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

2017-10-10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城区各街道、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武政办发〔217〕193号),推进我区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零售创新转型,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促进实体零售降成本、增效益,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变化趋势,进一步提升我区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实体零售业发展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2.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坚持供需匹配,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加快培育产业体系,提高供给商品品质,完善商贸流通渠道,提升消费服务环境,增加实体零售业有效供给,推动零售业多层次、多业态发展。

3.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立足现有产业、科技和市场基础,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以信息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区域发展布局。吸引东部地区商业设施富余地区的企业利用资本、品牌和技术优势向我区转移,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商贸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同发展。

1.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充分发挥我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和商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加快万嘉汇·台湾士林不夜城、天马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度,提升红星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运营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加强区、乡、村三级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形成沟通城乡、便民利民的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2.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便民市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发展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建设和改造消费品市场、城区超市及配送中心、乡镇超市、农家店,构建安全、便捷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城乡商业新网络。围绕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乡镇,农家店和村级综合商贸服务社覆盖到行政村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区乡流通网络建设。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配送为核心,支持商务、供销、邮政快递、新闻出版等领域龙头企业向农村拓展服务网络。

3.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社区商业网点,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良好的区域性网络。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市房管局、区文广局、区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加快业态结构升级。坚持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淘汰落后与培育新动能并举,引导有序退出,加快创新调整,推动连锁化、品牌化企业进入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1.推动优势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提高流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引导业态雷同、功能重叠、市场饱和度较高的购物中心、百货店、家居市场等业态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圈。引导优势零售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和资产重组,形成若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零售集团。按照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的要求,发展红星时代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引导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转型,进一步优化业态配置,完善服务设施,形成商品+服务并重的模式,满足居民既购物又休闲的一站式服务需求。鼓励购物中心向主题化、精品化、时尚化、生活配套、娱乐休闲等多方向、多层次发展。

2.鼓励小微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各小微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经营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业态转变。推动中小百货、专业店、专卖店向高端型、主题型转变,差异化发展。鼓励品牌专卖店通过创意改造,升级为旗舰店、品牌之家、沙龙等高端定制业态,加强与顾客互动,增加服务附加值。

3.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重点支持引导我区华联、嘉玲、宏达、惠丰、益民等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采取直营、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整合社区分散商业网点,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标准化程度高的社区连锁便利店、连锁超市和生鲜蔬菜肉食店,便利社区居民生活消费。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采取直营、合资合作等形式拓展社区经营网点。加强与电商、物流、金融、电信、市政等对接,发挥终端网点优势,拓展便民增值服务。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食药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优化商品供给结构。引导企业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种,在兼顾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同时,适应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着力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商品品种。

1.加强品牌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性强的大型骨干商贸企业,推进农村新型流通主体发展。推进工贸结合、农贸结合,支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牌。发挥莫高、黄羊河、皇台、武九等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消费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甘肃省著名商标。积极开展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全国行网上行进名店等供需对接活动,加快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

2.丰富产品供给。引导实体零售企业细分消费群体,紧跟时代潮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按照不同群体的消费特点,不同时期的消费热点组织商品经营,依据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商品结构。积极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行商品结构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商品组合。做好季节性商品的结构调整工作,努力开发应季产品,扩大应季商品的经营面积和比重。采用差异化经营策略,倡导错位经营、特色经营、开发自有商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3.加强质量监管。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重要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产品及服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

牵头单位:区质监局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农牧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工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加快经营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变革,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强化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快商业模式转型。逐步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传统经营模式,从注重品牌引进转为适应消费自主权、个性化店铺、差异化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品牌导向向模式导向转型,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消费体验,扩大即兴消费。探索自有品牌+买手业务+场景化销售的全新商业模式,加大专业人才引进,打造高质量的买手团队,创建成熟完整的供应链,克服商场千店一面、价格虚高、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2.提高自主经营比重。推动实体零售企业由以经营场地为主向以经营商品为主转型,转变联营扣点等传统经营模式,提高自营商品比例,深度参与供给侧商品制造环节、流通环节,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从零售商向零售制造商、经销商转型。加强产销衔接,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提升利润空间,丰富经营特色。开展自采自营、独家代理等模式,增强零售企业对商品购销渠道和品牌价格的控制力。

3.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营管理数据化、激励机制市场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培育发展一批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服务的社会化配送中心,应用无线射频、智能标签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高配送中心分拣效率,加强零售企业商品库存管理与第三方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发展城乡共同配送和统一配送,为零售企业提供精准、快速、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

