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群团工作改革方案》及《晋城市城区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共青团晋城市城区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晋城市城区妇联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员队伍,在全区广大职工群体中开展网上引导和动员、培育晋城好网民,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工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1、积极联系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立足工会组织职能定位,重点联系和引导文化体育、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经济技术等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在工作场所固定、人员相对稳定、具备建会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单独或联合建立工会组织;将人员场所不固定、开展活动分散灵活的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采取工作指导、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2、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坚持“依靠职工群众办工会”,建立健全深化“三双”,落实会员“四权”的工作机制,开放办会、开门办会。
建立健全“与职工交朋友”的联系制度。建立工会领导机关和工会干部“六个五”工作制度,普遍推行“五联系”,努力做到“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帮”“五必促”,实现“五个在一线”。建立工会机关干部下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推行基层联系点和联系对象评议制,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评价、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以职工为本”的工作机制。建立职工群众需求定期调查制度,分期研判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共性需求和特殊职工群体存在的普遍问题,自下而上确定工作任务。建立职工群众诉求反馈回应制度,对职工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事抓紧办,对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反映。探索建立依靠职工群众推进工作制度,组织活动请职工群众一起设计、共同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群众一起评议。支持基层工会建立职工志愿者服务组织,吸引有爱心有专长的职工群众参与到服务职工的活动中来。
建立健全“以职工为主”的活动方式。以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活动,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建立健全对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可量化、可考核的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按照职工“生物钟”调整作息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职工预约制,服务跟着职工走。推行菜单式、项目式服务,着力在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等领域满足职工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对工会所属服务阵地实施免费性、开放式管理模式,为职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发挥职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推行职工服务普惠化。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在重点区域、特殊行业、关键岗位推广设置“妈咪小屋”等职工服务点,认真做好职工书屋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
建立健全职工评价工会工作体系。广泛开展“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当职工信赖娘家人”活动。改进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依托网络新媒体、第三方测评等手段,增加工会机关和工会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满意度测评结果的比重。在基层工会推行会务公开制度、会员评家制度、工会主席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让职工会员更好地参与、监督工会工作。
健全运行机制
坚持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真心诚意为基层、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13、建立完善维稳维权机制。密切关注社会转型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职工权益问题,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转岗安置和就业培训等工作。突出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扎实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向比较集中的镇扩展。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和职工法律援助制度,推动工会法律援助无偿服务、应援尽援,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反映和引导职工诉求,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职工协商民主机制。推动健全和落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在公司制企业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拓展职工服务中心和站点服务功能,推动政策帮扶、制度保障,扩大服务范围和对象,扎实做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大病互助等工作,真正做到精准帮扶。
14、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做强工会工作品牌。广泛开展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劳动竞赛、企事业单位“五小”竞赛,提高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做实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大国工匠、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一批有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支持和鼓励各基层工会努力打造职工欢迎、富有成效、体现特色的工作品牌。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健全体现工会工作成效、上下有机衔接的工会组织表彰管理办法。继续提高基层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在劳模评选中的比例,通过劳动竞赛发现、培养、评选和使用劳模。搭建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劳模宣传平台,影响和带动更多职工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工人阶级先进性。
构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依托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和多媒体手段,促进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运用创新工作室、创新示范岗等载体,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职工群众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实践。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运用新媒体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打造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
