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七星关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等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从毕节市区驱车40多公里,来到位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漫步林间,鸟声啾啾,树影婆娑,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
景区总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5%,林海壮阔,森林类型多样,成片的华山松、柳杉、青松等郁郁葱葱,造就了一片浩瀚的林海。区域环境质量、大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均为优等,被誉为“避暑胜地、森林氧吧”。
拱拢坪景区位于毕节市西南部,是毕节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一个林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国有基建坑木基地,林场工人们就在拱拢坪、白马山、乌箐岭种下了成片的华山松、柳杉和青松。因为历史原因,林场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天保”工程的实施,天然林采伐的行为被禁止,使林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起死回生”。2002年,林场申报省级森林公园获批准;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护林员张建、张忠、张华三胞胎兄弟见证着林场的发展变化,他们一年四季在林场内巡山护林,40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森林,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事故。
“这些年林场的生态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常见,有一次我们就遇到一头野猪,虽然个头不大,但我们都不敢动,只能躲起来,等它走远了才继续走。”张忠说。
说起如今的巡护条件,张忠笑着说,“以前巡山的路全靠双脚走,自从2009年林场被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后,林区陆续硬化了林道,修建了观景亭,如今还安装了林场智能资源管理系统,分为森林防火预警平台和智慧森林管理平台两大模块,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有效减轻了护林员的巡山负担。”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目前,拱拢坪森林公园有野生动物种类170余种,野生植物种类1500余种,并成功在2018年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景区通过升级改造,打造度假中心,增设“真人CS”“丛林穿越”等休闲娱乐项目,前来避暑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
“很早就听说过拱拢坪景区,但一直没来过,这次借公司组织大家来旅游的机会,在景区游玩了一番,还亲身体验了丛林穿越项目,感觉非常惊险刺激。”游客孟天菊说,以后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机会她还会带家人朋友到景区游玩。
据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副总经理常潇介绍,“景区年平均游客量约12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约200万元,间接带动地方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游客量逐年增多,景区周边不少居民开起了农家乐,共享生态带来的红利。
家住放珠镇邵家村的罗本平一家就是受益群体之一。“我家2016年就在景区开农家乐,平常以烧烤、烙锅、火锅等为主,每到节假日店里生意就很好,特别是每年黄金周,要找10多个小工来店里帮忙。”罗本平笑着说,“在景区开农家乐的这几年,每年有20万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家种地强多了!”
据拱拢坪国有林场副场长刘强介绍,2020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拱拢坪国有林场选定为铁皮石斛栽植试点基地,从福建、浙江、广西等地引进五个种源,共3万丛,在华山松树干上进行种植,种植面积为10亩,目前长势良好。另外,林场还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培育林下野生天麻近2000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生态兴,百业旺。近年来,七星关区将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葛 迪)
【来源:毕节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