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毕节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破旧立新成果丰硕 多措并举再创佳绩

2021-08-09

盛夏时节,活力之城毕节,向世人徐徐铺展一幅壮美画卷。

当250公里的时速将毕节推进万众期待的“高铁时代”,当经济开发区的“梦工厂”拔地而起并传出阵阵轰鸣,当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泛起星光点点,当围绕“四新”抓“四化”的脚步迈出铿锵足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跳动在毕节这片热土上最具生命力的音符。

这里,自然从不吝赠予。山峦叠翠,绿意盎然,从“贵州屋脊”到赤水河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迈向高质量的资源倾注。

这里,历史从不曾遗忘。从“试验”迈向“示范”,使命赓续,重任在肩,毕节儿女传承着朝着高质量勇毅开掘的精神基因。

这里,时代从不会错过。开局“十四五”,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诠释着毕节在高质量征程上的使命担当。

毕节,这片备受关心、关注、关怀的热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立足示范区建设新“三大主题”,创新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绿色

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毕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打好蓝绿交织的底色开篇。

时下,站在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观景台远眺,满山的华山松、马尾松随风摇曳,满眼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从昔日的“和尚坡”到如今的万亩林海,30多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海雀村“种下青山得金山”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毕节市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面积达2416万亩,森林蓄积量达6210万立方米——毕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一部植绿、爱绿、护绿史。

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是最能拿得出手的靓丽名片,是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征。

有一种绿色叫“蜕变”。

黄扑扑的山、冷飕飕的风和来自胃里的饿,是老一辈海雀人最深的记忆。风沙吹了一年又一年,吹得人们脸上的皱纹像沟壑一样深,“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是20世纪80年代这个偏远小山村的真实写照。

而今,如果像鸟儿一样俯瞰这里的山川,你着实会被震撼到。生态蜕变,大山不再生长贫穷,而是依托旅游开发,把好风光、好山水变成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坚定了毕节人民植绿护绿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绿色毕节”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程。

2015年至今,全市干部群众连续7年坚持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绿色毕节”增砖添瓦,让绿色铺满乌蒙大地。

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覆盖。目前,毕节共设置林长5732人,落实生态护林员3.38万名,为保护绿色家园提供了坚强保障。

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布局,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368.28万亩、实现产值40.85亿元。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构建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试验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巧做“林文章”,念好“山字经”,从“五子登科”走来的毕节,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用经济建设促生态保护,以实际行动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改革

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傍晚时分,车辆川流不息,霓虹渐次初上,行人来来往往,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毕节拔节生长。

行走在毕节试验区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活力之姿、开放发展的向上之势。

改革释放动能,创新激发活力。争当改革“开路先锋”,这是毕节“先行先试”试验区的使命所系,也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题中要义。

以改革开路,靠实干闯关。一次次会议、一个个文件、一项项成果,完善了毕节改革的四梁八柱,拓展了改革深度广度,毕节的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

从“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四个留下”工作体系;从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到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从“多个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模式,到推进科技人才联乡帮村、领创项目示范引领、乡土人才扶贫带富、情系毕节人才回归、圆梦小康专家行动等人才扶贫工程“五项行动计划”;从开门搞改革的毕节实践,到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大胆探索……每一次富有成效的改革,都能激起水花朵朵,都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既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又要遵循规律、稳中求进,如何把握好改革推进的节奏和力度?

滚石上山再发力。“十三五”以来,毕节坚持对标对表抓改革、借智借力谋改革、细化措施推改革、加强调度促改革、盯住典型带改革,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解决事项清单,通过会议听、现场督、群众评等方式,瞄准“问题源”、打造“样板点”、提炼“好经验”,形成了一大批改革成果。

2016年以来,全市共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60多次,设立18个专项小组、30个专题组,谋划推出120个方面353项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创新社会治理,再到增进民生福祉,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一系列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谱写出一曲曲敢闯敢试、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歌。

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盛夏,走进位于有着毕节“工业桥头堡”之誉的毕节经济开发区,车辆来回穿梭,厂房内机器轰鸣,随处可见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走进七星关区朱昌镇泰丰园,食用菌大棚、花卉超市、葡萄林等错落有致,美丽的园区风光尽收眼底。

来到织金洞、九洞天景区,领略神奇秘境、畅享夏日清凉的同时,还可以满足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需求,游人络绎不绝。

……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毕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进入“十四五”,根据省委部署,毕节以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在“四化”发展上按下“快进键”,让高质量发展的列车跑出“加速度”。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为省、市重点项目之一,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正忙着赶制一批订单,生产车间里工人忙个不停。自2013年入驻七星关经开区以来,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向贵州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目标靠近。

“链”上发力,赢得硕果累累。近年来,毕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围绕新型建材、电子及LED光电、食品药品等主导产业,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令人惊艳的还有七星关区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园区蔬菜多种模式种植展示厅,不同蔬菜的栽培分区明确、规划合理,各种现代化的栽培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从毕节坐上高铁,到贵阳40分钟,到成都两个小时,‘天涯’真的变成了‘比邻’!”游客这样的赞叹,映射出毕节旅游发展的巨大机遇。

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毕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配套服务加速推进,旅游形象大幅提升,“全域是景观、处处皆可游”的快旅慢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举棋落子山水间。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毕节各地正开足马力、你追我赶,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人才

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这是一片为梦想而生的土地。各路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在这里点燃创新之火,竞逐创业之梦。

当前,毕节正处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战略机遇期,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和迫切。

毕节对人才的渴求何以如此强烈和迫切?答案只有一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翻开毕节试验区发展史册,钱伟长、徐采栋、厉以宁……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都与毕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这些专家人才的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推动下,毕节试验区有了辉煌的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讲,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齐聚毕节贡献智慧、助力发展的奋斗史。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毕节把打造干事创业平台阵地作为引人用人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拓宽引才渠道,海纳百川汇聚英才,让人尽其用、才尽其能。

在纳雍县天河实验学校,“校长妈妈”詹雯把先进地区的教育管理理念带到这里,在教书育人这个大舞台上闪耀光芒;在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州市医疗专家李晓岩救死扶伤,在医疗卫生领域辛勤耕耘;在赫章县双坪乡“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来自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14名高层次农业专家人才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脉定向……在全市,像这样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借脑借智,补齐短板的例子还有很多。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确保人才“留下来”。为了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毕节修订完善《毕节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拓展升级“人才绿卡”服务功能,为绿卡持有者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居住落户、医疗待遇、科研服务、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毕节市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简化程序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798人,其中博士43人,硕士998人。仅2020年,全市就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391人。

人才兴,则毕节兴。进入新发展阶段,毕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政策引人才,以平台聚人才,以服务留人才,让人才之花在毕节试验区土地上尽情绽放。

……

风正帆悬正可期,勇立潮头云飞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毕节已然站上了属于自己的强劲风口,正以奔跑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行业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