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转型升级 工业强市做好“加减法”
前不久,工信部公示了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名单,我市“环保钻井液研发、生产、钻后处理”项目成为四川省创客组入围全国大赛50强唯一参赛项目,获得全国优胜奖。
“我们通过处理天然原材料独创9种环保助剂、独创原位复配技术发明4大环保钻井液、首创3大钻后处理技术等,首次实现产品研发及钻后处理技术链闭环,实现高性能、低污染。”该项目团队“绿钻先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不断钻研创新技术,打破国外高性能环保钻井液的技术垄断,助力绿色中国。
回望来路,我市工业领域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和引导企业走绿色制造之路,采用先进的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开展绿色化改造,提升用能设备能效,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助推全市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核心和枢纽。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走进位于江油市高新区的四川新金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开足了马力,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城市照明用路灯订单。
在11月初省经信厅公示的“2021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中,我市7户企业进入省级绿色工厂公示名单,其中就有新金鑫照明公司。
绿色制造体系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市既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又积极推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尤其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
为促进制造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市从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入手,制定实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积极创建绿色工厂、重点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绿色关键技术研发等重点任务,精准发力。
拿出“真金白银”,设立引导性奖补资金,对成功创建为国家和省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制定市级绿色制造体系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市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和绿色关键技术的评审认定,助推制造业绿色发展。
“给力”政策释放大波红利,市经信局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把脉问诊”,一大批工业企业瞄准“绿色化”精准发力,突破关键工艺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产品15款、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家,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个;建设省级绿色工厂3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园区4个。
随着我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逐“绿”而行,积极探索将绿色注入设计、生产等各环节,催化新旧动能的高效转换,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做好工业“加减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1月8日,在中国(绵阳)科技城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500.7亿元,包括投资50亿元的深圳惠科显示模组项目、51亿元的融通高科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循环再制造项目等。
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做“加法”,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被优先放进绵阳工业“拼盘”,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招引落地,为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中,我市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产业,实施精准补链强链延链招商,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用大项目、好企业构筑绵阳未来发展新优势。
做好“减法”,落后过剩产能被加速挤出。在我市制定实施的《2021年度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中,将36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列入2021年度淘汰计划。目前,市经信局已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完成落后产能退出验收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市正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和绿色化改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能投资得到抑制。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启动《绵阳市工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结合绵阳实际,以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提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行动‘路线图’,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
瞄准产业“绿色化”,做好工业“加减法”,奔“绿”前行的绵阳,让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愈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