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一、园区概况 运河工业园区位于浮阳大道以西、永济路以北、迎宾大道以东、朔黄铁路以南,面积约6.6平方公里(9900亩)。其中,浮阳大道以西、永济路以北、迎宾大道以东、渤海路以南合围区域为运河工业园区起步区。拟建浮阳大道以西、渤海路以北、拟建迎宾大道以东、朔黄铁路以南为发展区。起步区可以进行全区项目规划的地块约有3700亩。 二、发展理念和定位 1、坚持产城融合的原则。把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河区城市建设及城中村改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园区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大力促进园区城市配套建设,形成以工促商、产城融合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2、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按照国家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各种污染项目进入园区。 3、坚持错位发展的原则。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与提升产业优势相统一,引导产业差别化竞争,在竞争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4、统筹规划、滚动开发原则。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条不紊的夯实园区功能组团,并以规划为龙头,明确发展方向,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运河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沧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区,建设实力运河的示范区。 充分利用运河区城市配套功能突出、现代服务业已具备一定水平的优势,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先试先行,大力引进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在沧州率先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运河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园区三大优势 (一) 区位——京津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沧州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距首都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1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21公里。是河北省确定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环京津、环渤海”对外开放一线地区,素有京津南大门之称。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再加上毗邻黄骅港和天津港,具有明显的陆港优势,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有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优势,把沧州全面带入京津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运河区是沧州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主城区,因此运河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 交通——海陆通达接驳南北东西 园区地处国内路网最为密集和发达的地区之一。以104、205和307国道为主干,京沪高铁纵穿南北,运河园区距离高铁站11.3公里,朔黄铁路横贯东西,京沪、津汕、石黄和沧保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黄骅港80千米,距天津机场120千米,距离天津外环100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120公里,全部由高速公路及铁路连接。 (三)基础设施——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发达的路网:园区内有三纵三横六条规划路。目前向海路西段、朝阳街北段已修通,临海路和永安大道将于年底修通。 便捷的通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讯服务商提供覆盖全球的固话和移动通讯服务。 充足的水源:沧州市东部建有蓄水约1亿多立方米的大浪淀水库。平均工业用水价格为5.96元/立方米。 充裕的电力:园区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工业用电平均价格为0.836元/度。 充沛的燃气:沧州燃气公司可根据企业的用气规模协调议价,平均在2元/立方米。 完善的金融:沧州市区内拥有金融机构234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沧州银行等均可为企业办理开户、融资贷款和各种结算业务。 优惠的物流:沧州市内有多家大型物流公司。以电缆运输为例:整车(40吨)运输,从运河园区起运至北京65元/吨,至哈尔滨330元/吨,至张家口90元/吨,至上海230元/吨,至新疆640元/吨,至南京220元/吨。 高端的人才:目前沧州有多所综合性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沧州地区最低工资标准1040元,平均工资为2000—2500元。 宜居的环境:运河园区管委会将对园区内的八里庄村进行整体改造,兴建成集住宿、购物、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活圈,方便投资商和职工的生活需要。投资商及职工子女入托、入学、户口迁移等服务由运河园区负责协调教育、公安等部门优先办理。至2012年年底,园区内将建成公共租赁住房约5000套,租住面积达25万平方米,方便入园企业职工解决住宿问题。
基础设施
loading...
园区优势
运河工业园区位于浮阳大道以西、永济路以北、迎宾大道以东、朔黄铁路以南,面积约6.6平方公里(9900亩)。其中,浮阳大道以西、永济路以北、迎宾大道以东、渤海路以南合围区域为运河工业园区起步区。拟建浮阳大道以西、渤海路以北、拟建迎宾大道以东、朔黄铁路以南为发展区。起步区可以进行全区项目规划的地块约有3700亩。 二、发展理念和定位 1、坚持产城融合的原则。把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河区城市建设及城中村改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园区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大力促进园区城市配套建设,形成以工促商、产城融合的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