15、做实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实施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将建筑项目、物流业、家庭服务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域作为重点,创新建会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以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拿不到工资找工会”专项行动为着力点,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等违法事件的调处参与和法律援助力度,推动建立与有关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重点维护农民工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等权益,实现农民工入会数量和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强化综合保障
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依规依章程开展工会工作有机统一,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6、加强工会党组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市总工会的决策部署,健全区总工会党组向区委和市总工会请示、报告重要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群团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促进解决问题,抓好工作落实。推动落实工会组织主要负责人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议的有关议题、参与或列席同级党委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反映工会主张和职工意愿。区总工会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述责述纪述廉述法制度,推行工会干部任前廉洁审查制度、任前谈话制度,在工会干部日常培训中安排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具有工会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
17、规范落实双重领导制度。坚持工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双重领导体制。区总工会在工会工作重大部署、工会组织换届选举、工会领导干部配备、工会干部交流推荐等方面,积极协助区委做好协管工作。依法依规依章程加强对下级工会的领导,建立健全区总工会定期听取镇、各基层工会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的制度,形成各基层工会之间协同联动、运转有序的机制。
18、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职工群众身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教育管理机关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
19、强化工会经费支持保障。健全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加大经费向镇、基层工会倾斜力度,在工会维权、职工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职工之家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把更多的经费直接用于基层和职工群众。依法足额收缴工会经费,健全工会经费税务代收机制;落实《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财政集中划拨的通知》,健全财政划拨工会经费机制。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和管理工会经费,加强纪检监督和经费审查审计监督。
四、方法步骤
进行动员部署
区总工会根据本方案分解工作要点,制定相关配套细则,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确定各项改革措施的责任人和牵头部室,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议。成立改革工作领导组,10月中旬前完成制定改革方案和工作动员部署。
认真组织实施
区总工会结合自身改革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强化责任分解和落实,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稳妥有效推进落实工会改革工作。
强化监督落实
为确保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总工会成立改革工作督导组,全程督导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重点对改革方案及各项配套制度细则的制定、按照比例配备人员、按期完成改革工作的督导落实。
五、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区总工会成立改革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区总工会机关改革工作。工作推进中,要准确摸清基层工作实情,实时把握改革动态,定期研究、认真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事项,整体推进工会改革工作进度。
明确工作要求
区总工会要把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区总工会改革进度要求,把握改革工作重点,倒排改革工作时限,快速行动,敢闯敢试,结合实际,积极稳妥有效推进改革工作。区总工会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汇报改革工作落实情况,主动沟通协调解决改革具体事项,依法有序推进全区工会改革各项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
区总工会要加强改革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工会干部进一步深化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投入全区工会改革实践。要积极发挥电视台、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的作用,做好改革正面解读宣传工作,积极回应职工群众关心、社会大众关切的问题,在全区营造推进工会改革、服务职工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率先发展、打造首善城区”做出更大贡献。
共青团晋城市城区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统一部署,对照《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和《共青团晋城市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城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党的群团工作以及省、市、区党代会的统一部署,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三统一”的基本特征和“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特别是脱离青年的突出问题,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区委确立的“实现率先发展,打造首善城区”战略部署发挥生力军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政治方向;坚持立足根本、围绕时代主题;坚持服务青年、直接联系青年;坚持问题导向、有效改进作风;坚持加强基层、支持基层创新。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全面改革团区委的组织设置、团员团干部队伍、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通过改革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更好团结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更好肩负起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二、改革措施
改革团的组织设置
1.完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
增强团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代表性。在团的领导机构中保证基层群众代表的合理比例,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保持团的代表大会、团区委委员会、团区委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代表的比例分别不低于80%、50%、25%。
