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育秧大棚 变增收“聚宝盆” 友谊农场大棚二次利用规模经营效益高
本报讯今年,友谊农场转变种植观念,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通过合作经营、能人带动、订单拉动,实现了规模经营,形成集群效应,种植的木耳、果蔬类、杂粮类等经济作物达16740栋,种植效益达793万元,棚均收入473元。
今年6月,育秧结束,友谊农场将大棚二次利用推向市场,通过合作社模式、订单模式、能人模式,使大棚二次利用实现规模经管、集群发展,进一步激活增收新动力。农业合作社实行采购、管理、指导、销售“四统一”经营,解决了小户、散户市场化不强的难题。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规模经营,全场有3个食用菌合作社,种植562栋“黑微25”木耳 450万棒。每棒出耳1两,效益1元/棒,纯利润450万元,折合标准棚棚均收入达到8000元。
用能人的带动,将现有的棚地资源合理有序地流转,既解决了稻农在管理过程中的时间冲突,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将有意流转的大棚二次种植集中到能人手中,能人们与商家对接,建立了8个蔬菜产业基地。
今年,农场通过“裕荣蔬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辽宁省沈阳市晓峰蔬菜合作社签订的回收合同,大棚二次综合利用种植西红柿120栋;与吉林吉利源公司签订的回收合同,大棚二次综合利用种植杂粮16058栋;此外,“金地源”黑木耳合作社分别与伊春、牡丹江、汤原等地签订了菌棒供销合同。
农场在让种植户们免费使用育秧大棚的基础上,还采取了大棚清理、遮阴网、水电费等优惠政策的扶持。农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各类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500人。同时,农场将大棚二次综合利用的地缘优势和效益分析用展示板、电视讲座、宣传标语、黑板报、POP以及新媒体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微观友谊”和“互联网+农业”平台进行大力宣传,真正起到示范复制、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多种模式的规模经营,使广大干部职工更新了观念、充实了知识、拓宽了思路,由当初的要我种变成我要种,让职工看到了增收的新路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双鸭山政务微信公众号(syszw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