材、电子浆料、封装材料、透明电极导电材料、电子级磷酸,高纯三氯氧磷、钛酸钡等电子功能材料;高纯镓、氮化镓、砷化镓、β-FeSi2等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以及PTC、NTC陶瓷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电子电器产品限用物质替代材料等
七、有色金属
1.铝产业。航空用铝、轨道交通用铝、通讯及3C用铝合金、汽车轻量化和包装用铝合金、缸体、缸盖用铝合金、高强度铝合金等铝深加工产品
2.钛产业。航空航天、船舶和医疗等领域钛及钛合金产品
3.黄金。黄金制品及深加工
4.镁产业。耐腐蚀、高强度、高韧性镁铝合金产品
5.伴生金、银等贵金属回收,赤泥提取镓、钪、钒、铁等有价金属
八、钢铁
1.钢铁。汽车、建筑和机械用高强度钢、钎钢,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高性能基础件用特殊钢棒线材、高品质特钢锻轧材等;数控机床、机器人、造船、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用钢;预应力钢丝、钢绳、焊网(丝)等钢材深加工产品
2.铁合金。高纯铁合金,锰铝、硅铝钡合金等高档次复合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片等系列产品
3.金属锰。金属锰粉、四氧化三锰等深加工产品;锰镁、硅锰、锰铝、锰铁、锰氮等锰基合金;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精细硫酸锰等锰基电池新材料产品;锰盐精细化工
九、建材
1.石材。石材精深加工
2.建筑陶瓷。高档、环保、节能建筑陶瓷
3.塑料化学建材、型材及门窗。耐老化、高性能、环保塑料管材及型材,铝及铝塑复合型材、板材等
4.玻璃及制品。优质浮法玻璃及Low-E等玻璃深加工制品
5.竹木建材制品。竹木深加工、民族特色新型木结构房屋、竹塑、木塑等生物质建材产品
6.水泥制品。特种水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和产业废弃物,高性能混凝土及外加剂,透水混凝土、保温砂浆等功能型混凝土,透水砖、PC构件、地下管廊等制品
7.新型墙材。新型保温、节能、绿色墙体和屋面材料
8.建筑涂料。环保型水性涂料及隔热、防火等功能型涂料
9.防水材料。高耐候性多功能防水材料及密封、粘结材料
10.非金属矿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精品砂石骨料、高性能不定型耐火材料、硅酸铝纤维、玄武岩连续纤维制品等建筑材料及其原料
11.集成配套产品。整体厨卫、集成墙体和屋面、建筑五金、家装材料、新风系统等
十、食品
1.酒。名优白酒、啤酒、果酒
2.天然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生产
3.茶。茶及茶叶精深加工
4.调味品及发酵品。山区特色资源与民族风味的纯天然调味品,新型调味品、复合调料、方便调味品、发酵制品等
5.肉制品。禽畜和特色肉制品加工,低温制品、生物发酵制品、低脂制品、多风味制品等
6.粮食。大米、玉米、杂粮等粮食的加工与开发,马铃薯及薯类多元化主食产品加工与开发等
7.植物油。山地特色资源的食用植物油加工
8.果蔬食品。山地特色资源的果蔬食品加工,新型果蔬产品等
9.软饮料。山地特色资源的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果渣、茶渣、茶废弃物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10.乳制品。高品质乳制品,乳饮料、乳蛋白、乳糖等功能性产品
十一、轻工
1.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旅游商品。民族工艺品、民族刺绣、民族纺织等
2.纺织服装及服饰
3.高档纺织面料
4.产业用纺织品。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
5.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纸、高档文化用纸
6.高档竹木家具制造
7.高效照明产品、新型LED照明应用产品
8.电池制造。锂二硫化铁、锂亚硫酰氯等新型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管式等)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
9.包装制品。医药、食品、商业及日用等的包装制品
10.皮箱、包(袋)、服装、手套及皮装饰制品,羽绒制品
11.制鞋及辅料配件
十二、生产性服务业
1.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等专业技术服务
2.工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
3.信息、现代金融、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等服务
4.节能与环保服务。节能、环境与污染治理服务,回收与利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