发挥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功能。建立健全代表大会发言制度,建立健全团区委委员会向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制度,建立团代表走访团员青年制度,增强团代表对普通团员青年的联系和服务,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全委会委员议事建言机制,建立委员重点发言制度、委员提案制度,促进委员更好代表和反映团员青年意见。常委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1次,会议情况应及时通报。建立向团员青年征求意见、邀请专业人士列席会议等制度,强化常委会对区委、团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对团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2.完善团区委机关设置和职能
完善机关部门设置。按照“完善职能、整合力量、提高效率”的原则,参照上级团组织机关部门设置,结合城区共青团工作实际,着眼于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能力,完善机关部门设置。
为了发挥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继续设立办公室。主要负责团区委机关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负责团区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纪律检查工作;协调机关各部门的工作;督促检查团区委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全区团的重点工作考核;负责机关的文秘、信息、信访、保密、档案和接待工作;指导直属单位政务工作和全区共青团青少年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应团市委办公室。
针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任务繁重、缺乏统筹的现实,并全面统筹学校共青团的各项工作,继续设立组织学校部。组织工作层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团要求,形成重心下移、狠抓基层、支持基层的工作格局。主要负责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推动团的基层阵地建设和基层组织信息化工作;统筹团内评选表彰;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工作;负责机关党建工作。学校工作层面,形成全团带队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在校学生的帮扶助教工作。主要负责研究指导全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收集和反映青少年呼声和普遍性利益诉求;承担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办公室、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心理等咨询帮助;推动全区青少年普法宣传和安全自护教育。对应团市委组织部、学校部。
为适应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并深刻影响青年的现实,大力加强网络新媒体引导和舆论斗争工作,优化宣传部职能,继续设立宣传部。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承担新媒体建设工作;承担网络舆论引导、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抓好全区团的宣传队伍建设。对应团市委宣传部。
为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青年流动性增强的现实,加强对共青团服务青年和促进青年发展工作的统筹,成立青年发展部。主要负责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争取、资源整合及服务青年重点项目的推动;建立和完善青年服务体系;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创优和青年职业文明素养培养、技能培训提升等工作。同时,承担全区各族各界青年、台港澳青年代表人士、青年留学人员代表人士、青年科技工作者、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少数民族青年代表人士的统一团结工作;负责区青联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开展对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青年社团组织的联系、服务、引导和管理工作;指导建设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指导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应团市委青年发展部、统战部。
改革后团区委共设4个部,分别是:办公室、组织学校部、宣传部、青年发展部。
加强团属事业单位工作。保留晋城市城区青少年信息中心,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全区青少年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负责青少年来信来访工作和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咨询工作。
3.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
构建综合交织的网络组织体系。以规范化建设和提升活力为重点,加强传统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城乡区域化团建,发挥镇联系服务青年“枢纽”作用,在街道普遍建设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在北石店镇把现有直属团组织活跃起来,充分整合区域内各方面资源,统筹安排区域内的各类团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改革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的组织建设,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园区建团、驻外团组织建设为模式,下大力气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团的建设。高度关注青年“8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和生活空间,积极推进社区建团、楼宇建团、青年兴趣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方式,建立灵活的组织体系。
强化学校共青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建立常态化团教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成立区级教育团工委。注重加强学校团建工作,推动学校团组织按期换届,逐步推行学校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发挥学生会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校园学生社团的引导,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学校共青团“众创众筹众评”工作制度,通过线上线下机制和渠道,使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开展、评价全过程。
巩固提升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建立培育孵化机制,在关键领域、重要群体中培育共青团直接领导的青年社会组织。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按照“自己建、联合建”要求,推动各级团组织建立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在具备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直接服务青年群体的作用,拓展团的组织网络和工作覆盖面。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骨干的定期联系、培训交流、项目合作。在区青联中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依托青联组织开展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与服务。健全青年社会组织数据库,并按照社会功能进行分类登记。通过“青年之声”青年社会组织服务联盟,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建立与青年社会组织日常联络和反馈机制,实现青年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全覆盖。
