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献良策:做优现代产业体系 激荡发展澎湃动能
关键词:产业发展
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2+1”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强力聚集,成功引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等大项目,高标准谋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为惠州经济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我市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必须着力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
市政协委员纪红兵说,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惠州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产业链来搭建创新链、人才链。目前,惠州在石化产业链方面已经一张蓝图画到底,石化技术创新链、石化人才链的一张蓝图也要设计好并画到底。
纪红兵称,惠州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石化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应在下一步发展中建立共建共融的沟通机制,打通三者之间相融发展通道。
“惠州本身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不是圈外城市,所以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是承接深圳产业的外溢,而不是转移。”市政协常委黄小波认为,深圳受地缘和空间限制,有的产业还没有很好地做大做强,没有实现有效延伸。惠州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做好政策配套和产业对接工作,主动承接深圳优质产业的外溢,比如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重点发展产业,进而实现整体做强、两地共赢,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工业园区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聚集地。“园区营商环境的好与差,往往会成为评价全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市政协委员朱坤华建议,除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企业服务,我市还要着力从改善交通、医疗、人才引进等方面来加强对全市重点园区——东江科技园的支持,提升园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激活企业的投资发展热情。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市政协委员范题说,2020年,金融业是30多个细分行业中对全市GDP增长拉动最大的一个行业。全市各银行机构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金融资源,一方面积极向下落实金融普惠政策,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银行,2020年的新增贷款额度都有明显增长,其中建行惠州市分行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比此前三年的总和还多,且多数都流入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企业融资、民生保障等领域。范题建议,全市银行机构在服务企业、产业发展时,要更精确地做好细分,抓住重点精准助力;同时,要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大项目发展需要可靠的土地保障。”市政协常委胡瑞卿表示,进入“十四五”后,随着众多大型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惠州,供地、用地压力必然会加大,建议全市各地优化土地审批流程,加大零散土地盘整力度,推进闲置用地再利用等,加大对全市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胡瑞卿说,当前,我市土地盘整工作压力仍然比较大,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集约用地任务依然艰巨。惠州闲置的土地、碎片化的土地还有很多,可供盘整的空间较大,在盘整闲置土地的过程中,不妨学习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生命健康产业
下大力气培育高水平医学专科“单打冠军”
如何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市政协委员刘巧英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强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联动,通过智慧医疗、线上会诊、线上学术活动等开展交流推广提升诊疗水平,同时下沉医疗资源,让基层百姓受益;其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培养人才梯队,在各级医疗体系中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储备医疗人才;最后,加强信息联通,打通“信息壁垒”,进行系统化精准管理,使患者信息资料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无缝对接,还要完善各级医疗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制度等。
“要进一步提高惠州医疗水平,打造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加强特色专科、重点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建设,让更多患者不出惠州就能看好病。”刘巧英说,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大、种类杂、要求细、需求多、待遇低等问题,工作队伍不稳定,建议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建好基层医疗队伍,使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落实到基层。
市政协常委刘伟琳说,从中央到省都非常重视中医药发展,惠州正在建设大健康产业,可通过建设中医药发展示范区来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应当得到关注和发扬。“一个产业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套,目前我市中医人才十分紧缺,‘软件’跟不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要重点关注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市政协常委戴芃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服务供给体系。同时,借助惠州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设立幼托课程,并完善幼托服务培训体系。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医疗水平。”市政协委员高利洁称,惠州医疗事业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省卫健委公布全省100个高水平重点专科,惠州没有一个上榜,惠州要实现“零”的突破,需要成立专班、专门的经费、专用的地方来推进,在高水平专科“单打冠军”培育中下大力气、投入精力,扭转我市重病、大病诊疗能力薄弱的局面。
高利洁认为,当前,我市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建议成立基因检测中心。“目前,惠州的基因检测都要送到省里或华大基因等公司。惠州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从建设健康湾区的角度上看,惠州应该在含金量高的领域做一个‘牵头人’。”
市政协委员张富强表示,幸福感除了来源于物质生活,更多的来源于精神生活。目前我市各县(区)精神卫生机构尚未完全建立,各级精神卫生机构存在投入不足、专业人员配套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加快精神心理卫生人才引进,加大对精神卫生中心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岗位吸引力,让精神心理疾病有专业机构管、有专业人员看、有强大的资金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
发挥“旅游+农业”优势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分组讨论会上,乡村振兴成了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大家纷纷就做强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等方面建言献策。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市政协委员王怀龙认为,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做强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业态,提升价值链;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实力强、技术优、市场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
市政协委员刘俊鹏持续关注我市农产品品牌打造工作。“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珠三角客户的需求升级,已经从过去的吃饱上升为现在的吃好,我们要结合市场需求,生产中高端农产品,尤其是功能性农产品。”他举例,龙门土地富含硒元素,那就可以生产富硒产品。
刘俊鹏建议,惠州要以资源优势为抓手,做精做优特色农业,进一步强化农村的产品品牌意识。明确产品定位,全面打造各区域农产品的特色品牌,有利于实现乡村农产品的品牌溢价。同时,要发挥农产品协会的资源整合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市政协委员张高权建议,政府、银行、企业联合成立具有补偿机制的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创新、文旅等领域项目建设。“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是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能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源头活水’。”他认为,乡村振兴投资基金还要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要工程、重大项目的落地。
关键词:人才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点燃人才创业激情
“我们企业去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总体发展还是不错的。”市政协常委刘金成的企业位于仲恺高新区,他说过去一年是仲恺乃至惠州交通大改善的一年,可以预期,未来3~5年是惠州黄金发展期,建议惠州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一流城市必须要有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有一流人才引进政策。”市政协委员许汉标说,人才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惠州要加强对一流、高端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体制,落实好“平台、待遇、安家”问题,为引进人才的子女配套好教育资源。
针对医疗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市政协委员刘巧英建议,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提供创业平台,以包容的情怀接纳人才、以丰厚待遇留住人才,点燃人才创业激情,发挥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惠州有这么多高职院校,跟企业用工需求息息相关,可以大力培养人才。”市政协委员钟文宇说,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应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叶启繁认为,目前,惠州工业基础建设是重中之重,大力支持职业学校的建设,能更好地发展惠州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