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8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记者日前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推动我市建筑业产业链集群发展,我市近日正式出台《江门市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在此前发布的《促进江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基础上,从打造龙头骨干、加强市场培育、壮大国资平台、支持资质升级、协同税收共治、破解融资难题、推动产业现代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8个方面加大对建筑业产业链的支持力度,提出从我市建筑业产业链优选上、中、下游40家以上重点培育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倍增;培育1家总承包特级企业和3—5家总承包一级企业等发展目标,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促进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建筑业是江门的传统支柱产业,历史悠久,功底扎实。
过去5年,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场环境逐步好转,建筑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240.8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34.6亿元,增加值由2016年的65.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6.55亿元。目前,我市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74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26家,逐步形成以房屋建筑为主,市政公用等其他专业协同发展,上、中、下游完整齐全的产业链体系,开平市更是获得了“中国建筑之乡”荣誉称号。
“近年来建筑业的总产值、税收等稳步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整个行业仍存在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产业集群程度、现代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旨在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紧跟建筑业产业链各行业发展趋势,优化完善集群培育机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实现我市建筑业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绿色低碳与新型建造技术转型深度融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记者看到,《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发展基础、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内容。其中,重点任务包括打造龙头骨干、加强市场培育、壮大国资平台、支持资质升级、协同税收共治、破解融资难题、推动产业现代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8个方面,涵盖了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可谓“干货”满满,目标明确。
打造行业龙头骨干
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和扶持。
为打造行业龙头骨干,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建筑之乡”开平市的行业影响力和产业优势,引导形成建筑产业集群;优选龙头企业和产值倍增种子企业,争取3年内培育1家年产值1亿元、5家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的房屋市政勘察设计企业,培育1家年产值10亿元、5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及装配式部品部件(PC构件)企业,培育1家年产值100亿元、1家年产值50亿元、2家年产值30亿元、10家年产值10亿元、15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的建筑施工企业,培育3家年产值5000万元检测企业,3家年产值3亿元的装饰装修企业。
加强市场培育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认真总结我市“评定分离”改革试点经验,扩大“评定分离”改革试点范围,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同时,加强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统筹发展,优化商品房预售管理机制。扶持专业承包市场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专业资质企业。
壮大国资平台、支持资质升级方面,《行动方案》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依法参与砂、石料生产基地建设运营,提升集约化规模化开采水平,加强砂资源保障。鼓励国资企业通过收购、参股、与民营企业混改等方式获得设计和施工总承包资质。同时,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及增项,3年内培育1家总承包特级企业和3—5家总承包一级企业。鼓励央企在我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协助其做好资质申报服务。
协同税收共治、破解融资难题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营造具备竞争优势的税收环境。提升市外企业对我市的税收贡献。推广“民工惠”等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对项目和企业的融资支持,探索凭工程施工合同和施工许可证向我市开户银行申请贷款的金融扶持措施。引入“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加快我市建材“集采平台”建设,节约企业成本,服务建筑业全产业链。
推动产业现代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供地、财税、信贷和行政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我市建立2—3个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企业发展。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以五邑大学打造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契机,为我市建筑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推广“开平塘口广东乡村振兴工匠培训基地”模式,打造我市建筑劳务品牌。加强建筑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家和人才给予补助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