增强基层工作力量。突出基层导向,保证区级团委基本工作力量,在人员编制范围内足额配备到位。镇团委至少配备1名专职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选拔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干部、青年志愿者、“两新组织”管理人员、青年社团骨干担任副书记或委员,确保有人干事、有人负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团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必须设立团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团组织负责人,建团工作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团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根据青年和团员的实际情况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确保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建立“团干部+青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队伍,到2020年努力建成100人的社工队伍。
改革团员团干部队伍
1.加强团员队伍建设
严格团员发展。联系实际规划团员发展,严把团员入口关。统筹团员发展规划,2年内将初、高中阶段毕业班团青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到2025年,努力将全区总体团青比例降到30%以内。团员发展必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作为考察重点,把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依据,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随意发展。团员发展工作要与团员注册志愿者、团员志愿服务工作同步推进。认真履行全团带队职责,做好共青团、少先队的组织衔接,改进团前教育和推优入团工作,年满13周岁特别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入团并保留队籍。严格入团程序,推广在支部大会讨论接受团员时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强化入团仪式教育,切实增强团员责任感和使命感。
严格团员管理。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经常性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严肃团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严肃团的纪律,按照团章相关规定,对违反团章规定的团员及时处理。做好日常团务工作,认真执行团中央关于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每年就基层团组织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情况要向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进行通报公示。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遵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突出“知青少年、懂青少年、爱青少年”,按照拓宽来源渠道、专挂兼相结合、实施分类管理、保持适度稳定的基本思路,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建设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符合共青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干部选任注重人岗相适,不搞年龄层层递减。挂职、兼职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选任,在机关所任职务从工作需要出发,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
团区委书记班子在现有1正2副专职职数基础上配备挂职、兼职副书记,挂职、兼职人数不少于专职人数。机关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挂职、兼职干部。镇、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进行。
保留专职干部作为团的工作骨干力量,应注重专业化建设,保持适度稳定,有志于青年工作的部分干部可以长期保留。从严选拔专职干部,注重面向基层,从具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基层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层团干部、新兴青年群体等各领域优秀青年党员团员中选任。
挂职干部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互联网企业等领域选拔,全面参与机关日常工作。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任期原则上为1年。
兼职干部注重从有议事能力的先进青年典型、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中选拔,平时在原单位工作,主要在重要事项决策和推动重大工作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兼职干部任期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
团区委班子挂职、兼职人员的选拔应由团区委根据工作需要提出人选建议,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后,办理任职手续。任职期满后由团区委同组织部门共同考核,作为其返回原派出单位后安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机关挂职、兼职人员由团区委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建议人选,经党组研究同意后办理任职手续。任职期满进行考核,作为其返回派出单位后安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改进团干部的轮岗、转岗、交流制度。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将专职团干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双向交流以及团的机关工作人员与基层团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化,帮助团干部积累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系统青年群众工作经验。在区委领导下,合理规划团干部成长,积极推动区委组织部门制定团干部协管工作办法,共同建立团的中层以上干部的转岗推荐机制,兼顾团干部的专长特点、能力素质、任职经历等因素,合理安排推荐团干部转岗。保证团组织必要的工作力量,团的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及时配齐。
严格团干部考核监督机制。坚持从严管理,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团组织的核心任务不同,以及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的工作职责不同,建立更加科学的团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团内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工作督导考核,特别是增加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评价权重。推行团干部履职情况、年度工作情况、重点工作情况“双通报”制度,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把密切联系青年作为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切实改进团干部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主题读书班等制度,使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成长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锻炼成长。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深化“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基层联系点、结对帮扶困难团员等工作,引导机关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中去。发挥好团区委党组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三严三实”标准要求团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严守党的纪律。继承和发扬“朝气蓬勃、敢于担当”“开风气之先”等共青团历经时代、实践、群众考验而形成的优良团风,坚决抵制“为官不为”,在共青团改革攻坚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改革团的工作模式
