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7〕23号)精神,加快促进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现就加快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发挥了促增收的“稳定 器”、新 业态 的“孵 化 器”、调 结构 的“转 化器”和三次产业融合的“链接器”的重要作 用。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农 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我市稳增 长、调 结 构、惠 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支 撑,也 将是农 业、畜 牧 业、林 果业提质增 效,工 业转型升级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市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贯彻落实中共中 央、国 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 发〔2017〕23号),抢 抓国家实 施“一带一路”战 略和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 种、提 品 质、创 品牌的战略机遇,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 置,列 入重要议事日 程,强 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 划,发 挥优 势、突 出特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着力增加中高端供给和终端食品开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和绿色清洁生产,健全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融合互动。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科学布局规划基地建设,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林果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 聚,打 造特色突 出、竞 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培育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 群,有 效链接产加销各环 节,促 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形 成第二产业引领第一产 业、促 进第三产业的有机联动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和引进高新技 术、设 备和工艺,加快推进技术创 新、产 品创 新、管 理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 牌,提 高核心竞争力。
坚持项目带 动。支 持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科研成果对 接,加 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 度,创 新招商方 式,大 力培育引进带动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一批补链、延链项目,把扶持现有企业与招商引资结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层次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在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上取得新成效,在打造特色品牌、强化研发检测等服务平台上取得新进展,主要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建成西北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基地规模发展壮 大。推 进玉米制 种、肉牛、绿 色有机蔬菜、牧 草“四个百万”工 程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50万亩以 上,“三品一标”农 产品生产面积或总量占食用农产品的75%以上。
——加工转化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到65%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龙头带动支撑有力。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省级50户,市级120户。培育国家、省、市三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家以上。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达到2个以上,超过20亿元集聚区1个。
——标准化生产 水平提升。绿色农 产品认证持有量达 到120个 以 上,有 机农产品认证持有量达 到40个以上,争创1个以上全 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 区,叫 响做 大“金 张掖北 纬38°”绿 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四、重点任务
(一)统筹绿色有机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加工建基 地、连 片开发建基 地”的 思 路,结 合我市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已形成的加工能力和未来产业链的延伸,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布局规划基地建设,推进玉米制 种、肉牛、绿 色有机蔬 菜、牧草“四个百万”工程,重 点抓好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红枣、小杂粮、畜牧养殖等加工原料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围绕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支持贫困乡镇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县(区)为单位,跨区域、跨乡村为单元建设原料基地,形成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相匹配的优质、安全、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加工“第一车间”。
(二)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立足张掖实际,本着“压缩规模、控制面积、加大投资强度、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原则,鼓励企业出城入园,以现有“2+4”园区体系为基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培育特色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依托工业园区的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和环保、安全等限制性措施,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努力在省级以上园区内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各县(区)要立足县域间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把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与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产业、企业、要素的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块状经济的形成,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
(三)积极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发挥龙头企业下连基地、上接市场的作用,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层次和综合加工能 力,整 合集成支持政 策,加 大结对帮扶力度,大力扶持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或行业发 展,引 导企业挖潜改 造、技 术创 新、转 型升 级,促 进企业做大做 强、做 优做 靓,在 现有企业中培育一 批 “有 规 模、有 品 牌、有 市 场、有 税 收、有 就 业”的 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 业,引 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 势,提 高骨干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 力。积 极引进产业关联度 高、带 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绿色有机食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精深加工项 目,开 发生产功能食 品、保 健食品、休闲食品等终端产品,推动农产品由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带动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 地,向 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 络。鼓 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 系,以“保 底收 益、按 股分 红”为 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兴办小微企业和加工作坊,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支持龙头企 业、合 作社等各类加工主体,以资 本、技 术、品牌为纽带,通过股份合 作、工 序衔 接、产 销对接等方式,建立产业联盟。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巩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级加工,以粮食、油料、薯类、果品、蔬菜、菌类和中药材等为重点,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各县(区)已形成的绿色有机食品集中加工区,以园区为主要依托,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先导区,完善集聚区承载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推动精深加工,着力培植一批成长性好、市场潜力 大、科 技含量 高、品 牌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的绿色有机食品优势产业项 目,加 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在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着力打造肉食品、粮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业副产品循环利用、加工副产物全值高值利用和加工废弃物梯次利用。
