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慈溪高新技术开发区2011年组建园区,2012年7月首批项目开工;2013年9月成为宁波高新区首批分园,当年12月实现开园、首批项目投产,2017年,慈溪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46亿元,同比增长34%,投产企业2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
慈溪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核心区块面积10平方公里。经过数年创新发展,已形成“一区多园”的格局。紧抓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契机,快速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上林英才产业园,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创业创新;集聚高端智能装备项目,打造国家“”宁波高端装备制造园;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成果转换、体系认证、培训展示于一体的军民融合产业园也正在全力推进。
一、人才资源
慈溪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做实人才强区策略,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园区引进并培育副高以上、研究生以上等高层次人才56名,其中“国千”专家4名,宁波3315团队3个,7个上林英才项目已入驻上林英才产业园,目前已有5个开始产业化生产。
二、营商环境
作为政策体制完善的“试验田”,高新区加大“全程代理”“模拟审批”“无死角服务”的推行力度,打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土地弹性出让制度,让企业在初创阶段“轻装起飞”。同时积极筹建专项产业基金,聚焦 “高、特、精、专”特色,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三、配套建设
今年,慈溪高新区将完成公交首末站建设,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综合服务的城市综合体主体工程也开始启动,202套人才公寓租赁房将完成装修。未来的慈溪高新区,将成为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热土。
四、产业招商
慈溪高新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招商,引进了一批“高精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不断显现,短短时间内孵化出众多优秀企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新区内的企业在互联网+、工业4.0时代逆势扬帆,搏得先机。
(一)新材料产业
兆晶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入驻高新区后“跨界转型”,边建厂房边研发产品,自主研发的非晶产品突破国际巨头垄断,在新材料领域树立标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批量生产非晶带材的民营企业,在行业内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一举成为非晶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智能制造产业
江宸智能在园区内成功转型,成为一家研究生产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装备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发动机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该公司生产的1.5T排量发动机将陆续安装在中高端汽车上。
健信核磁自2013年“移师”高新区后“华丽转身”,实现了转型升级“三级跳”,逐渐从低端核磁零部件企业发展成国内高端核磁零部件企业,从超导体做到永磁体,与日立合作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永磁体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在全球永磁体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去年,健信核磁参与的“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慈兴集团前后8次升级产品,“智能工厂”专攻高档汽车专用轴承和机器人用柔性轴承的生产,高端轴承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国外订单已排到2023年。中大力德领跑“中国造”减速器,打破日德巨头垄断,成为国内稳坐行业龙头交椅的企业……这些原本“个头”并不大的企业,经过在慈溪高新区的几年发展,都已经壮大成为所在行业的“新贵”。
五、惠企政策
近年来,慈溪高新区管委会在快速推进基础建设的同时,主动服务企业,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绿色通道服务范围,通过落实“一企一策”,积极协助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这些优秀的“种子”企业尽快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目前,高新区70%为先进优质装备制造企业,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各1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成为宁波市第一批特色产业园——慈溪智能装备(关键基础件)产业园创建单位。
六、中德合作核心区
慈溪与德国的合作基础雄厚,全市对德有合作项目的企业超过1000家。2017年慈溪对德出口42.9亿元,进口3.98亿元。在德国投资的企业13家,位于高新区内的慈兴集团多年来一直为“奔驰”“宝马”提供配套轴承,并在德国乌兹堡创办德国汉堡—乌兹堡研发中心,聘请原世界知名轴承制造商GWR公司专家,共同建设研发生产顶级精密轴承。
随着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慈溪将与德国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慈溪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小微企业有26000余家,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中国电源插座产业基地”“中国厨房之都”“中国打火机之都”“国家填料静密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称号。
“德国是全球先进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而中小企业则是德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慈溪高新区负责人表示,慈溪高新区作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核心区域,将通过中德企业的“无缝对接”,承接世界先进国家的高端产业,将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优势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和人才,促进现有产业向更高层次提升,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慈溪高新区将以建设合作区核心区块为契机,敢拼敢抢、实干实效,提升园区整体产业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深度结合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技术改造、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全面借鉴德国中小企业发展先进模式,积极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从而提升慈溪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核心带动,以点扩面,推进慈溪“二次创业”“二次腾飞”。