下沉基层常态化。坚决克服“机关化”、脱离青年等问题,推动机关干部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深入青年、凝聚青年。健全完善“4+1”“1+100”工作机制,即每名专职团干部每周拿出1个工作日,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实现每周在机关工作4天、在基层工作1天;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25名左右普通青年。鼓励干部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等“8小时之外”的时间开展工作。加强对到基层报到团干部的工作支持、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坚决防止形式主义。
组织动员扁平化。坚决克服“行政化”问题,坚持以青年为本,组织活动请青年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青年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青年一起评议,努力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定期召开青年群众代表会议、青年恳谈会、工作通报会等,并且通过“两微一端”等方式广泛收集征求青年意见建议,充分了解青年诉求。开展直接服务基层的工作项目,将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实行青年评议工作制度,依托网络新媒体、第三方测评等手段,拓宽评议渠道。
开展工作项目化。作为部门分工制的必要补充,针对区委部署的重要任务、涉及多个战线的重要工作及阶段性重点项目等,组建若干项目工作组,对照团市委“6+X”工作格局开展工作。由团区委党组领导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项目工作组成员由专职、挂职、兼职干部共同组成。建立符合项目工作组特点的工作运行和考核评价机制。
服务青年专业化。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青少年校外教育、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外事、青年婚恋等领域,积极承接适合共青团组织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对于专业性要求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向社会公开购买。
改革团的工作内容
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政治性作为共青团的灵魂,把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共青团的生命,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坚持寓教于乐、实践育人、典型引领,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团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新开展“绿色环保梦、蓝色科技梦、红色报国梦、金色童年梦”系列活动,推动中国梦实现生活化、有形化、具体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少先队基础性地位、中学中职共青团源头性地位,普遍开展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并确保课时,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格局。建立全区共青团重点工作思想政治引领作用评价机制,注重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上级评价与青年评价等相结合,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坚决防止“娱乐化”现象。
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紧紧围绕区委“实现率先发展,打造首善城区”战略部署,把握促进青年创业创新创优这个主攻方向,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挥生力军作用。着力构建具有城区共青团特色的“青创+”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创业大赛、青创空间、青创小贷等工作,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人才、市场、圈子、导师、项目”等基础性、专业性服务,打通服务青年创业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制度化发展,在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设。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青年对外交流,拓宽青年视野,助推“开放城区”建设。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文明建设,深化青年技术创新小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等传统品牌,紧扣时代变化和青年特点,不断赋予传统品牌新的内涵,引领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提高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建立完善服务青年的制度设计,推动出台普惠性青年服务政策。加强“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青创空间、实践教育基地、七彩小屋等各类服务平台纳入“青年之家”品牌体系,统一名称、统一标识。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坚持服务为先,指导和推动各级团组织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未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青年企业家、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新媒体从业青年、青年教师、归国留学青年、下岗失业青年等群体的思想引导、诉求表达、组织吸纳等工作。更加关注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新兴群体。建立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城乡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困难青少年群体的工作项目和长效机制。构建“大权益”工作格局,明确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对象和权责边界,更好发挥党委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落实晋城市《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列入全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坚持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改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与人大、政协、党政部门、司法机关、社会有关方面建立机制化联系。