4.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引导实体零售龙头企业向集采购、物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发展,鼓励实体零售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发展生产制造基地,建设自有物流配送体系,增强供应链管控能力。支持实体零售企业构建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新型零供关系,提高供应链管控能力和资源整合、运营协同能力,有效发挥供应链协同优势。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鼓励组织形式创新。鼓励连锁经营创新发展,改变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发展质量。鼓励特许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拓展,着力提高特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发展直营连锁、特许经营。结合我区实际,支持万嘉国际广场、武威红星时代广场、武威昊天农产品市场、武威新圣园家居汇展中心、北京华联等大型流通企业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和物流配送为依托,积极发展直营连锁。改变以门店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方式,鼓励餐饮、零售、批发企业、食品加工、房屋中介、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发展特许、连锁经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发展质量。鼓励特许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拓展,着力提高特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探索和引导发展自愿连锁,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集中采购分销平台,整合采购、配送和服务资源,带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鼓励中小实体店特别是连锁便利店,完善便利服务体系。

2.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增强物流协同服务能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物流成本。按照商务部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基本要求,深入推进物流标准化和智慧物流企业试点工作,扩大示范影响,全面推动托盘标准化等技术标准在全区商贸物流领域的普及应用。引导物流企业加快延伸服务链条,提供供应链增值服务。加强城市配送网络优化和管理提升,开拓城市社区物流和农村城镇物流服务,建立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城乡配送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食药局、区交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六)引导服务体验创新。引导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趋势,弘扬诚信服务,推广精细服务,提高服务技能,延伸服务链条,规范服务流程。支持企业开展服务设施人性化、智能化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无线网络、移动支付、自助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1.提升服务体验。鼓励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拓展全渠道营销。引导实体零售企业增强展示展销功能,优化商场布局,改善购物环境,倡导设立商品展示区、顾客品尝区、服务专区等,加强与顾客交流互动,促进精细营销服务。做精做深体验消费,提升顾客满意度。鼓励企业创新开展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知识讲座、设计咨询、个性定制等服务活动和主题营销活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和活动品牌,增强消费粘性,提高顾客忠诚度。

2.拓展增值服务。与电子商务、物流、移动、金融等加强对接。完善无线网络、移动支付、自助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高便利化服务质量水平。大力推广普及甘肃一卡通,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现有支付平台开展支付合作,拓展增值服务。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七)促进消费模式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着力发展绿色物流。

1.倡导绿色消费。引导零售企业优先采购、销售节能环保、易于循环利用商品,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推动绿色商场创建,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加强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改造,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技术设备,抑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和商品过度包装。

2.发展绿色物流。发展绿色物流配送,支持企业建设节能型仓储设施,推广应用新能源运输工具,促进配送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及循环共用。发展旧货流通,推动二手商品和库存积压商品销售。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八)鼓励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进互联网+流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1.大力推进互联网+流通。引导区内传统流通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改造建设消费体验示范中心,发展体验式消费业态,增强实体店体验式全程式服务能力。通过发展连锁经营、采购联盟等多种组织形式降本增效,提高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能力。

2.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环境。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可在5年内保持土地原用途、权利类型不变,5年期满后确需办理变更手续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3.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平台。深入推进凉州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快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京东中国特产·武威馆电子商务线下特色展示馆运营水平。鼓励苏宁云商等具有本地结算功能的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特色农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宣传、推广、销售,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陆港管委会

(九)推动多领域协同互促。发展设施高效智能、功能便利完备、信息互联互通的智慧商圈,推动双创发展。充分发挥我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零售企业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会展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跨行业联动。

1.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智慧商圈,建设商圈智能物联网、商圈网和信息服务中心、中小商户融资服务中心等,完善智能交通、客流疏导、信息推送、移动支付、消费互动、物流配送智能快件(包裹)箱等功能,促进业态功能互补、客户资源共享、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拓展众创空间。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鼓励包容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拓展产品和服务消费新空间新领域,扩大社会灵活就业。支持发展协同经济新模式,通过众创、众包、众扶等多种形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建立上下游企业、创业者之间的垂直纵深与横向一体化协作关系,提升社会化协作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力发展流通创新基地,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业创新提供集群注册、办公场地、基础通信、运营指导、人才培训、渠道推广、信贷融资等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

