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广东中山工业园”前称为“中山民营科技园”,于1999年9月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民营科技型工业企业为主体,能辐射周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园。2006年5月,经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认定,同意中山民营科技园补充办理省级开发区设立手续,并正名为“广东中山工业园区”(粤府函[2006]104号文)。同年8月,经国土地资源部核准,广东中山工业园区的总面积为427.78公顷(一园三区)。
一直以来,园区按照“一园多区、分期发展”和“民营科技园民营办”的发展思路,配备了精简、廉洁、自律、高效的管理协调机构,并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了能够辐射周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园区。园区建园七年来,高举“民营”、“科技”的旗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有效地集聚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继获得“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广东省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称号之后,2004年初,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中山市工业示范园区”,同年6月,被认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园”,2006年5月被评选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现在,园区发展环境日臻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园区遵循“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发展原则,投入3亿多元,建起了22公里长的完善道路网络以及构建了民科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了健身广场等等,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推动,目前,园区内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9家。06年有8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工程研发中心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343件和851件,其中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重点新产品计划,60多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和技术改造贴息;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著名商标”8个,工程研发中心8家和企业技术中心12家。至今,中山民科园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如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南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山新艺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山市大同纺织有限公司和广东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等,园区的企业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产品远销国内外。
随着中江高速公路及市外环路的开通,尤其是广珠轻轨中山站座落在园区内,为园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优越的条件。一方面,园区将从过去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进一步发挥园区的科技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使之成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重点发展好物流业、酒店业、房地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第三产业,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二、三产业兼容的综合性经济园区。
一直以来,园区按照“一园多区、分期发展”和“民营科技园民营办”的发展思路,配备了精简、廉洁、自律、高效的管理协调机构,并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了能够辐射周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园区。园区建园七年来,高举“民营”、“科技”的旗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有效地集聚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继获得“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广东省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称号之后,2004年初,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中山市工业示范园区”,同年6月,被认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园”,2006年5月被评选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现在,园区发展环境日臻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园区遵循“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发展原则,投入3亿多元,建起了22公里长的完善道路网络以及构建了民科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了健身广场等等,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推动,目前,园区内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9家。06年有8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工程研发中心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343件和851件,其中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重点新产品计划,60多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和技术改造贴息;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著名商标”8个,工程研发中心8家和企业技术中心12家。至今,中山民科园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如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南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山新艺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山市大同纺织有限公司和广东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等,园区的企业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产品远销国内外。
随着中江高速公路及市外环路的开通,尤其是广珠轻轨中山站座落在园区内,为园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优越的条件。一方面,园区将从过去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进一步发挥园区的科技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使之成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重点发展好物流业、酒店业、房地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第三产业,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二、三产业兼容的综合性经济园区。
基础设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