集中力量推进共青团用网、占网、建网工作。积极构建“共青团+互联网”格局,由区财政设立共青团网络工作专项经费。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打造网络舆论引导、“青年之声”与“智慧团建”三位一体,责任网、服务网、团建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大力推行“智慧团建”,建设网上团员管理体系,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格化。加强“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将团的各类工作活动纳入“青年之声”工作链条,推动线上线下工作的深度融合对接,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团的各级组织在网上落户,团的工作职能在网上得到发挥,及时倾听、回应和反映青年诉求。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统筹建好共青团网络评论员、网络宣传员、网络文明志愿者3支队伍,建立管理、培训、激励和评价机制,在网上持续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地开展舆论斗争。组建城区共青团网络智库,加强对全区网络“意见领袖”的联系和动员。深入实施“城区青年网络文化行动”,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三、改革保障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落实好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青年工作会议制度。对于重大事项,各级团组织应当及时向当地党组织和上级团委请示报告。推动把团建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并占一定比重。建立区级抓落实的督导机制,联合区委组织部门,对各级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推动落实各级团委党员主要负责人作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和党章中“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的规定。重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和推荐青年人才中的作用,明确形成团员入党需听取所在团组织意见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同级党组织管理为主、上级团组织协助管理的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组织在团的重要工作部署、组织换届、干部选拔配备、干部推荐输送等方面,要加强与上级团组织的充分沟通协商;上级团组织应协助同级党组织对协管范围内事项进行管理,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健全政府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区政府成立青少年议事协调机构,健全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并推动青年群众工作列入各类干部培训课程。推动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基层群团组织工作和服务阵地共建共享。规范团组织资产管理使用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任意调拨团组织资产。推动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根据本地常住青少年人数安排各级团组织工作预算并建立科学的动态增长机制。对共青团组织参与和承接的社会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核拨必要的经费。对上级共青团组织下拨专项活动经费要求配套的,本级财政应给予支持。中等学校团委的日常工作经费要按照在校生每年人均不少于10元的标准从学校的公用经费中列支。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在1000名以上的,每月应不低于每人2元;1000名以下的,每月应不低于每人3元;500名以下的,每月应不低于每人5元。
四、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直接领导下,在团市委指导下,团区委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
把握推进节奏。团区委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实施细则,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各项改革措施的责任人、牵头单位和时间进度。继续做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网上共青团”工程、团干部作风改革和挂、兼职副书记制度及工作模式改革等已落实的改革措施。2017年底,完成团区委机关机构设置、工作模式改革等工作。
明确工作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改革认识、增强改革动力,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做好正面解读宣传,主动回应团员青年和社会关切,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氛围。要稳妥有序推进,对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主动沟通协调,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有力展开。要发挥导向作用,以团区委改革为牵引,加强统筹指导,带动各级、各领域共青团在党组织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谋划改革、推进改革,同步推动青联、学联和少先队改革。要强化督导落实,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努力推动共青团事业开创新局面。
晋城市城区妇联改革实施方案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群团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妇联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六个坚持”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妇女运动时代主题,牢牢把握妇联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中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妇联组织和工作改革创新,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把政治性作为妇联组织的灵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实履行妇联组织政治任务,坚守妇联工作政治标准,把党的意志主张和党对妇女群众的关怀具体而深入地落实到联系服务妇女的各项工作中。
坚持先进引领。把先进性作为履行妇联组织职责使命的重要着力点,承担好组织动员妇女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引领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创新组织妇女、宣传妇女、教育妇女、引导妇女工作,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妇女为本。把群众性作为妇联组织和工作的根本特点,坚持联系和服务妇女的工作生命线,把握妇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更多关心关注关爱普通妇女群众,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长效机制,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妇女群众信赖依靠的“妇女之家”,使妇联干部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的贴心“娘家人”。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妇联组织和工作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问题及表现,切实解决有的妇联干部群众意识不够强、与妇女群众感情不够深、做妇女群众工作本领不够高;妇联基层组织覆盖不全、基层工作力量不足;有些工作不接地气,有的工作习惯用行政化手段推进;妇联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不够;有的工作或活动思想引领作用不够,存在封闭运行、自娱自乐等脱离群众现象问题。
目标要求
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牢牢把握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在调整优化职能、切实改进作风、增强发展活力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组织方式、工作方式改革创新,建立完善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紧接地气的载体方式、爱岗敬业的干部队伍,把妇联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团结带领妇女群众为“实现率先发展,打造首善城区”战略目标贡献巾帼力量。
二、改革措施
改进区妇联领导机构人员构成、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
1.增强妇女代表大会和妇联执委会、常委会的广泛性代表性。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在区级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占80%以上、在执委中占40%以上、在常委中占20%以上。镇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执委比例参照执行。提高区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各行各业优秀妇女代表比例。落实完善妇联常委、执委、妇女代表工作制度,增强妇女代表、执委和常委的履职能力。