肉食品以高档肉类开发为主要方向,重点开发高档次的冷却肉、分割肉、直接食用熟肉等产品,加快皮、毛、骨、血综合高值利用加工业发展。
粮食加工以提升主食加工水平为重点,推动粮食产业升级, 拓宽主食供应渠道,研制生产一批传统米面、杂粮、预制菜肴等产品,加快推进马铃薯等薯类产品主食化。粮食作物以变性淀粉、淀粉糖、胚芽油、蛋白粉、小麦谷朊粉、麦麸戊聚糖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为重点,发展方便食品、高蛋白饲料等终端产品。小杂粮积极发展与酒、醋、饮品等传统产品结合的特色杂粮衍生品,做精做细品种。重点发展小杂粮复合面制品、小杂粮月饼、饼干、早餐饼等休闲食品、健康食品。
果蔬加工打造高原夏菜、脱水蔬菜、林果加工等方面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果蔬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以蔬菜、林果系列高附加值提取物开发研究为重点,引进新产品和技术,加大对果实及皮渣中果胶、果蔬天然香精、膳食纤维、色素、籽油等综合利用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葡萄酿酒制造业,推进“液体经济”增长;红枣加工开展枣渣、枣皮、枣核等深度开发利用,引进培育红枣精深加工高端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加大番茄酱精分包装,加快甜叶菊、油牡丹、万寿菊等新产品的开发。
食用菌以菌包生产、鲜菇加工为重点,开发即食休闲食品,配套发展生物有机肥,进一步研究开发菌类功能性保健食品。
中药材建立一批现代制药前处理车间和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加大对中医药保健品的研发,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全面提高产业层次和中药材增值空间,推动生物医药发展。
(五)构建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发挥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公信力。以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禁用清单”为重点,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创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环境符合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由点及面、逐步放大,全地域、整建制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例行检测、产品认证追溯等相关机制,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绿色有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逐步健全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引进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促进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六)全面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战略。 按照“龙头企业创品牌、组建集团统品牌、合作组织立品牌、统一商标兴品牌、精深加工造品牌、招商引资引品牌”的思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努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品牌,着力塑 造“金 张掖北 纬38°”地 域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 力。落 实创业创新品牌和贯标扶持奖补政策,扶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产品,驰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名牌产 品。重 点扶持一批资金实力 强、产 品销路广、营销网络健全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国内成熟的农产品研产销专业平台推广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在品牌包装、策划和打造上狠下功夫,真正培育和树立起在全国能够叫得响、有影响的品牌。
(七)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全面加快向西开放、向东融入的步 伐,加 大市场拓展和营销力 度,不 断巩固、扩大农产品市场份 额,提 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输出能 力,打 造西北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出口基 地。聚 集周边优质特色产品积极开 拓“一带一路”大 市 场,加 强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 来,积 极培育壮大清真食品加工 业,努 力将其打造成外贸出口的支柱产 业,大 幅提升外向型经济比重。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特别是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战略合 作,建 立境外农产品营销网 络。面 向青藏、内蒙古两大高原和东部重点城市设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城市直销窗 口,加 大营销力 度,巩 固和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适应消费新形 势,引 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 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 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 合。积 极发展电子商 务、农 商直 供、加 工体 验、中 央厨房等新业 态。依 托大数 据、云 计 算、物 联 网、移 动互联网等新技 术,大 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 务,培 育支持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 大,推 动主要农产品和消费品网上交 易。发 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 工、流 通企 业,支 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重点支持与绿色食品加工集中区相配套的专业化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打造河西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作用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 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各 县(区)要 充分发挥好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制定、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目标任务分解、专项资金使用等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地方工业经济的支撑地位和作用。
(二)加大政策扶 持。落 实好国家和 省、市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 策,充 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引领作 用。各县(区)结 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一步制定完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增强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 设、产 品认 证、品 牌创 建、市 场建 设、加 大出 口、技 术改 造、产 品研 发、物 流配送体系建设等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 节,给 予重点扶持和奖励补 助。双创“黄金19条”关 于对初创型小微企业 的“五 免一补”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把培育孵化农产品加工实体作为重点支 持;加 快构建工业财源发展体 系,把 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做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发 展,财 源建设 的“11条 政 策”,对 财源潜力 大、带 动作用 强、含 税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倾斜;对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型龙头企 业,在 信 贷、税费、用地、人 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效益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动态享受电价补贴;市、 县(区)财 政注入风险补偿金,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建立“助保金池”,加快“助保贷”“助创贷”等业务开展,“企业应急周转金”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缓解企业贷款困难。
(三)严格责任考核。 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签订的工业经济目标责任书中,进一步量化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年底对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区)、部门业务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