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平原腹地,河南新乡中医药文化!

2021-12-01

  河南新乡,中原腹地,豫北重镇。其地太行屏川,卫河环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历代族群福榛,人丁兴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风淳朴。悬壶济世,郭峰中医药博物馆以其丰厚的藏品展示了中原地区古代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及中医药制作技艺,也是中医药的宗旨和最高追求。
  中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中医药理论理论丰富,在世界医药史上独树一帜,为世界医药史做出来突出贡献。
  中国中医药历史始于原始社会,始创者为华夏祖先伏羲“尝百草”而有了中医学,其后,春秋战国时著名医扁鹊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东汉名医华佗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被誉为“神医”。东汉张仲景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他创作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尊称为“医圣”。唐代名医孙思邈其创作的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药圣”。这些经典文献资料,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古代中医药技术与工具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完备,之后历经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必须猎取食物。人们有时误食某些有毒植物和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于死亡,有时吃了之后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多了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作用,又将这些天然药物进行一定的采集加工。为了服用方便,还将药物进行清洗、擘成小块或判、捣为粗末等简单加工,这些简单加工经过积累和发展,就成了早期中药饮片炮制的“洗净法”、“切法”、“捣法”等。这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因此,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开始产生的。中药炮制是中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医用药特点所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通过整理祖国医药中有关中药炮制的文献,可以发现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2世纪)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3至16世纪)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7至18世纪)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公元19世纪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中医药炮制工具形制多样,材质多样,各有专攻,丰富多彩。这些实物,犹如璀璨明珠,被世人称道、珍爱…

相关行业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