2.调整优化区妇联机关部门职能。加强对妇联网络和新媒体工作尤其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创新,将组宣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职能剥离到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增加网络和新媒体工作职能。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家庭领域的工作,区妇联将增加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改革后,区妇联机关内设部门3个:办公室和家庭儿童部,组宣网络部,发展权益部。
改革后区妇联直属事业单位设置。
区妇联直属事业单位1个,为晋城市城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
改进干部管理方式
4.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挂职兼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妇联机关干部队伍。
区妇联配备1名挂职副主席。其他职级挂职干部按区妇
联机关干部职数20%的比例配备。由妇联党组根据妇女工作特点和需求提出职位任职条件,在组织部门统筹下,选派体制内外优秀女性到妇联机关挂职,全面参与机关日常工作。
兼职干部注重从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先进妇女典型、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在重要事项决策和重点工作推进时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区、镇妇联班子分别按照专兼职1:3、1:4的比例配备兼职副主席。村妇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副主席。
招募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参与区妇联工作,承担专项任务。
推进妇联干部在妇联系统上下交流,加强各级妇联干部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
提升妇联干部素质和能力。按照区、镇、村分级培训原则,将妇联干部培训纳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确保一个任期内所有妇联干部轮训一遍。加大机关干部实践锻炼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切实增强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经验。
5.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完善和落实好“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长效机制。各级妇联干部要明确基层联系点,注重到工作条件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和社区去,做到
基层组织必访、妇联干部必访、妇女群众必访、困难群体必访“四个必访”。全年科级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少于1个月,对其他机关干部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待妇女群众来访制度,建立区妇联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妇联报到制度,组织机关干部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妇联的工作和活动,增进对基层的了解,与妇女群众交朋友,记好“妇情日记”,了解妇女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帮助妇女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妇女需求调研制度,区妇联每年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妇女需求调研月”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妇女群众需求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成果交流,重大调研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
完善妇联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从区妇联领导班子做起,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带头,建立妇女干部联系群众“1+X”制度,每名专职、兼职和挂职妇联干部联系一定数量的各行各业妇女群众,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和各种方式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反映诉求,提供帮助,凝聚人心。
创新动员妇女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
7.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切实把对妇女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联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持续不断地向广大妇女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我与中国梦”、“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好“女性文化学堂”等载体,注重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
8.创新“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加强妇女创业创新的培训、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妇女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立足本职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创新妇女培训方式和手段,抓住“互联网+”新机遇,实施巾帼电商培育工程,开创线上线下妇女积极创业、踊跃创新的生动局面。
9.创新妇联家庭工作。积极引导妇女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突出“三个注重”,常态化推进城区“最美家庭”系列活动,吸引更多家庭自觉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在党政机关中开展家风建设,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广为传播城区“最美家庭”故事,更好地发挥好家风好家训的道德教化作用。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方式,建设网上家长学校,积极构建覆盖全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能力
10.拓宽妇女有序民主参与渠道。代表妇女积极参与人大、政府和政协各类协商,会同人大、政协有关部门组织代表、委员开展专题执法检查、联合视察调研。推动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切实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作用。推动在城乡社区广泛建立妇女议事会,提高村民代表会议中女性的比例,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
11.创新妇联维权工作。把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群众紧密结合,把履行政治职责与强化维权职能紧密结合,哪里的妇女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妇联组织就要主动作为,及时表明态度、发出声音、采取行动,进一步落实《妇女权益保护法》,切实维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完善集矛盾排查、纠纷调解、法律帮助、关爱帮扶于一体的综合维权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维权站点建设,把妇女权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12.深化特殊困难妇女儿童帮扶工作。创新开展对留守流动困境妇女儿童、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等的关爱帮扶工作,努力为她们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将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向城乡就业困难妇女群体倾斜,推动扩大妇女“两癌”检查和治疗救助覆盖面,推动将困境妇女儿童帮扶等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13.建立依靠妇女群众推进妇联工作的运行方式。创新扁平化工作方式,建立工作恳谈会、工作通报会和工作开放日等制度,通过邀请妇女代表列席妇联工作会议、重点工作在网上开展网络问需问计等形式,扩大让普通妇女群众直接参与妇联工作的渠道,实现组织活动请妇女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妇女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妇女群众一起评议。以妇女群众参与率、满意率、受益率为重点,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妇联工作评估,使妇女群众真实感受到妇联改革的成效,有更多的获得感。
