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三步走”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同时也是网络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规范、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
意义重大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11月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对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意义重大。
从工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将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其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产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互联网促进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由单点的数字化向全面的集成演进,加速创新方式、生产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方式的深刻变革,催生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从网络设施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由促进人与人相互连接的公众互联网、物与物相互连接的物联网向人、机、物全面互联拓展,大幅提升网络设施的支撑服务能力,加速网络演进升级。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与交通、物流、能源、医疗、农业等实体经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上下游跨领域的互联互通,推动网络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科学跨越,极大拓展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空间。
发展短板
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事物,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同步起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都存在较大差距。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介绍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短板主要体现在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平台综合能力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人才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方面。
具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网络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通信,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高可靠的需求,且缺乏统一的网络标准接口,互通性差。在平台方面,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的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应用服务等核心技术。平台应用领域相对单一,缺乏第三方开发群体,工业APP数量与工业用户数量的双向迭代和良性发展尚需时日。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资源汇聚效应。同时,与传统的商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比,属于发展初期的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态势更加复杂严峻,存在管理和防护不到位、核心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缺乏标准的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起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架构,存在大量的关键标准空白。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不足。较多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薄弱,工业互联网服务和应用水平不够突出。
工业互联网是融合产业,其发展涉及到工业、IT、通信领域等纵向横向的整合,既需要大量的软件应用开发等专业人才,又需要贯通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大量新兴技术工人,这些方面的人才缺口都很大。
对症下药
从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出发,《指导意见》瞄准问题、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应对突出挑战。
《指导意见》明确要构建起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7项任务(“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并进一步提出225年、2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步走”目标。
综合考虑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共性特点和我国的突出短板,《指导意见》提出了几项重点工作:在网络基础方面,重点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标识解析和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全要素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动建设若干个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的国家级平台,支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效应的企业级平台,形成国家、企业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在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形成国家、行业、企业协调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格局,建设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部署,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应用。
此外,《指导意见》从法律法规、市场监管、财税支持、融资服务、人才支撑、组织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配套保障措施。(来源 国际商报 作者: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