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黑龙江:对接大湾区,叫响寒地龙药,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强省

2021-07-27

“黑龙江‘大抓特抓’中医药产业,突破性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策部署,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各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上下呈现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勃勃生机,种植面积、产值、产量、效益等增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月27日,在“中药源头在行动——走进大兴安岭2021中国寒地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处长修国辉在作专题报告时,着力分析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及主要成效、主要做法,并阐述发展思路及目标。他表示,要在基地、加工、营销、品牌、宣传上下功夫,跑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到2025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实现由中药材生产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

修国辉介绍,黑龙江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道地关药的重要产地之一。曾以“东北三宝”久负盛名,也以哈药集团、葵花药业、珍宝岛集团等国药名企而闻名全国。黑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自然条件优越、药材资源丰富、政策环境优良、科技支撑有力、产业基础较好五大优势。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三全、三链”发展思路,扎实落实扩规模、重招商、强加工、活流通、育品牌等措施,坚持高位推动,促进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坚持政策扶持,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创新支撑,提升质量品质;坚持创新支撑,提升质量品质;坚持典型带动,营造发展氛围,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修国辉表示,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省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短板明显。在种植、加工、流通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黑龙江要扎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围绕“农业强省”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一张蓝图布局、一个专班推进、一组政策跟进、一套机制评价,一张名片打响,聚焦产业化目标,以解决短板问题为切口,以增产提质为主导,以招商上项目为重点,以多元营销为手段,优化种管收,贯通产加销,融合新业态。

抓基地,夯实发展基础。围绕全省“六大”区域布局,聚合优势资源,进一步稳面积、提品质、攻单产、降成本,打造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专品种生产集聚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强县、示范强镇和示范强村。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药”,每县确立主推品种和主打品牌,实施良种化工程,建设标准化专品种基地。同时,建设一批兽药和饲料用药应用基地,研发一批药食同源产品,集成一批生产实用技术,培养一批土专家和明白人。通过持续打绿色牌,走生态路,力争3-5年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抓加工,构建产业集群。要引导各地出台配套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大品种发展,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化,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品。要支持企业升级改造,集中打造标准化初加工体系,并向精深加工拓展延伸,加快补齐中药材加工环节短板,做好延链文章,减少“原字号”药材出县、出省规模,提高附加值。要跑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接轨国际市场。黑龙江省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新格局,积极联大靠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将主流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嫁接”到黑龙江,做大做强黑龙江省中药业产业招商,承接并成为其产业转移最佳目的地。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大品种、大品牌、大产业链。

抓营销,做活市场流通。加强“龙药云+N”供需直通平台建设,实现网上和线下交易同步推进。大力发展中俄中药材贸易和初精加工业,建立“基地+进口、加工+外贸”模式,打造以绥芬河—乌苏里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为核心,覆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中药材采收、进口、加工产业带,形成中俄新型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打通中药材国际贸易通道,促进中药材种加销及关联产业和区域经济协同高效发展。

抓提升,叫响龙药品牌。以健全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通过典型引导、项目驱动、科技支撑,扩大规范化基地规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搞好先优区创建,加强品牌培育,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改变低端化、同质化倾向,打造道地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龙药”区域品牌,集中创建一批品质高、口碑好、影响大的名品、精品和优品,放大“寒地龙药”金字招牌。

抓宣传,营造发展氛围。要继续加大产业政策、先进典型、种植大王、龙药精品等宣传推介,努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官网、美篇、快播、微信群作用,集中搞好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相关行业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