夯实基层组织
14.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在全区全面推开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村妇联设执委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执委不少于1 5人。选好配强村妇联主席,确保lOO%的村妇联主席进“两委”。
加强妇女小组建设,以自然村、村民小组、楼栋、区域等组建网格型妇女小组,以兴趣爱好、劳动生产、技能专长、社会活动等为纽带建立功能型妇女小组,形成“网格型十功能型”的妇联组织“末梢”基本形态。力争实现80%的村民小组和社区网格建立妇女小组。上级党委、政府及妇联组织对妇女小组依法依章开展的妇女活动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
15.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完善镇妇女代表大会制度,加强镇妇联执委会建设。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界限,将镇妇联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镇全区域延伸,形成镇辖区内各单位、各领域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
16.拓展新领域新群体的组织覆盖。在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妇联组织。依托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实现对企业妇女工作的覆盖,在一些不具备条件建组织的区域、领域,积极推进妇联的服务和品牌工作,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和影响力。
17.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妇女人数在10人以上的机关应建立妇委会,少于10人的应成立妇女小组,或者几家单位联合成立妇委会。强化民主党派、工商联妇委会工作,推动在行政直管单位和直属单位比较多的系统成立妇工委。区直机关工委确定专人开展妇女工作。
18.改进团体会员工作。加大吸收发展团体会员的工作力度,把更多服务于妇女儿童家庭、条件成熟的女性社会组织吸收为妇联的团体会员,支持团体会员在各自所联系群众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9.壮大基层工作力量。通过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选聘女大学生村官和妇女社会工作者等方式充实镇、村妇联成员。广泛吸纳辖区内热爱妇女群众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的妇女代表担任妇联兼职副主席、执委。镇选举兼职副主席不少于4名、执委不少于30名。
20.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推动各级妇联将“妇女之家”建设向各领域延伸,切实做到哪里的妇女群众集中,就把“妇女之家”建到哪里,把妇女工作做到哪里。强化“妇女之家”的综合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协商沟通、咨询指导、心理疏导、救助帮扶、文体活动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妇女之家”成为基层民主协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积极培育示范性“妇女之家”,发挥一个“妇女之家”凝聚一批妇女群众的作用。
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推动政府将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1.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主动加强与以女性为主体、服务妇女儿童的社会组织和女性担任法人的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向社会组织购买涉及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女性社会组织中发展志愿者队伍,有效延伸妇联工作手臂。
22.探索基层妇联与其他基层群体组织资源整合、协调发力的服务模式。指导基层妇联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与公共服务部门及其他群团组织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推动区妇联的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增强直接服务妇女儿童的能力。
打造“网上妇女之家”
23.畅通网上联系妇女渠道。树立互联网思维,整合妇联系统网站和新媒体资源,建好“城区妇女网”,用好以“城区妇女联合会”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积极开通微博,形成各级各类平台互联互通、覆盖广泛的妇联网群,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与各行各业妇女群众的广泛联系,增强与妇女群众的黏合度。
24.建设妇联网上工作新平台。实施妇联上网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建设“网上妇女之家”,各级妇联普遍建设网络终端。构建包括法律政策咨询、成长成才辅导、权益问题投诉、创业就业帮扶、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等为一体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联系网、工作网、服务网整体合一的“互联网+妇联”工作新格局,使妇女群众能够便捷地找到“网上妇女之家”,参加妇联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25.主动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培育一支知网懂网用网的妇联干部队伍和妇女网络评论员、妇女网络宣传员、巾帼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完善网上妇女舆情收集研判反馈机制,关注网上动态,了解舆情信息,及时亮剑发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讲好城区妇女儿童发展的精彩故事。
三、加强综合保障机制建设
落实党建带妇建制度
落实好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区妇联党组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妇女工作会议制度,推动镇党委建立研究妇女工作专题会议制度。推动落实妇联党员主要负责人作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参加或列席同级党委有关工作会议的规定。推动把妇建工作纳入党委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提高妇建工作在党建工作考核中的比重。选好配强妇联领导班子,加大妇联干部培养选拔使用交流力度。推动在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党员服务站点的规划建设中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妇女之家”建设。推动将党的妇女工作理论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教学内容安排。
切实履行区妇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考评、问责机制,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妇联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接受上级妇联双重领导,区妇联党组要主动与镇党委沟通协调,推动解决镇妇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落实财政保障和管理制度
妇女工作经费列入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妇联组织联系妇女、服务妇女项目必要的经费需求。落实镇妇联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基层妇女工作经费合理增长、灵活使用和有效监督机制。加大对妇联组织信息化建设和阵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