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街道建国社区。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复规划面积12.53平方公里。2016年2月,《关于明确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增比进位范围的通知》(贵“1+7”发〔2016〕1号),明确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面积为48.93平方公里,除原有的12.53平方公里面积外,增加北区区块31.4平方公里、东区(新蒲新区)区块5平方公里。
1992年9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十三五”期间,园区建成近69.384公里道路路网,厂房、公租房、商业配套、学校、医院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兰海高速高坪互通建成投用,建成遵龙大道、园区大道、衡山路等园区骨干道路,园区“三纵六横”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关变电站、摩崖变电站、高坪自来水厂、高坪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基础实施项目建成投用,园区实现“九通一平”。享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距高速路口0.5公里,距遵义新舟机场40公里,距遵义高铁站13公里。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北距重庆250公里、南临贵阳120公里,可同时融入重庆、贵阳两地“一小时经济圈”。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成“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先行区”的战略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大工业、大平台、大城市”优势,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和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实现园区空间大拓展、基础设施大突破、环境形象大改观、产业体系大融合、对外合作大开放、发展质量大提升。曾荣获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多张“国字号”名片。
2020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1.1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24亿元,税收57亿元,1-7月进出口贸易总额2786万美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2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提供就业岗位1413个;首位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3%,潜力产业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4%、1.58%。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3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引进项目84个,到位资金129.02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项目471个,累计到位资金 890.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