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园区经过多年集聚发展,园区逐渐形成了冶金、工程机械配件、建材、物流四大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江苏省徐钢集团、徐州东亚钢铁有限公司、徐州铁矿集团、江苏翔盟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徐州牛头山铸业有限公司、徐州晟源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采矿—冶炼—铸造—资源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机械”一体化循环生产体系,形成了采矿、炼铁、炼钢、轧材、铸造、资源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机械零配件为特色板块的生产格局,可年生产钢铁1000万吨、建材200万吨、球墨铸管60万吨和各类工程机械零配件40万吨。
始建于1992年,1993年晋级为省级开发区,是苏北地区首家获得批准的省级开发区,位于江苏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中心,开发区规划核心区8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180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300平方公里,核心区现已建成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区内拥有三个现代化工业园区,一个繁华商贸区,一个科教聚集区和一个行政办公区。开发区先后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中国苏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2009年获得中国开发区投资促进会和中国投资家协会命名的“中国十大和谐民生开发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称号,并被授予“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所辖铜山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和全国平安镇,并且连续多年位居徐州市十强乡镇之首。开发区现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的窗口。2009年开发区实现GDP94亿元、财政收入17.74亿元。
依托徐州市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采取盘活国资、激活民资、政策推进、科技引领的方式,建成机械制造企业102家、车辆制造及相关企业10家、电子电器企业30家,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行业研发中心16个、省级研发中心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目前区内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阿文美驰车桥、拥有世界顶尖耐磨件技术的美国ESCO、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发制造中心环球锻压、国内轿车配套率达56%的云意汽车电子、中国挖掘机械国产前三甲、中国工程机械未来之星徐州徐挖机械、中国轻卡市场占有率居首位的南汽跃进等企业纷纷入驻,为开发区锻造了从配套件到整机的工程机械产业锻条,集聚了从研发到制造的电子产业群体,搭建了从配件到整车生产线的汽车产业架构。针对省委、省政府做大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要求,开发区主动融入徐州地区工程机械的龙头老大—徐工集团,与徐工集团进行差别化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磨合,已经成为徐工集团的最大零部件供应基地。
繁华商贸区。为进一步凸显开发区对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徐州南部繁华的商贸业,2005年底,开发区委托中国城市设计院编制了核心区8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180平方公里、规划指导区299平方公里的新规划,并由上海同济大学主持编制了控制性详规。汽车工业园、工程机械产业园、女娲山工业园、物流工业园等一批现代化的园区相继实现七通一平,为大项目、优势项目的承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北京路、楚河路商贸一条街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著名商贸集团相继入住,烟草、钢材、汽车等商贸物流初具规模,南亚商贸城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商贸中心相继开工建设。
高尚生活区。铜山经济开发区作为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南部高档居住区,毗邻联合国生态500强——汉王拉犁山风景区,拥有久隆凤凰城、汉府雅园、嘉慧园及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别墅区等多处高档成熟楼盘,居民文化层次高,城区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深厚,与此同时,因铜山县县城坐落其中,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城市综合环境日臻完美,山水相依、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开四季,其景美不胜收。徐州师范大学、九州大学等十余所大中专院校错落其中,使开发区充满了现代内涵和书香气息,为投资兴业的成功人士提供了高尚的生活居住空间。
开发区交通十分便捷。铜山经济开发区与徐州老城区有三条快速通道连接,有11路、19路、56路、801路等十余条公交线路与市区通达,到达市中心的公交车程仅需20分钟。驾车不到10分钟,就可以直面现代都市生活,承接全方位老城区人文辐射。最近,徐州市的新规划又将新城区与霍连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贯穿了开发区,使未来的开发区内联外通功能更趋优化。开发区内建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分钟上高速在开发区已成现实,仅需3小时就可快速通达南京、济南、郑州等大都市,使您随时享受现代都市生活。
科教聚集区。开发区作为徐州市全力打造的教育新城,集聚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及铜山县郑集中学城区校区、铜山中学两所省级重点中学,实现了不出开发区便可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层次的全系列教育。开发区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80.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0.6%。同时,开发区还实施了为企业免费培训技术工人计划,采取“订单”方式,为企业提前准备拥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产业技术工人,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了切实保证。
开发区依托区内高校较多的优势,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研发机构,积极实施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区战略,相继建立美驰车桥、环球锻压、徐工特汽等9个区域行业研发中心,成为苏北地区最先进的工程机械、车辆制造和电子电器研发制造中心。国家211重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开发区设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徐挖机械研发中心主持制定了国产挖掘机制造行业规范,徐州环球锻压集团被国家标准委员会认定为全国数控压力机械标准工作组召集单位。
宜商投资区。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始终本着“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建立廉洁高效的亲商服务体系,研究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安心经营生产的各种问题,并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出“保姆式服务”,研究出台企业服务指南。开发区设立了项目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实行全程跟踪、全程代理。开发区还成立了软环境治理办公室,对区内各类收费和检查进行扎口管理,受理各类企业服务投诉。不经软环境办公室批准,任何单位都不能对区内企业进行检查、评比、收费。区内企业享受江苏省省级开发区所有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家属及子女在开发区就业、就学,享受开发区居民同等待遇,并优先进入重点中小学就读,优先安排就业。
生态示范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发区十分重视环境建设,追求人居和谐,已初步建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区建设协调发展。开发区于2005年完成了城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2006年完成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环境保护综合指标考核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互动。如今的开发区,蔚蓝色的天空漂浮朵朵白云,映衬着整洁的街道,美丽的村庄,青山绿水共为邻,犹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清新自然的感觉;标准化的厂房鳞次栉比,花园式的厂区一尘不染,车间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车间外鸟语花香、景色怡人,犹如一副工整的工笔画,催人奋进,奋发图强。这两幅风格迥异却相映生辉的画卷,正描绘着开发区更加美好的明天。