3.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宣传我区历史文化,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协助市委、市政府举办好凉州文化论坛,深入挖掘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葡萄酒文化、佛教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开发一批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举办好凉州民间文艺大赛等品牌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会展业,用好中国葡萄酒城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现有节会,打造一批新的特色型专业展会。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商务会展中心、专业市场和餐饮一条街,举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商务会展活动。推动我区零售业与文化、旅游、会展业快速整合发展,实现跨行业联动。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执法局、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文广局、区旅游局、区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陆港管委会

(十)促进内外贸一体互补。进一步提高零售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引入资本、技术、管理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完善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支撑,优化过境通关、外汇结算等关键环节,提升跨境贸易规模。

1.创建融合发展平台。引导和促进内贸企业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培育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贸主体和市场,促进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合理配置、两个市场互为补充。抓好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陆港中心区建设,完善物流仓储和基础设施,提升口岸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快武威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和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2.发展跨境电商。建立健全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支撑体系,改进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扩大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口规模。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跨境电商企业,依托重点出口产品基地打造跨境电商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扩大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跨境电商全球直购体验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跨境电商全球直购体验中心、保税商品展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创客中心。充分利用甘肃省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甘肃产品海外仓储分拨中心等境外营销网络,鼓励我区特色产品进驻,建立符合我区外贸出口发展的跨国连锁经营网络。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陆港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考虑城乡人口规模和生产生活需求,认真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做到商业网点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推动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城市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实施听证论证,确保合理有序发展。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占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的规定,加强商业设施配套,利用公有闲置物业或以回购廉租方式保障老旧社区基本商业业态用房需求。引导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支持建设公开、透明的商铺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供需双方直接对接,鼓励以市场化方式盘活现有商业设施资源,减少公有产权商铺转租行为,有效降低商铺租金。

责任单位:区国土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交通局、区环保局、区规划分局、区住建局

(二)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目录,不断优化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建设更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为连锁企业、零售企业和快递企业登记注册提供便利服务。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连锁企业设立非企业法人门店和配送中心设置障碍。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食品经营相关管理规定。连锁企业从事出版物等零售业务,其非企业法人直营门店可直接凭企业总部获取的许可文件复印件到门店所在地主管部门备案。放宽对临街店铺装潢装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内装修改造审批程序。在保障公共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对户外营销活动的限制。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制度,为企业发展夜间配送、共同配送创造条件。

责任单位:区工商局、区食药局、区执法局、区交通局

(三)促进公平竞争。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维护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完善市场监管手段,加快构建生产与流通领域协同、线上与线下一体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强化网络交易平台责任义务的落实,指导和督促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和登记,形成共治监管格局。依法禁止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依法打击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开展商务领域市场主体获得行政许可、经营资质、备案、奖励、处罚等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归集,加快商务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以及强制退出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平台主导的企业综合信用评价和以第三方机构为主导的企业专业信用评价机制。

责任单位:区工商局、区商务局

(四)不断完善公共管理服务。贯彻落实国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实体零售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鼓励行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流通企业深入挖掘和研发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商业基础技术应用服务。加强零售业统计监测和运行分析工作,密切关注商品流通领域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及时纳入统计系统,健全零售业统计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应用提供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加强对零售业区域结构、业态结构、商品结构、规模结构、网上零售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建立健全行业内、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型、复合型零售业人才,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性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加大零售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相关人才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委网信办、区统计局、区人社局

(五)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按照《武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要求,营造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落实好总分支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相关规定,以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支持政策。对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按照政策规定申报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落实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零售企业使用冠名发票、卷式发票,大力推广电子发票。继续推进电价、刷卡费定价机制改革,尽快研究出台支持商贸实体企业发展的电价政策,降低企业资源要素成本。全面清理规范商贸物流行业收费,对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实施普遍性降标,总体降幅3%左右。全面落实绿色通道等减免通行费政策。降低融资收费标准,将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工作成效,纳入银行年度考核和监管评级的重要内容,激励金融机构尽可能降低补偿成本性收费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水平。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发改局、区交通局、区政府金融办

(六)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对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予以支持。用好市级各类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区级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入。落实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推进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贷款投放工作。积极稳妥扩大消费信贷,支持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在线支付业务需求。推广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分期分段还款方式创新,优化小微企业续贷流程,降低转贷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纳税信用贷业务,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的作用,降低担保费率,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规范金融机构收费行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政府金融办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部门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区商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综合运用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重大情况及时报区政府。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17年1月1日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