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滁州,新阶段再出发!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开局之年,皖东大地,春潮涌动,万物向新。
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到“总量第三、人均第一方阵”,GDP 增速安徽第一,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过去五年,昔日低调的滁州完成了历史性转变,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
2月22日,在滁州市“新阶段再出发”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张祥安发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的崭新篇章”的号召,回荡在全市每一位干部群众的耳边和心头。
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点打造“十个滁州”,实现“5688”奋斗目标、“十四五”末跻身全国前80强……开局之年,滁州市不断自我加压,立下了一个又一个Flag。
漫漫征途,唯有奋斗。新征程已开启,新蓝图已绘就,滁州,新阶段再出发!
坐拥地利 加速“入长”
春暖花开时节,在滁州市来安县宁滁城际铁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不断,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宁滁城际铁路项目是滁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对接大江北的一号工程,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南京江北新区到滁州只需要短短的数十分钟,将进一步加强两座城市之间联系,推进滁宁一体化发展,提升滁州城市品质,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城一体化。
“双圈互动、左右逢源”,坐拥地利之便,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直是滁州市孜孜以求的梦想。2020年3月,面临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滁州市委书记、市长三次带队分别前往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主动上门对接合作事项。今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更为滁宁一体化的进程“添砖加瓦”。
交通一体化是滁州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建设宁淮、合新铁路和沿江高铁,推进滁宁城际汊河至省界段与南京段同步建设。加快滁天、来六、明巢、宁洛‘四改八’等高速公路建设……”随着一个个项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推进,一个以滁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呼之欲出,城市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放大。“目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两市交通项目合作已呈现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滁州市交通局的负责人介绍说。
交通大动脉的畅通,让滁州产业链与长三角区域愈发联系紧密。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积极作为,加大招引力度。2020全年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240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50.4%。”滁州市投资促进局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统筹推进“7+7+2”重点板块,7家省级以上园区要对标沪苏浙一流园区,全面提升承载力;7大新区新城要坚持产城融合,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和人气“双提升”;深化各县市区和园区与长三角对口合作,支持发展“园中园”“飞地经济”;全年招引沪苏浙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全市总数的50%以上……这是滁州市在今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聚力融入融合,争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被放在了滁州市2021年十项重点工作之首,市委、市政府这一系列部署和举动,既勾勒了融入一体化的“路线图”,更让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的雄心壮志。
思想解放 改革不止
改革,是滁州的红色基因,从当年的小岗村“敢为天下先”,到如今的“亭满意”服务品牌,滁州一直在续写改革的新篇章。正如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动员大会上所说,“奋力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着力打造全国地方改革的样板地,努力让中国改革历史长河的每一个断面都留下深深的滁州印记。”
唯改革,方进步。打破桎梏,做到思想再解放,破除“骄、怕、‘左’、虚”这四字,回应如何改革之问,张祥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改进工作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变“我能给什么”到“企业要什么”。滁州市投资促进局这样说。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敢拼、善为的劲头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滁州市经开区这样说。
——全方位做优扮靓“亭满意•全舒心”营商环境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对企服务“快车道”。全椒县这样说。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力,是竞争力,更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放管服”改革上,滁州打出了“亭满意”的牌子。
2020年10月14日,滁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万人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位于苏滁产业园,副总经理张伟兴对滁州市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公司的一期在产业园落地后,得到了市里的大力支持,随后二期也落地在这里,后面的三期首选还是在滁州。”
2021年,滁州市如何在改革的征途上继续前行,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整市试点为重点,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路径;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奋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经验。做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宁疗护两个全国试点,推进中医药“银针行动”、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慢性病免费发药三个全覆盖。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证照分离”改革,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再缩短20%,努力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抓好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改革,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基层治理等改革,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
“三个突破” 项目为先
在滁州市发改委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入库入统作战图。“2020年推进40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和4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入库的目标,我们均已超额完成。”发改委重点项目科科长朱曦告诉记者。
2020年,滁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在新的一年,滁州市要力争GDP、固定资产投资、战新产业等主要指标总量、增速均居全省前三位,目标考核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前进2位以上。
新阶段再出发,必须要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按照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的要求,项目建设要有“三个突破”。产业类项目要在规模、质量上求突破;城建类项目要在格调、质量上求突破;基础设施类项目要在速度、质量上求突破。
“聚焦产业、城建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确保每年开竣工项目的个数、体量在上年基础上持续攀升。”发改委主任吴孝水表示。在项目建设上,滁州市将深化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确保2021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00个、在建400个、新竣工300个、谋划储备1000个以上。
在这些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无疑是重中之重。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和新能源被称为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在开局之年,从持续推进“千亿技改”“千企升级”,健全完善“链长制”“群长制”,到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名牌产品,多渠道提升影响力,这六大产业呈现出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趋势。同时滁州将围绕建设“轨道上的滁州”“高速上的滁州”“翅膀上的滁州”“航道上的滁州”,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构筑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跨入2021的新赛道,滁州已经锚定航向,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正如外界所期待那样,这座城市正向着山水名城、改革名城、制造名城、文化名城的目标,蹄疾步稳,乘风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