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常山县现代农业综合区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3公里,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包涵同弓乡、何家乡、天马镇、球川镇四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 8120户,人口2.5万。规划总面积6.85万亩。 区位环境优越。205国道、320国道、杭金衢高速公路、上(埠)—红(旗岗)线公路、何(家)—同(弓)—钳(口)公路贯穿整个综合区。同弓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省级生态示范乡;何家乡是市级生态示范乡。综合区内拥有太公山鹭鸟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鸡公桥、关帝庙、黄岗寺、樊莹墓、尚书坊、湖澄祖庙、忠简古墓、长风发电站、莲花洞、石门佳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宜人。 气候条件适宜。常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2.8%,年平均气温17.4℃ ,极端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9.20℃,降雨量1725毫米,日照时数1975小时,有效积温5514℃,无霜期238天,农业灾害相对较少,每年夏秋季节沿海的台风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却是旱季的及时雨和夏日的清凉,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多种畜禽、水产养殖,也适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水气条件优良。综合区内常山港由西往东北流径斜贯,龙绕溪自西向东贯穿。有小二型水库18座,总库容885万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千家排水库、红旗岗水库北干渠贯穿全区。水质为Ⅰ-Ⅱ类水,区域范围内工业企业极少,土壤、空气、水环境质量良好,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绝佳境地。 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区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柑橘(胡柚)、瓜果蔬菜、食用菌、食用竹为主。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胡柚、食用菌、畜禽、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凸现,小水果、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形成了一批块状、带状农业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已培育了有机胡柚、精品西瓜、美国提子、大田养殖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涌现出一批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题的特色种养和绿色生态农业园区,建立了同弓乡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并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太公山生态胡柚园被评为省级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了食用菌周年工厂化栽培的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天马镇被命名为省级食用菌强镇;常山胡柚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常山山茶油认定为原产地理标志产品,常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综合区2010年已确立为浙江省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大棚西(甜)瓜种植、食用菌生产园区、科星葡萄精品园、太公山胡柚精品园、柴家畈甲鱼养殖园、上安设施蔬菜精品园、江源食用竹精品园、恒强大鲵驯养繁殖园、畜禽养殖精品园、油茶良种精品园、稻田养鱼精品园、铁皮石斛生产加工精品园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区内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5家,直接从业人员270余人,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 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区内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和低产畈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沟渠路体系完善,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成行。特别是近三年来,综合区又按现代设施农业生产需要,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提升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生产基地主干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灌排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全部实现“三面光”,高、低压电路全面覆盖。 政策环境优越。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已把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作为今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扶持政策,同时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常山县委、县政府亦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建设,将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园区的规划编制、项目谋划、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工作,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综合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园区管委会竭诚欢迎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养大户和一切有识之士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基础设施
loading...
园区周边位置
loading...
园区优势
区位环境优越。205国道、320国道、杭金衢高速公路、上(埠)—红(旗岗)线公路、何(家)—同(弓)—钳(口)公路贯穿整个综合区。同弓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省级生态示范乡;何家乡是市级生态示范乡。综合区内拥有太公山鹭鸟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鸡公桥、关帝庙、黄岗寺、樊莹墓、尚书坊、湖澄祖庙、忠简古墓、长风发电站、莲花洞、石门佳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宜人。 气候条件适宜。常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2.8%,年平均气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