慈溪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核心区块面积10平方公里。经过数年创新发展,已形成“一区多园”的格局。紧抓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契机,快速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上林英才产业园,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创业创新;集聚高端智能装备项目,打造国家“”宁波高端装备制造园;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成果转换、体系认证、培训展示于一体的军民融合产业园也正在全力推进。
一、人才资源
慈溪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做实人才强区策略,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园区引进并培育副高以上、研究生以上等高层次人才56名,其中“国千”专家4名,宁波3315团队3个,7个上林英才项目已入驻上林英才产业园,目前已有5个开始产业化生产。
二、营商环境
作为政策体制完善的“试验田”,高新区加大“全程代理”“模拟审批”“无死角服务”的推行力度,打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土地弹性出让制度,让企业在初创阶段“轻装起飞”。同时积极筹建专项产业基金,聚焦 “高、特、精、专”特色,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三、配套建设
今年,慈溪高新区将完成公交首末站建设,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综合服务的城市综合体主体工程也开始启动,202套人才公寓租赁房将完成装修。未来的慈溪高新区,将成为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热土。
四、产业招商
慈溪高新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招商,引进了一批“高精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不断显现,短短时间内孵化出众多优秀企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新区内的企业在互联网+、工业4.0时代逆势扬帆,搏得先机。
(一)新材料产业
兆晶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入驻高新区后“跨界转型”,边建厂房边研发产品,自主研发的非晶产品突破国际巨头垄断,在新材料领域树立标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批量生产非晶带材的民营企业,在行业内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一举成为非晶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智能制造产业
江宸智能在园区内成功转型,成为一家研究生产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装备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发动机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该公司生产的1.5T排量发动机将陆续安装在中高端汽车上。
健信核磁自2013年“移师”高新区后“华丽转身”,实现了转型升级“三级跳”,逐渐从低端核磁零部件企业发展成国内高端核磁零部件企业,从超导体做到永磁体,与日立合作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永磁体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在全球永磁体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去年,健信核磁参与的“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慈兴集团前后8次升级产品,“智能工厂”专攻高档汽车专用轴承和机器人用柔性轴承的生产,高端轴承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国外订单已排到2023年。中大力德领跑“中国造”减速器,打破日德巨头垄断,成为国内稳坐行业龙头交椅的企业……这些原本“个头”并不大的企业,经过在慈溪高新区的几年发展,都已经壮大成为所在行业的“新贵”。
五、惠企政策
近年来,慈溪高新区管委会在快速推进基础建设的同时,主动服务企业,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绿色通道服务范围,通过落实“一企一策”,积极协助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这些优秀的“种子”企业尽快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目前,高新区70%为先进优质装备制造企业,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各1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成为宁波市第一批特色产业园——慈溪智能装备(关键基础件)产业园创建单位。
六、中德合作核心区
慈溪与德国的合作基础雄厚,全市对德有合作项目的企业超过1000家。2017年慈溪对德出口42.9亿元,进口3.98亿元。在德国投资的企业13家,位于高新区内的慈兴集团多年来一直为“奔驰”“宝马”提供配套轴承,并在德国乌兹堡创办德国汉堡—乌兹堡研发中心,聘请原世界知名轴承制造商GWR公司专家,共同建设研发生产顶级精密轴承。
随着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慈溪将与德国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慈溪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小微企业有26000余家,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中国电源插座产业基地”“中国厨房之都”“中国打火机之都”“国家填料静密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称号。
“德国是全球先进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而中小企业则是德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慈溪高新区负责人表示,慈溪高新区作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核心区域,将通过中德企业的“无缝对接”,承接世界先进国家的高端产业,将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优势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和人才,促进现有产业向更高层次提升,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慈溪高新区将以建设合作区核心区块为契机,敢拼敢抢、实干实效,提升园区整体产业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深度结合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技术改造、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全面借鉴德国中小企业发展先进模式,积极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从而提升慈溪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核心带动,以点扩面,推进慈溪“二次创业”“二次腾飞”。
基础设施
loading...
园区优势
交通物流优势:现有交通条件下,上沈海高速仅需15分钟,到宁波市区仅需半个小时,规划建设的杭甬高速复线(沿海高速)穿过产业集聚区并设两个出入口,建成通车后,半小时可到北仑港码头及宁波机场,一个半小时可到杭州、上海两地机场,届时将更好融入长三角地区路网体系,全面提升交通物流运力能级;
地理位置优势:在地理位置上滨海经济开发区紧邻宁波市区,具备承接功能辐射、实现同城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随着长邱线延伸段、沿海北线、宁波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将大大缩短与宁波主城区的交通距离,加速凸显城市功能共享
地理位置优势:在地理位置上滨海经济开发区紧邻宁波市区,具备承接功能辐射、实现同城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随着长邱线延伸段、沿海北线、宁波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将大大缩短与宁波主城区的交通距离,加速凸显城市功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